近日,湖南省高校第一批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名單公布,湖南信息學院《探索 “一核雙螺旋”培養模式,打造實踐育人 “樣板田”》案例成功入選。該案例系統總結了學校依托 “兄弟連”學生社團,歷時 15 年探索形成的特色育人路徑,為湖南省高校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實踐范本。
“兄弟連”學生社團成立于 2010 年,為何這個小小的社團蘊藏著大大的能量?他們是如何寫好這篇實踐育人文章的?讓我們一起來解密。
模式: 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雙教育融合賦能
晚上,走進 “兄弟連”社團,總能看到指導老師和學生談心聊天的溫暖一幕。這支隊伍很有來頭,他們首先都是黨員教師,畢業后留校工作,且學生時代曾是該社團的一員。
原來,學校為落實“學生在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的理念,將黨支部和團支部建在連上,在社團構建起了由校 黨委牽頭,部隊退伍軍人、一線思政教師、團學青年骨干共 同參與的 “ 思政雁陣”。每年黨委書記、校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等專家學者為社團學員上一堂思政金課,深受學生 喜愛,這已成為社團的一種慣例傳統和獨特文化。
“我們依托功能型黨、團支部,常態化開展主題黨團活動和志愿服務,紅色研學可以就近走進楊開慧故居、任弼時故居,志愿服務參加中非經貿博覽會,長沙馬拉松,我們還組建了黨史宣講團和國旗護衛隊,通過不斷創新活動載體,讓思政教育在學生心中真正活起來、實起來、強起來。 ”武裝部部長陳強說。
學校副校長黃濤介紹, “兄弟連” 的軍事化管理模式錘煉了學生令行禁止的作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團隊協作的精神,這是 “行為養成”螺旋。另一方面,我們又將這種紀律養成融入到思政教育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價值引領,讓學生們深刻理解為何而學、為誰而戰,將個人的成長自覺融入到服務國家發展的大局中,這是 “ 思政教育”螺旋。雙螺旋彼此支撐、協同賦能,共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據統計,“兄弟連”學生在入連后人人撰寫入黨申請書, 15 年來有 300 余名學生發展成中共黨員,入黨比例達 20%,高出學校平均 16%。留校畢業生隊伍中,近 30 人次獲評“優秀黨員”和 “優秀黨務工作者”。
機制: 以準軍事化管理為基石,全方位保障支撐
在 2025 年 9 月 3 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大會中, “兄弟連”畢業生鄒彬( 化名)作為某方陣隊的一員,以昂揚的精神面貌光榮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 回溯其成長軌跡,大一時在 “兄弟連” 的系統培養下,取得了 “ 四會”教練員證書,并成為了一名軍訓教官,這些經歷錘煉了他的軍事素養與報國信念,為日后投身軍旅、報效國家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筑牢育人根基,“兄弟連”構建了系統化的支撐體系。該體系以 “連—排—班”三級準軍事化管理架構為核心,通過嚴格執行《兄弟連手冊》,將軍營作風融入日常, 同步鍛造學生行為規范與意志品質。
學校還積極拓展 “軍—地—校”協同育人路徑,組織學生走進湖南省軍區及周邊駐地部隊,通過觀摩學習、參加軍事 日、與現役官兵同訓同住等深度交流,將校園內的 “準軍事化”與真實軍營生活對接,有效拓寬了國防教育的實踐維度。 同時,學校每年持續投入專項資源,在硬件設施、文化建設與多元培養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保障社團的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 “兄弟連” 已成為學校國防教育的關鍵載體,累計培養了 1000 余名 “ 四會”教練員,每年承擔本校軍訓任務,有效解決了區域國防教育軍事教官短缺的難題。在社團的感召下,100 余名學生參軍入伍,占全校應征入伍學生 60%以上。近年來, “兄弟連”先后榮獲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湖南省高校國防教育典型案例”等榮譽。
實踐:在服務奉獻中錘煉本領,彰顯時代價值
2023 年 5 月 1 日,“兄弟連”與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隊在吐魯番市洋沙中學開展了一場主題為“文化潤疆” 的教育援疆活動,捐贈 50 余萬元為該校建成了一間高標準現代化的多媒體智慧教室。這一場跨越 7 個省份,行程 3300 多公里的活動,多家媒體集中報道, 引起了社會關注。
在服務社會與奉獻國家中實現價值,是 “兄弟連”育人模式的又一突出亮點,從省內到省外,從內陸到邊疆,從平原到高原, “兄弟連” 的足跡不斷延伸,在祖國大地上好了一堂堂生動的 “大思政課”。
多年來,“兄弟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精準扶貧中, 3 年 3 次奔赴湘西花垣縣芷耳村,捐贈物資 90 余萬元,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深刻理解民族團結的時代意義;在鄉村振興中,志愿服務覆蓋長沙、益陽、衡陽、常德岳陽、邵陽等地,為鄉村學校帶去了 100 余萬的教育資源,有效提升了當地的教育教學條件,真正踐行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理念。
如今, “兄弟連”社團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過 180 萬小時,服務對象超 10 萬余人,已成為湖南高校一張閃亮的“志愿名片”。這些有溫度、有深度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奉獻中堅定理想信念,在服務中錘煉過硬本領,真正實現了知行合一。
“最深刻的思政課在祖國大地,最堅實的成長在奉獻之中。在廣闊天地中讀懂國情民情,這正是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路徑。 ” “兄弟連”社團負責人劉旦說。
經過 15 年的探索實踐, “兄弟連”先后獲評 “全國百佳公益社團” “湖南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湖南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 “湖南省優秀志愿者服務組織”,其經驗已被青海黃南州職業技術學校、長沙商貿職業中專等 8 所院校借鑒推廣,形成了良好的輻射效應。
面向未來,湖南信息學院將持續深化 “兄弟連”學生社團 “一核雙螺旋”育人模式,不斷拓展實踐育人的深度與廣度,著力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