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德系車豪華品牌,奔馳在國內的銷量一直都是很不錯的,并且一度是很多國人追求的目標。
但是在最近的數據中可以看到,奔馳第三季度的營業利潤同比暴跌了70%,降至7.5億歐元。更是在華市場的銷量暴跌27%,這一數據足以能看出整個合資豪華車在華的縮影。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除了新能源車型沒辦法滿足國人的需求以外,價格也是虛高,而且燃油車的技術紅利吃久了已經忘記怎么該正常面對消費者了。
低配高價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前花40-50萬買一輛奔馳GLC(參數丨圖片),動力一般,配置一般,就連質量沒有辦法趕超現在的新能源,大家更愿意把錢花在能看到的地方,比如冰箱沙發大彩電,以及智能化部分,比如問界M9、理想L9、極氪9X等。
而靠著底盤操控的優勢隨著國產新能源配置不斷加持,優勢已經不再明顯。
而且蔚來、小鵬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快速發展,梅賽德斯在電動化轉型上已邁出了步伐,但與中國自主品牌車企相比,其技術更新的速度、智能化的應用層面,仍然顯得力不從心。
![]()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加征的懲罰性關稅,使得梅賽德斯在美國的成本壓力加大,進一步縮減了奔馳的利潤,美國對進口車輛的15%關稅,直接影響了梅賽德斯等德國豪華車品牌的價格競爭力。
![]()
并且最近奔馳一則裁員3萬的新聞沖上熱搜,都在被奔馳的賠償的“N+11”的標準的賠償給出了點贊,但是可這又如何呢?就是如此“講究”的遣散費。
裁員背后的銷量下滑是目前奔馳不能回避的問題,即便降價十幾萬,部分車型甚至五折起步,看似“利好消費者”,但實際效果無異于飲鴆止渴。終端價格的混亂早就讓老車主心里不痛快,新車主也開始擔心:買這車算不算虧啊?
![]()
而現在還有很多消費者對于國產新能源的不信任,網上的起火確實很多,但是相較于合資新能源,已經做的足夠好了,這是技術積累后的爆發,也是消費心智變化的體現。走對路了,還怕沒未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