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燕大
碰撞后起火、車門打不開,輪到特斯拉了。
去年11月美國一輛特斯拉在車禍后起火,車內5人打不開車門、最終全部遇難,現在受害者家屬以車輛設計缺陷致死為由提起訴訟。
說實話,大洋彼岸的我們聽到這事著實有點震驚,因為至少近一年來特斯拉都很少上熱搜,市面上也沒聽說它有碰撞后起火、打不開車門的案例,頻繁登上熱搜的幾乎都是國產那幾個超級流量IP。
現在特斯拉終于暴露問題,國內新勢力也長舒了一口氣:終于不是只有我是這樣了。
原因很簡單,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打不開、他也打不開、但就你沒事,高下立馬就比出來了。站在企業角度,要是大家都存在這個問題,那就不是問題了,而是行業發展的局限性。
從權威媒體深挖來看,特斯拉在北美出現的碰撞后起火及車門打不開的案例并不少。
就拿上面這起來說,出事故的是一輛Model S,撞樹后起火,最關鍵的是,車里的人并沒有全撞暈,目擊者還能聽到里面的呼救,門卻打不開。這就很恐怖了,想想都不寒而栗。
碰撞導致鋰電池故障,電子車門完全失靈,而ModelS后排的機械拉環是隱藏在座椅下方的氈毯底下,但在濃煙彌漫、車身大火燃燒的緊急關頭,隱秘設計非常要命,恐慌失措之下,壓根沒幾個人能有那么強大的心理素質在幾十秒之內成功“拆彈”。
與這起事故相隔僅僅一個月,美國舊金山幾名大學生開著特斯拉的賽博皮卡撞樹起火,同樣因為電子門把手失靈、車門打不開,路人靠砸窗成功也只救出一人。
![]()
根據美國交通部門統計來看,類似狀況,他們已經收到約150起關于特斯拉無法打開車門或存在其他故障的投訴,并且針對門把手可能失靈的情況,啟動了一項針對超過17.4萬輛特斯拉的調查,要求特斯拉在12月10號之前提交相關記錄,否則將可能面臨1.4億美元的罰款。
上面的案子還沒結果,不過特斯拉的設計負責人已經明確——將改變門把手的設計。
特斯拉是隱藏式門把手的祖師爺,國內新勢力也基本都是拿過來就用,都把追求“科技感”,凌駕在安全之上,隱患一直被漠視,現在如果特斯拉改為正常門把手,那隱藏設計也將徹底成為過去式。
說實話,特斯拉的案例沒什么特別可說的,跟國產新勢力的一樣,都是發生碰撞、起火、車門打不開,最后人沒了。
但講真,車門打不開早就是老生常談,改一個隱藏門把手就能徹底治本?
不可能的。現實來講,不管是10萬塊的家用代步車,還是寶馬奔馳這些豪車,只要撞的變型甚至撞成廢鐵,又或者車門鎖死,那就幾乎不可能靠人力打開車門。打不開車門并不是電車特有,油車從發明那一刻就存在。
那么高的速度碰撞,所有車都可能打不開車門。所以隱藏門把手的隱患最多只能算表皮,取消隱藏設計最多只能算心理安慰。
至于說電車更容易著火,其實也并不正確。根據權威數據,2024年交通事故碰撞起火的統計中,新能源汽車的起火率為萬分之0.96,燃油車的起火率為萬分之1.5,燃油車顯著高于電車。
之所以平時覺得全是電車在著火,只不過是平時電車著火容易上熱搜,被眼球所關注,而油車往往沒什么報道,造成的一種認知差。
電車最核心要解決的其實是——為什么碰撞之后電車燃燒那么快,留給逃生的時間僅有幾十秒甚至10幾秒。
不管是某米、某想還是特斯拉,從起火到大火吞噬全車都只在幾十秒以內。成都天府大道那起車禍,30秒之內車身右側就燃起熊熊大火,車內煙霧熏都能把人熏個半死;前些天一輛理想在上海路上起火爆燃,不到10秒全車都被大火吞噬。
另外,它不但燃燒的快,你還幾乎不可能拿車載滅火器把它撲滅,只要電池一燒,不等消防車到來,車子基本就只剩一堆廢鐵了。
這兩個問題不是某一個車企獨有的缺陷,不論是極度易燃還是極難撲滅,本質上,這其實都是所有三元鋰電池以及磷酸鐵鋰電池本身的顯著物理特性。
這跟為什么不用鐵、銅而是用鋰做電池一個道理,鋰元素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導致它極易失去電子變成鋰離子,就是這種高電化學活性,才讓它成為電池的絕佳材料。
但同時也就因為它的活性太高,所以非常容易跟其他元素產生物化反應,繼而導致爆燃。
即使是固態電池,因為還是要用鋰元素,目前也并沒有數據證明它熱失控等極限條件下就一定百分百安全。
其實說實話,碰撞起火、打不開車門等情況,也看運氣。
之前某米車主開著車翻到崖下,車子直接報廢,但電池毛事沒有更沒著火。
之前重慶有個女的開著一輛綠得發光的特斯拉,先是撞到花壇,然后騰空飛起,再空翻穿過兩條馬路,重重砸在路邊三輛車上,同樣,嘛事沒有,司機打車門,自己跳了下來。
![]()
這事兒有時候像抽盲盒,沒法預測。
但我要說的是,電車速度極快、動力賊猛,家用油車往往也就100多匹馬力,某米輕易就大幾百馬力,甚至1千多匹馬力,換句話說,一旦發生事故,就非常容易造成極端破壞。
可能很多人沒意識到一點——就是馬力賊大、加速極快的電車,隱藏著對駕駛人駕駛操作和安全意識比油車更高的要求。
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很多人對自己開的電車功能不了解,包括智駕系統和保命的機械門開關。
我有個建議,讓廠商在交付新車時,對每個新用戶都進行駕駛培訓,特別是機械開關在哪里、怎樣使用。
就跟遵醫囑吃藥、怎樣使用滅火器一樣,加強對座駕的認知非常有必要。
在沒有發展出更加安全的技術之前,這種原始辦法,簡單卻最有效。
希望每一次出行,都能安全到達。
-End -
對話作者請添加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