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卡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你的夢中豪華情車,正在把“造車靈魂”交給中國。
保時捷建在德國外的第一家戰略級研發中心,已經落地,現在正式啟用。
![]()
這一研發中心,不僅戰略意義特殊,在集團內的地位也不一般,集研發、采購、質量于一體,更能擁有獨立決策的話語權,目前正計劃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信息娛樂系統和輔助駕駛解決方案。
土生土長的產品也終于刷出了“中國速度”,由中國團隊主導的首項技術成果,還有幾個月你就能在保時捷的車里見到了。
保時捷中國CEO感嘆:保時捷想贏回中國市場,不是短暫的沖刺,而是更像“一場馬拉松”
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11月5日正式啟用。
選址落在嘉定區江橋鎮,毗鄰上海虹橋交通樞紐核心區,辦公新址面積超10000平方米。
![]()
研發中心集研發、采購、質量三大職能于一體,包括保時捷中國技術部、保時捷工程和保時捷數字科技等等。
中心設有專業車間和人機交互實驗室等等,目前已組建起一支超過300名工程師的核心團隊。
![]()
這對保時捷而言意義非凡,是其在德國魏斯阿赫研發中心之外,建成的首個戰略級海外研發基地
今年4月上海車展時,保時捷其實已經宣布中國研發中心的成立,如今是正式開始投入運營。
來到啟幕現場的有保時捷中國CEO潘勵馳(Alexander Pollich),以及保時捷全球現任CEO兼大眾集團CEO奧博穆(Oliver Blume)——目前正是他任職保時捷CEO的最后時段。
![]()
△奧博穆
研發中心當前主要的研發方向,是為中國市場開發信息娛樂系統,以及輔助駕駛解決方案
而且,保時捷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研發中心開放了權限,后者可以擁有獨立決策和執行自主權
奧博穆表示,傳統的研發模式已經無法跟上市場變化,這樣做可以打破層級匯報,盡快提升保時捷的成長速度,把開發周期從過去的幾年縮短到幾個月
![]()
效果上也確實如保時捷所言,落地速度飛快,研發中心打造的第一項技術成果已經面世——
就是9月底在新能源汽車大會亮相的,首款專門面向中國市場打造的車載信息娛樂解決方案,由中國團隊主導開發,德國總部協同支持。
![]()
保時捷曾透露,這一解決方案從2024年12月開始啟動,明顯縮短了研發周期。
系統采用沉浸式HMI(人機交互)設計,首次引入了基于LLM的AI語音助手和3D車輛展示功能。地圖與導航設計設置了智能目的地預測,可以和手機車機無縫同步……
![]()
這一系統還和博泰車聯、高德地圖、思必馳等中國企業進行了技術整合或合作,預計到2026年,就會搭載到多款保時捷車型上。
用潘勵馳的話說,這叫“以中國速度,回應中國期待”。
![]()
來中國補課,其實很好理解。只是現在來,時間剛剛好,還是有點晚了?
保時捷來中國補課,剛剛好還是來晚了?
和很多傳統豪車一樣,在新能源的浪潮下,保時捷也正在面臨轉型陣痛。
這一點在保時捷的中國市場銷量上最為明顯——
今年前三季度,保時捷全球交付了21.25萬輛,同比下滑了6%。其中,中國市場降幅最大,前三季度銷量為32,195輛,已同比下滑26%
不過在德國本土,以及德國外的歐洲其他地區,保時捷的銷量也出現了明顯下滑。德國銷量降到22492萬輛,直接下降16%。歐洲其他地區也下滑4%。
![]()
銷量下滑連帶著公司的利潤也受損,前三季度營業利潤僅0.4億歐元(約3.31億元),同比暴跌99%
第三季度更是營業虧損9.66億歐元,折合人民幣虧損約80億元,相當于日虧8696萬元
![]()
銷量下滑帶來的壓力可見一斑,但同時,中國市場也是保時捷轉型需要抓住的最大機遇。
盡管中國給保時捷帶來的交付水平,已經逐年從第一變成了第三位,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依然是保時捷非常重要的戰略陣地。
再者,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這件事上,中國的迭代速度全球領先。如果不在中國建立研發力量,恐怕學習曲線還會拉長。
![]()
潘勵馳也曾強調過,中國市場和用戶非常“獨特”——比起其他市場,中國車主更年輕,對數字化體驗也有更前沿的需求。
- 新一代中國車主正在重新定義人與車的關系。
現在對于“豪華車”的定義,不再是發動機、內飾,而是智能體驗、軟件、服務、生態用戶運營等等。
所以,保時捷才要在中國開辟專屬的研發力量,直接根據中國車主的數字化生活習慣,打造專屬的智能解決方案,真正契合本地需求。
![]()
當然,保時捷在中國投入資源研發也不是頭一次,追根溯源:
2014年,保時捷工程在上海設立了辦公室;2019年在中國成立的數字化部門,在兩年后獨立為數字科技公司;2022年,保時捷研發中國分支也投入運營……
所以研發中心的設立,更像是保時捷中國的研發力量進行了整合凝聚。
這也并非脫離保時捷的基因,其核心目標是結合德國工程能力和中國的數字化創新——給德系豪車裝上“中國魂”,實現優勢互補。
潘勵馳還表示,保時捷想贏回中國市場,不是短暫的沖刺,而更像是“一場馬拉松”
![]()
踐行這個道理的不僅是保時捷,還有不少全球汽車巨頭,例如大眾、BBA等,都在中國設立過研發中心,喊出過“在中國,為中國”的口號。
由此,從把研發中心搬來中國這類事上,我們或許還能看到的另外一層含義:
未來某些智能化和電動化的技術走向,可能會由中國團隊主導,并反向輸出到全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