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田昌秀 王源新)將專業實踐考察路線變為生動的黨課課堂,讓藝術創作與思想引領同頻共振。近日,湖北美術學院環境藝術學院組織環境設計、風景園林、藝術與科技三個專業約310名師生,分赴河南、山西、重慶、成都、江蘇、浙江等地,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實踐與考察”“行走的黨課”“行走的思政課”融合實踐考察活動。
此次實踐考察突破傳統課堂邊界,旨在將政治理論學習、課程思政建設深度融入專業教學全過程,通過“浸潤式”體驗,實現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和思想價值引領。活動內容精心設計,涵蓋了黨史學習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古建筑與重大工程認知、風景園林史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等多個板塊,引導師生在行走中感悟,在考察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在紅色足跡中筑牢信仰之基
黨史學習教育是此次“行走的黨課”的核心內容。師生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了重慶白公館,追尋紅巖精神,感受革命先烈堅定的理想信念與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在山西,他們參觀了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圖片資料,重溫了八路軍和太行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烽火歲月,深刻理解了太行精神的內涵與時代價值。這些實地探訪,使書本上的黨史知識變得可感可觸,極大地激發了師生的愛黨愛國熱情和歷史責任感。
![]()
![]()
師生參觀白公館
![]()
![]()
師生參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在校史尋根中汲取奮進力量
校情校史教育也別具一格。值此湖北美術學院建校105周年之際,師生們專程前往江津五十三梯,追溯了學校百余年來艱辛辦學歷程,回望了學校在“五十三梯”上八年的苦難與輝煌,致敬了百折不撓、以藝報國的湖美先師先賢。通過實地探訪與現場教學,同學們加深了對學校發展歷史和精神內核的理解,增強了作為湖美學子的歸屬感與自豪感,激勵自己傳承薪火、砥礪前行。
![]()
![]()
師生尋訪江津五十三梯武昌藝專遺址
在歷史遺存與工程奇跡中感悟匠心智慧
“古建筑、古民居與重大工程”為學生提供了絕佳的專業學習積淀。從重慶磁器口古鎮、黃龍溪古鎮的巴渝風情,到山西平遙古城的晉商文化底蘊;從歷經千年風雨仍巍然屹立的應縣木塔、莊重恢弘的佛光寺,到構思巧妙的晉祠、規模宏大的皇城相府;從古代水利工程典范都江堰,到反映古代漕運文明的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師生們一路行走,一路探究。他們用專業的眼光審視古代建筑的營造法式、空間布局與環境保護,驚嘆于古人卓越的智慧與精湛的技藝,也深刻認識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中華建筑文明的重要性,更從都江堰等重大工程中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
![]()
師生考察晉祠
在園林瑰寶中提升專業素養
針對風景園林專業,師生們重點考察了江蘇、浙江地區的經典園林。無錫的錫惠公園、寄暢園,蘇州的拙政園、獅子林、網師園、滄浪亭、留園等,這些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代表,讓同學們沉浸于“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之中。他們細致觀察園林的掇山理水、花木配置、建筑經營,感悟其蘊含的哲學思想與美學追求,為自身的專業設計汲取了豐富的靈感與養分。
![]()
師生在無錫惠山腳下合影
在文化殿堂中堅定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察點同樣豐富多彩。師生們穿梭于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成都市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館,通過一件件珍貴文物,系統了解了地方歷史與文明演進;駐足于大足寶頂山石刻之前,為古代石刻藝術的精湛與宗教文化的深厚所震撼;探秘三星堆遺址與博物館,感受古蜀文明的神秘與輝煌;流連于西泠印社,體會中國傳統金石書畫藝術的魅力。這些文化盛宴,極大地拓寬了師生的視野,增強了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更加堅定了文化自信。
![]()
師生參觀三峽博物館
此次“行走的黨課”與“行走的思政課”相結合的專業實踐考察,是湖北美術學院環境藝術學院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深化課程思政建設的持續探索。它打破了理論學習的時空限制,將思政教育從“說教”變為“體驗”,從“灌輸”變為“浸潤”,實現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師生們在廣闊的天地間讀懂了歷史、感悟了文化、錘煉了專業、升華了思想,真正做到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培養德藝雙馨的藝術設計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學院將繼續深化這一育人模式,讓更多的“行走”課堂綻放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