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Tech星球
文| 翟元元
遇見小面上市進程更進一步。
繼今年4月中旬遞交招股書之后,中式面館連鎖品牌“遇見小面”港股IPO之路有了新進展:獲得證監會境外上市備案,更新了港股招股書,向“中式面館第一股”發起沖刺。
從數據來看,遇見小面仍在增長。最新招股書顯示,2025年上半年,遇見小面實現營業收入7.03億元,同比增長33.8%;經調整凈利潤5217.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1.56%。2022-2024年,遇見小面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8億元、8.01億元、11.5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597.3萬元、4591.4萬元、6070萬元。
亮眼的業績數據背后,隱憂同樣不少。單店銷售額下降、客單價連續四年下滑,以及越來越卷的競爭環境。
以遇見小面、和府撈面、馬記永等為代表的第一代網紅中式面館,正在被新一代網紅面館聲量碾壓。后者以人均40元一碗的價格,席卷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核心商圈,成為食客們新的打卡地。
客單價連續四年下滑,第一代網紅面館沖擊上市
遇見小面沖擊上市背后,第一代備受資本青睞的高端網紅面館,正在集體遭遇生意下滑。
遇見小面雖然營收、利潤,以及門店數量仍在增長,但增速已經放緩,且單店客流量下滑明顯。數據顯示,2022年末,遇見小面門店數為170家,2023年末增至252家,2024年末達360家,2025年上半年增至417家,截至10月8日,遇見小面的門店總數達451家,其中內地440家,香港11家,另外還有101家新店籌備中。2023年-2025年,其新增門店數量分別為:82家、108家、91家。
門店翻座率、客單價、單店平均消費額都在下降。數據顯示,2022年-2025年上半年,遇見小面直營店整體翻座率分別為:3.1次/天,3.9次/天,3.8次/天,3.4次/天,2025年上半年同比2024年上半年下滑10.3%,較2023年翻座率峰值下滑12.8%。
降價成為常態,招股書顯示,2022年訂單平均消費額為36.2元,2023年為34.2元,2024年為32.1元,2025年上半年,客單價進一步降至31.8元,較2024年全年下滑約0.93%。遇見小面在招股書中解釋:“主動將客單價從36元降至32元以換取客流,短期壓制利潤率但保障了長期規模優勢。”
單店平均消費額從2023年的1.39萬元下降至2024年的1.24萬元,2025年上半年下滑至1.18萬元;特許經營店由2023年1.35萬元下降至2024年1.23萬元,2025年上半年繼續下降至1.14萬元。
門店也曾嘗試過降本增效,諸如下架部分單品、縮減產品成本等。一遇見小面員工稱,門店曾一度將部分SKU里的青菜取消,只是后來又悄然上線。
“書房里的養生面”和府撈面、五爺拌面等品牌同樣在萎縮。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目前和府撈面門店總數為569家,五爺拌面690家,而在半年前,兩家門店數量分別為580家、812家。日前,和府撈面被曝退出西安市場,其在西安的兩家門店已停止營業。
2021年獲得多家資本投資的蘭州拉面新貴馬記永,門店生意也在下滑。北京朝陽一商場,一位張拉拉門店店長向Tech星球表示,商場存活時間最長的兩家面館就是馬記永與張拉拉。兩家幾乎沒有什么變動,在商圈做到了生意穩定。張拉拉開放加盟,馬記永不開放加盟。他的門店流水每月在30-40萬左右。生意受季節性影響比較明顯,冬季、暑假期間比較好,其他時間則生意一般。
在速生速死的餐飲行業,能活下來就已經打贏了很多對手。但即便留在了牌桌,仍不免為業績下滑而焦慮。該商場馬記永門店店長向Tech星球透露,門店開業至今2年多時間,跟過去巔峰時期相比,現在生意下滑大概在20%-30%左右。商圈變化嚴重影響著門店的營收,商戶增加了,競爭比較激烈。
一碗面40元,后浪兇猛來襲
第一代高端網紅面館相繼跌落神壇,新一代網紅面館則迅速崛起。
一碗40元的本幫面,用餐還需要排隊,正在消費降級的當下真實上演。
王繁星面館是北上廣一線城市商場新晉排隊王之一。即便是工作日午餐時段,其北京首店合生匯店仍需要排隊等位,等位時間通常15分鐘起步。周六日客流更多,有消費者曾排隊1小時左右。如果不想線下排隊,需要至少提前半小時線上取號排隊。
這樣一家備受追捧的網紅面館,主打上海本幫面。所謂本幫面,就是上海及周邊地區的一種傳統面食,以“濃油赤醬”為特色,核心在于澆頭現炒、面條勁道。經典澆頭包括豬肝、腰花、大腸、鱔絲等。除了面食,還有小籠包、炸物等拉高品牌溢價的品類。
本幫面近兩年在社交媒體上討論非常多。阿大排擋、王繁星、福和面館,三家主打本幫面的面館如今皆已完成一線城市核心商圈覆蓋。
與第一代網紅面館相比,新一代網紅面館定價更高。遇見小面、和府撈面、馬記永曾經一碗面的價格在30元左右,而王繁星們則將一碗面的價格拉高至40元左右。王繁星面館一碗面的價格普遍在38元,不同產品隨著用料不同而價格有所不同。
阿大排擋價格29元左右,普通的一份蔥油拌面定價15元。福和面館招牌四款面售價在38-45元,最貴的一碗面,福和全家福大碗面,售價108元。門店雖然也有10元一份的蔥油拌面,但并沒有出現在門店顯眼處的菜單上。
年輕人一邊拒絕各種品牌刺客,一邊又為面館刺客買單。一碗動輒40元的面,即使需要排隊,也有很多人等著買單。
新生代面館幾乎沿用了過去高端網紅面館的崛起路徑,入駐客流量更大的一線城市核心商圈,定價高,打造成明星網紅打卡地。福和面館北京首店開在了三里屯附近,王繁星北京首店開在合生匯,阿大排擋北京首店開在了朝陽大悅城。
不同的是,新一代高端網紅面館暫時還沒有資本的加持,幾家本幫面品牌都沒有融資歷程。沒有資本助力,新一代網紅面館的擴張速度相對緩慢。王繁星面館一店長表示,現在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共有70多家門店。福和面館店長稱他們品牌全國30多家。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成立于2023年的王繁星面館,至今門店數量為65家,阿大排擋21家,福和面館26家。
與此同時,新一代網紅面館也沒有開放加盟。北京一家福和面館店長告訴Tech星球,公司暫未對外開放加盟,預計門店數量達到50家以上會開放,現在北京已有4家福和面館。
高端網紅面館能火多久
從重慶小面到蘭州拉面,再到如今的本幫面,面館生意從來不缺網紅品牌。
如今增長失速的品牌,曾經也是行業現象級網紅面館。現在當紅的面館,也需要回答如何保持持續增長。
網紅面館,一般開業即巔峰。王繁星面館一店長向Tech星球表示,門店剛開業時生意最好,一個月營業額能達到60-70萬元。現在客流逐漸下滑,營業額回歸到一個常態,相當于巔峰期的一半。在他看來,門店生意好壞跟商圈消費能力關系很大,像合生匯門店,即便開業了很久,現在每天還是需要排隊,且是從早排到晚。他所在的門店,周末需要排,周中不需要。
福和面館店長同樣表示,他所在的門店剛開業時一個月流水達到70多萬元,現在穩定在60多萬元。另一家門店剛開業時營業額接近100萬元。
本幫面的走紅,某種程度上踩中了當下消費者普遍拒絕預制菜的情緒節點。福和面館店長稱,福和面館最初受眾定位是小學生群體,中產家庭來不及在家做,所以選擇去面館。他們門店幾乎都是當天現做,除了一款雪菜肉絲,需要提前做好。
但高客單價也讓本幫面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近兩年,高端餐飲行業幾乎都在降價、轉型,甚至閉店。
與上一代網紅面館相比,本幫面面館新貴雖然售價更高,但毛利率并沒有更高。網紅中式面館生意,一般毛利可高達65%左右,新晉網紅面館毛利率也在60%左右。王繁星面館店長稱,公司規定毛利率水平線是65%,從門店實際經營來看,最終是可以達到這個水平線的。
福和面館店長稱,他們門店毛利率達標水平是62%,人工成本控制在20%以內。
市場在增長,但本幫面品牌已經出現疲態。玩家增多直接影響了門店生意,福和面館店長稱,過了開業紅利期,門店生意逐漸開始下滑。市場上只有一家門店時,生意特別好,隨著新店越來越多,生意被分流,很多顧客直接就近消費了。客流下滑,最焦慮時,他們開始建議公司開通外賣渠道。但是上線外賣后發現,外賣雖然增加了訂單量,但卻拉低了門店毛利率,毛利率從62%降至56%。
王繁星們的高端面館故事,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另一個遇見小面、和府撈面的翻版。而遇見小面們的增長困境,未來可能也是王繁星們會面臨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