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發展進程中,一個普遍現象逐漸顯現:不少高校因某一領域的突出成就而形成鮮明標簽,這些強勢學科如同耀眼的光環,在為學校贏得聲譽的同時,也容易讓其他專業的發展成果被遮蔽,導致學科發展不均衡,進而影響學校綜合實力的全面展現。
蘭州大學作為一所底蘊深厚的老牌 985 高校,其在理學、工學等領域的強勁實力早已深入人心,草學、化學等學科更是躋身世界一流學科行列,“理工強校” 的形象在公眾認知中根深蒂固。
![]()
然而,人們卻鮮少知曉,這所以理工見長的高校,在藝術領域同樣有著不容小覷的實力與亮眼的表現。2025年第十三屆“未來設計師?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 (NCDA)”的獲獎名單,便為我們揭開了蘭州大學藝術學科發展的精彩面紗。
大賽中,該校藝術學院與威爾士學院斬獲全國總決賽一等獎5項、省賽一等獎12項的佳績,在覆蓋1893所高校、征集29萬件作品的權威賽事中脫穎而出,印證了其藝術教育的硬實力。這種突破不僅是單一學科的成就,更彰顯了老牌985高校在學科布局上的前瞻性。
![]()
蘭州大學藝術學科的發展根基可追溯至1928年,如今已形成美術設計、音樂舞蹈多領域覆蓋的完整體系,擁有藝術碩士授權點及多個實踐平臺。而2023年獲批的威爾士學院,則通過引入英國排名前三的設計學科資源,構建起“4+0”國際化培養模式,英方核心課程占比超三分之一,近半數師資來自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實現了傳統文化與前沿理念的深度融合。
本次獲獎作品恰是這種融合的生動體現:《民俗與節氣》《絨冬醒獅》扎根傳統非遺,《lost light》展現國際設計語言,《濟寧方言文字插圖》則探索地域文化的現代表達。14 位教師獲評優秀指導教師,劉陽一人指導 3 項一等獎作品,印證了“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成效。
![]()
蘭州大學的藝術突破絕非偶然,而是其“興文、厚理、拓工、精農、強醫”學科戰略的必然結果。學校將學科競賽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抓手,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機制,把29萬件作品同臺競技的賽事壓力,轉化為教學改革的動力。
從學科生態視角看,藝術學科的崛起為蘭州大學注入新活力。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該校已有21個學科提檔升級,A類學科數量倍增,藝術領域的突破進一步完善了學科布局,這種均衡發展提升了學校的綜合競爭力。
![]()
蘭州大學的藝術突圍,打破 “理工強校人文弱”的刻板印象。在 NCDA 大賽的舞臺上,5 項全國一等獎既是對其藝術教育的肯定,更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中“學科生態優化”的鮮活注腳。
當草學的實驗室與藝術的設計室同樣閃耀,這所百年學府正以更完整的姿態,詮釋著綜合性大學的真正內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