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此時擺在大家眼前有兩套房可選,你會怎么做抉擇?
一種是面積110平,排除公攤還剩大概89平;一種是面積110平,得房率卻達到120%,甚至還能額外贈送陽臺。
前提是,這兩套房子的地段和單價也都差不多。
不用猶豫,大部分人都會篤定的選擇第二種。而這,也是當下蘭州爆火的四代宅產品,最吸引人的優勢之一。
誠然,除了超高的得房率外,其空中庭院、下沉式會所等特色也在吸引著大家,四代宅的市場關注度確實很高。
之所以拿它出來討論,是因為:它的出現,的確攪動了蘭州的新房市場,且當下的市場對它的態度,也確實有點奇怪……
一方面,購房者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可一部分四代宅項目的實際銷售情況,卻十分可觀,甚至有的項目推出不久,就接近清盤狀態了。
另一方面,即便建造和維護成本相比普通住宅都更高,可開發商們仍在清一色的打造四代宅產品,市場供應量也在不斷激增。
不得不承認,四代宅概念的背后,有很多問題需要深入探索。那么,它到底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交付后又會遇到怎樣的問題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四代宅產品身上,直擊蘭州購房者痛點的超高得房率。
由于贈送露臺、花園等不計入面積,蘭州市面上的很多四代宅實際使用面積遠超傳統住宅,相比以往80%左右的得房率,四代宅的實得面積多得可不止是一星半點。
基于此,很多開發商的營銷話術也從“零公攤”變成了“負公攤”。可有沒有仔細想過,這多余的這么大的面積,到底是從哪來的?
實際上,對所有的開發商來說,提高得房率的方法,無非就是兩個,一是降低公攤,二是提升贈送面積。
通常來講,公攤就包括電梯間、樓梯間、公共門廳及過道等。
那當下四代宅產品打造的一梯兩戶,甚至一梯一戶,以及更加寬敞的門廳和過道設計改造等,其最終的公攤面積勢必也會相應增加。
就算沒有公攤的概念,房子的建筑成本都擺在那里不會變,唯一變化的,不過只是銷售時的計算方法罷了。
尤其是在提升贈送面積上,開發商也算是使盡了渾身解數。要知道,所謂提升贈送面積,指的是讓更多的室內面積不計容。
而開發商的方式就是,將城市規劃中不計容面積算作建筑室內面積的一部分,從而提升贈送面積。
比如,通過陽臺外移、雙陽臺設計,或改造飄窗、設備平臺等方式……
舉個例子,按照蘭州的規定,不封閉的陽臺確實按照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也就是說,只要開發商通過合理的布局提升陽臺面積,再加上四代宅錯層露臺的設計,那贈送面積自然會提升。
再比如,蘭州的開敞式公共休閑綠化平臺同樣不計容。基于此,很多四代宅原本應該是共享的公共綠化平臺,從設計一開始,也就有了“私有化”的傾向。
不要小看這多余的贈送面積面積,實際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這不僅意味著住戶要獨自承擔電梯、走廊、等公共區域的面積,后期也需要承擔的公共設施和維護,換個角度來說就是,物業費也會相應高出很多。
再來看四代宅項目非常外顯,非常吸引購房者的空中庭院和下沉式會所設計。
先來想象一下,超大庭院露臺上全是專業園藝師搭配的綠植,再布置上休閑搖椅、小吧臺和美酒,微風一吹,能不上頭嗎?
下樓就是充滿綠意的生活體驗館,游樂區、健身區、餐飲區、電影區、圖書區樣樣齊全,這樣愜意的生活又有誰不想擁有?
這個時候再加上置業顧問瞅準時機的描述:以后這就是您清晨的瑜伽室、午后的陽光書房、傍晚的露天酒吧……這絕妙的話術,讓人聽了恨不得立馬掏錢買房。
可冷靜下來想想,四代宅那些被蘭州人詬病的缺陷,確實還未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從工程層面來看,眼下蘭州大庭院露臺所面臨的問題就是:能不能真正承擔起“花園”的概念。戶戶有花園推開陽臺就是春意盎然,這樣的場景當然是美好的,但難度也顯而易見。
畢竟,這種設計綜合建造成本顯著高于傳統住宅,光樓體的承重就是幾何倍的要求,戴上了大沿帽的四代宅,平臺越大,缺陷越大!
后期綠植養護更是難題,大部分植被很難在蘭州存活,不經心養護,花園極易淪為“雜草園”。各家各戶的生活習慣肯定也是難以統一,空中綠化效果更是難以保障。
尤其到了冬季,防凍、灌溉等可能都需專業團隊操作,花費也會水漲船高。蚊蠅、風沙、霧霾、雨雪……仍是開放式平臺難以克服的硬傷。
此外,蘭州一部分四代宅可能采用了更深的陽臺設計,導致室內形成2-3米的永久陰影區,出現“外亮內暗”的尷尬。
而一部分項目的錯層設計,可能會嚴重干擾上下層視線,陽臺板也會遮擋下層采光,當你在家里愜意的布置庭院,在院子里做什么,都會被鄰居盡收眼底,私密性暴露無疑。
而下沉式會所的設計,前期我們身處其中的感受確實不錯,可一旦樓棟方位正對或背對下沉庭院,業主向下看時,就是一個黑洞,難免會感到壓抑。
更何況,其交付之前都是有開發商負責維護的,這種“地下庭院+地上景觀”的聯動效果,不僅能營造出一種高端人士的生活場景,還能大幅提升小區整體檔次和辨識度。
可實際上,下沉式會所對防水防潮以及自然采光與通風要求極高,這就意味著后期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去維護,一旦交付后,這部分區域由誰來運營呢?
游泳池的水循環系統更換要不要錢?健身器的維護要不要錢?電影院放映、圖書區管理要不要付出人力?
倘若這些由物業來接管,那業主就必須承擔上漲的物業費,最尷尬的是,這些設備能同時容納的人數是有限的,人多了可能得排隊,沒人又存在長期擱置的情況,誰愿意掏這多余的維護費呢?
要么就是物業不接手,會所招商引進第三方公司來市場化運營,這就意味著小區會進來很多除了業主之外的外來人員,難免會影響到社區的純粹,甚至會產生糾紛。
既然存在這么多缺陷,那四代宅產品后期是不是就會“翻車”呢?答案是否定的。
第四代住宅的創新理念一定值得肯定,但其本質,是居住產品的優化,而不是市場低谷期的“救命稻草”。
相較于傳統地產項目開發,四代宅的機制確實為當下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尤其是對改善類產品而言,它的優勢與居住體驗就是顛覆性的……
它的設計的確指向了好房子的標準,也就是“更自然、更高舒適度、更美好的生活場景”這一終極目標。
這個基礎之上,即便對于購房者來說,部分成本增加了,換來的確實是更值得的生活,更何況,相比買普通住宅來說,四代宅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其次,針對空中庭院和下沉式會所設計中所呈現出的劣勢,蘭州越來越多的開發商也已重視了起來,甚至在設計之初,就在努力規避痛點和缺陷,或者帶運營方案。
能肯定的是,未來,有產品能力的房企大多還是會選擇打造四代宅這樣的產品,而有實力想要改善生活條件的購房者,也自然會更加青睞它。
更何況,隨著近些年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整個行業也確實需要一場革新和轉型了,也只有這樣才能重新調整市場。
而四代宅產品的出現和升級,就是這個過程中的必然產物。
只不過,對于蘭州四代宅來說,還需要更多的產品研發與考量,未來也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
這個過程,就像打怪升級一樣,無論是對蘭州開發商還是購房者來說,都是一場重大考驗。前者需要不斷推陳出新,而后者則需要更多的耐心,在選擇上去做斟酌。
當前市場上那些不斷進化的四代產品逐漸拋去缺陷,升級的越發完美時,這樣的產品無疑也就更顯難得。
而那些產品力還沒有跟上的房企,就必須要抓緊“補課”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