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原指五代后周時,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帝;后比喻發動政變獲得成功。成語出自《宋史·太祖本紀》,“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
趙匡胤生于五代亂世,出身官宦世家,其高祖趙朓曾任唐朝幽都縣令,曾祖趙珽曾任唐朝御史中丞,祖父趙敬歷任營、薊、涿三州刺史,父親趙弘殷歷仕后唐、后漢、后周,曾為后周屢立戰功,官至檢校司徒,爵封天水縣男。
趙匡胤年少時喜好打抱不平,后于后漢初年尋求建功立業的機會,離家出走投入了樞密使郭威麾下,后來郭威推翻后漢政權,建立后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后又被時任開封府尹的郭威養子柴榮召入麾下,轉任開封府馬直軍使。
![]()
顯德元年(954年)初,郭威駕崩,柴榮即位。同年,契丹、北漢聯軍入侵,柴榮御駕親征,趙匡胤隨從出戰。此戰中,趙匡胤作戰十分勇猛,為后周軍隊扭轉敗局進而大獲全勝立下大功,班師后因功被破格擢升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后又領永州防御使,由此成為柴榮的親信將領。
顯德三年(955年),柴榮親率大軍征伐南唐,趙匡胤依舊隨從出征,并再次立下戰功。班師后,趙匡胤又因功升任殿前都指揮使,不久又加授為定國軍節度使。次年,趙匡胤再度追隨柴榮攻打南唐,又憑借戰功加封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后移領忠武軍節度使。
![]()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親征遼國,他在途中審閱各地上書時,發現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書“點檢作天子”。時任殿前都點檢的張永德乃是柴榮的女婿,柴榮因此疑心女婿要篡奪自己的皇位。
戰爭初期,后周節節取勝,后因柴榮患病被迫回軍,或許是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為了確保皇位穩固,柴榮回京后不久,便任命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取代張永德成為禁軍最高統帥。
同年,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即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當時,由于先帝新喪,新帝年幼,朝野內外人心惶惶,宰相范質等人不辨真假,急派趙匡胤率軍北上御敵。
正月初二,趙匡胤率領大軍浩浩蕩蕩離開汴京,當大軍行進至二十里外的陳橋驛時,軍中懂得天象的苗訓和門吏楚昭輔見太陽下面又出現了另一個太陽,遂聲稱這是應該更換天子的預兆。
![]()
當天,大軍夜宿于陳橋驛,趙匡胤的一些親信開始在將士中散布謠言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死命破敵,有誰知曉;不若擁立點檢做天子,然后再出發北征”,將士們的兵變情緒很快便被煽動了起來。
當夜五更時分,不少將士聚集于驛門,高呼擁立趙匡胤為天子,趙匡胤命人制止,但將士們不為所動。
次日清晨,趙匡胤住所外聚集的將士越來越多,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入內稟報將士們所請,趙匡胤連忙起身,這時已有不少將領持刀列于庭院,見到趙匡胤出來,大家皆高呼,“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不等趙匡胤回答,趙匡義和趙普便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趙匡胤身上,將士們見狀盡皆下拜,高呼萬歲。
![]()
“黃袍加身”后,趙匡胤先是與將士們約定不殺周恭帝、皇太后,不侵凌朝貴,不掠奪商賈、百姓等紀律,接著又派使者返回汴京向大臣們說明情況,這才整軍返回京城。
得知兵變成功,守備都城的石守信、王審琦等立即打開城門接應,而得知消息的大臣們更是人人自危,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倉促間想要率兵抵抗,但還不等召集軍隊,便被軍校王彥升殺死,于是趙匡胤不費一兵一卒,便控制了都城。
![]()
回到京城后,趙匡胤脫去黃袍,召見宰相范質、王溥等大臣,向他們哭訴將士們逼迫自己做天子的經過,詢問他們如何是好。事已至此,范質等人能有什么辦法,只能率領百官俯首聽命,于是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布柴宗訓禪位。
正月初四,趙匡胤在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定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改元“建隆”,柴宗訓則被降封為鄭王,皇太后也被改稱周太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