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今年1月重新入主白宮以來,擁有全球最長共同陸地邊界、雙邊關系十分密切的美國和加拿大間便齟齬不斷,特朗普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加拿大發難,激發了加拿大朝野愈演愈烈的對美反感情緒,加拿大也成為“特朗普關稅”重壓下抵觸最持久、最堅決的經濟體之一。
![]()
近日,圍繞一則所謂“里根廣告”,特朗普再度對加拿大發難,從而令美加貿易糾紛再度升級。
兩條時間線
10月16日,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在X平臺發布了一則摘錄有美國前總統里根(Ronald Reagan)1987年4月25日廣播講話片段剪輯的視頻,在視頻中,里根重復了自己的名言“從長遠來看,這種貿易壁壘會損害每一位美國工人和消費者的利益(Over the long run, such trade barriers hurt every American worker and consumer)”,福特發布的視頻還拼接了里根在同一次講話中的另一段名言:“當有人說‘讓我們對外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時,他們看起來是在通過保護美國產品和就業來做愛國的事情。有時,這種做法在短時間內確實有效——但只是短暫的(When someone says, ‘Let’s impose tariffs on foreign imports,’ it looks like they’re doing the patriotic thing by protecting American products and jobs. And sometimes, for a short while, it works — but only for a short time)”、“高關稅必然招致外國的報復,并引發激烈的貿易戰(High tariffs inevitably lead to retaliation by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triggering of fierce trade wars)。”
安大略省是加拿大經濟和人口第一大省,也是對美貿易、產業依賴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福特是加拿大對“特朗普關稅”態度最強硬的著名政客之一,自稱“里根經濟學忠實信徒”的他選擇在加美正就關稅協定展開艱難談判、雙邊關系略有回暖之際發布這一廣告,顯然意在宣泄自己對加拿大聯邦政府“軟弱態度”的不滿、借此施壓逼迫總理卡尼(Mark Carney)支持其更強硬對美經貿政策。
見這則“里根廣告”反響熱烈,福特旋即表示安大略省政府將斥資7500萬美元在全美投放這則廣告,“我們將向全國每個共和黨選區重復這一信息”,而第一輪投放則選擇了美國收視率最高的體育聯賽——全美職業棒球大聯盟(MLB)10月開打的“世界大賽”(World Series,七場四勝的MLB總決賽,經常是全美體育聯賽收視率創造者,今年的對陣雙方為多倫多藍鳥隊和洛杉磯道奇隊,第一場比賽已于當地時間10月26日晚結束,藍鳥11:4勝道奇)。
鑒于安大略省“里根廣告”投放渠道刁鉆,且里根是共和黨的“精神支柱”,借里根名言抨擊同為共和黨的特朗普殺傷力同樣不可小覷,察覺到危險的特朗普作出了強硬和強烈的反應。
23日深夜,負責管理里根總統任期內音像資料的權威機構“里根總統基金會”(The 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Foundation)及研究所發布了前述“里根講話”的完整視頻,指責安省“里根廣告”斷章取義,呼吁“完整觀看”;幾十分鐘后,特朗普出現在其“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平臺,怒氣沖沖地指責加拿大“作弊”,稱這則廣告“欺詐性引用了里根的言論,并借此宣布暫停“一切”美加間貿易談判。
惹出這一麻煩的福特24日一早發表X推文,稱將自27日起暫停“里根廣告”投放,宣稱“我們的目的始終是就美國人想要建立什么樣的經濟以及關稅對工人和企業的影響展開對話,我們已經實現了目標,接觸到了美國最高級別的觀眾(顯然在影射特朗普)”、“在與加拿大總理卡尼溝通后,安大略省將從周一開始暫停針對美國的廣告宣傳活動,以便恢復貿易談判”。
正在飛往亞洲途中的特朗普不依不饒。24日晚他發帖猛烈抨擊安大略省直到第三輪比賽(他自己算錯了,實際上是第二輪起)才停止投放,稱“他們玩得真臟,不過你們知道我能玩得更臟”;25日,他聲稱將對從加拿大進口產品額外再征收10%關稅,以報復所謂“里根廣告”的“誤導”,他在自己的“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平臺稱“加拿大被當場抓獲,在里根的關稅演講中刊登了欺詐性廣告,由于他們嚴重歪曲事實和敵對行為,我將對加拿大的關稅在他們目前支付的基礎上提高 10%”。
目前美國對進口自加拿大的產品征收35%關稅,但《美加墨協定》所涵蓋的某些產品除外,鋼鐵、鋁等特定產品關稅則已增至50%。
10月26日,陪同特朗普出訪亞洲的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加入戰團,在同一天里分別于CNBC《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和CBS《面向全國》(Face the Nation)專欄指責加方發布“里根廣告”的做法“是極其糟糕的判斷”、“干涉了美國主權事務”,“這是一種針對美國公民的宣傳,是心理戰”。
27日,正在前往日本途中的特朗普于“空軍一號”上接受采訪,宣稱自己“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與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會面,并稱自己“不知道針對加拿大的新關稅何時生效”。
此時卡尼正在馬來西亞出席東盟峰會,兩人不久后還將共同出席韓國慶州舉辦的APEC峰會,“短期內不會見面”事實上反倒是困難且尷尬的。
就在特朗普“近期不見面”放話前一天晚,卡尼打破沉默,對媒體表示加拿大聯邦政府“仍致力于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加拿大政府隨時準備在與美國同行的談判和討論的基礎上繼續取得進展”。他在講話中對“里根廣告”只字不提,卻重申了自己此前關于需要可靠合作伙伴的評論,并指出“交易性雙邊貿易”,以及他認為的大國競爭新時代正在挑戰加拿大和東南亞國家所依賴的全球機構。他還強調了政府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將非美國出口增加一倍,并在未來四年內將國防開支增加四倍。
對于這條圍繞“里根廣告”的時間線,許多觀察家認為,必須將之放在美加關系惡化的另一條更長時間線系統內全面觀察、衡量和評判,他們認為,正是特朗普的連環關稅措施在過去一年中迅速損害了美國與加拿大的長期關系。自今年1月上任以來,特朗普一直威脅加拿大的經濟和主權,并對加拿大商品征收高額進口稅。他甚至聲稱,美國北部的鄰國加拿大可能成為“第51個州”。這些言論——加上斷斷續續的新關稅——激怒了加拿大人,并給兩國的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更廣泛的不確定性。
1月20日,特朗普在上任首日就表示,預計將從2月1日起對從加拿大進口的產品征收25%的關稅;2月,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從2月4日起對從加拿大進口的產品征收25%的關稅——他以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方式行使這項權力,表面上是針對無證移民和毒品販運,對此,時任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承諾將對高達155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產品征收25%的關稅。但幾天后,特朗普同意暫停30天,至少暫時緩和了緊張局勢;3月,特朗普對加拿大進口產品征收25%的關稅于3月4日生效,但他將對加拿大能源的關稅限制在10%。作為回應,杜魯多宣布將在21天內對超過1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征收反關稅,但特朗普很快給予美國汽車制造商一個月的關稅豁免,隨后又推遲了對符合《美墨加協議》(US-Mexico Canada Agreement,他第一任期內達成的一項貿易協定)的商品征收25%關稅。此舉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美加關系,加拿大暫停了第二波報復性關稅,盡管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在全球范圍內,特朗普新征收的鋼鐵和鋁關稅——目前對這兩種金屬的進口征收25%的關稅——仍于3月12日生效。加拿大隨后將從3月13日起對美國進口產品征收價值298億加元(約合207億美元)的報復性關稅;4月3日,特朗普對汽車進口征收高達25%的關稅開始,作為回應,加拿大自4月9日起對從美國進口的不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的車輛征收與25%關稅相當的關稅,特朗普隨后簽署行政命令,放寬部分汽車關稅,但減免力度有限;5月28日,美國國際貿易法院阻止特朗普實施其大部分最大規模的關稅——裁定總統援引緊急狀態法對幾乎所有國家征收進口稅(包括對加拿大征收的關稅)超越了其職權。但僅僅一天后,聯邦上訴法院就暫時中止了該命令;6月4日,特朗普對幾乎所有外國鋼鐵和鋁征收50%關稅的新措施生效,卡尼隨后威脅從7月開始對美國鋼鐵和鋁征收新的關稅,具體取決于貿易談判的進展,并表示特朗普的貿易戰正面臨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同月,特朗普稱由于加拿大計劃繼續對科技公司征稅,已暫停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幾天后,卡尼表示,加拿大將撤銷這項名為“數字服務稅”(Digital Serves Tax)的稅收,并表示談判將恢復;7月,特朗普威脅自8月1日起將關稅稅率從3月份的25%上調至35%;8月,卡尼表示,加拿大將取消許多報復性關稅,以匹配美國對USMCA涵蓋商品的豁免。但8月29日,“最低限度”規則在美國中止,進入美國的低價值進口商品失去免稅地位,與此同時,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特朗普非法使用緊急權力在全球范圍內征收大規模關稅,但目前仍保留進口稅。特朗普政府隨后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10月14日,特朗普對廚柜、浴室柜和軟墊木制家具征收的新關稅較預定的2026年1月1日大幅提前,22日,卡尼首次概述了加拿大未來十年將其非美國出口翻番的計劃,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措施使加拿大各地受影響的就業崗位“受到威脅”,新稅正導致投資降溫——僅隔1天后,特朗普觸發了“里根廣告”的發飆時間線。
誰在“誤導”?
“里根廣告”的依據是里根1987年4月25日的廣播講話,即“里根講話”,完整視頻長達5分鐘以上。在完整版中,里根詳細敘述了當時自己對“一些日本產品”征收新的懲罰性關稅舉措,“以回應日本無力執行與我們在半導體電子設備方面的貿易協定”,如果完整觀看這則視頻,就能得出“里根支持自由貿易,但同樣也不排斥在需要時進行關稅戰”的結論,“里根廣告”在剪輯中刻意回避了里根也打關稅戰、這則講話的背景正是里根親自對日發起關稅戰(這也是美國歷史上最著名、最成功關稅戰之一)的事實,事實上針對日本半導體和電子產品的關稅戰正是里根發動,且被普遍認為系二戰后最成功的關稅戰之一,而“里根講話”的基調正是為這次關稅戰辯解,從這一點上看,福特和安大略省政府卻有利用、誤導之嫌。正因如此,福特和安省政府才會在特朗普第一次發難后迅速改變策略,并由福特親自轉發了里根總統基金會的完整版“里根講話”。
但特朗普同樣利用“里根廣告”事件進行誤導和借題發揮,且較加方有過之而無不及。
福特在加拿大聯邦層面屬于保守黨陣營(加拿大政體特殊,聯邦、省和市的政黨體系互相獨立,福特是安大略省保守黨人,但安大略省保守黨不是加拿大保守黨的“分部”而僅是同一個保守派陣營),和卡尼的聯邦自由黨政見對立,盡管福特本人主張對美貿易政策強硬(這點和許多保守黨人不同),但作為中右政治家其觀點并不能代表中左翼的聯邦自由黨和卡尼,美加都是擁有三級政府的聯邦制國家,美國也不可能不理解安河的決策不代表加拿大聯邦,明明是卡尼及其政府政敵的福特推出了“里根廣告”、明明只是加拿大13個省級單位之一的安大略省斥資發布了這則爭議性廣告,特朗普卻把和福特風馬牛不相及的卡尼、把整個加拿大當作宣泄和報復對象,實在牽強得很——他和他的幕僚也不可能不知道這樣做很牽強。
美國左翼媒體《瓊斯母親日報》評論認為,“里根廣告‘試圖借里根這個共和黨名人之口詳細解釋關稅為何總體上是件壞事。該廣告剪輯了里根的講話,并略去了他支持1987年對日本電子產品征收的一系列范圍更窄的臨時關稅的一些細微差別。但總體而言,它相當準確地展現了這位共和黨偶像的自由市場經濟觀點,而特朗普一派只是想借用里根的共和黨影響力,卻從根本上排斥作為里根主義核心的自由貿易原則,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對此,加拿大最大全國性報紙《環球郵報》資深社論主筆凱勒(Tony Keller)嘲諷“這是借口,而《劍橋字典》(The Cambridge Dictionary)中’‘借口’(pretext”)的定義正是‘為做某事而假裝的理由,用于掩蓋真實原因’“、“鑒于華盛頓目前的處境,“借口”應該成為 2025 年的年度詞匯。明年它很可能也會獲勝“。他諷刺稱“如果你相信這個彌天大謊,那你也必須相信特朗普先生關于加拿大芬太尼如何像海嘯一樣涌入美國邊境的童話故事。這正是特朗普政府今年早些時候編造的法律借口,為發動單邊貿易戰辯護”,他指出,就在特朗普為“里根廣告”發飆兩天半前,當時判斷“掀不起大風浪”的特朗普還平靜地對這則廣告進行了諷刺性的贊美“我昨晚看到了一則來自加拿大的廣告,”他告訴記者。“如果我是加拿大,我也會接這則廣告”,指出“關于美加貿易談判的現狀,公眾知之甚少,但近幾個月來,特朗普政府的要求,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強制措施,明顯增多”、“他的理想目的地是加拿大汽車廠和其他制造設施跨境轉移業務的地方——而加拿大沒有采取任何報復行動。他拿走了我們的午餐錢,我們卻笑著接受了,他還希望我們通過承諾增加對美投資來表達感謝”。
很顯然,絕大多數人抖清醒地認識到,特朗普不過借題發揮,施展常見的對加“極限施壓”,迫使加拿大在經貿關系上作出更多的對美讓步。
加方的應對:我走我的路
《紐約時報》駐渥太華特派記者伊賽(Vjosa Isai)將加拿大聯邦政府的應對概括為“消除所有刺激性因素”,并認為這是卡尼應對特朗普挑釁的總體戰略。他指出,此前加拿大已做出重要讓步,試圖為富有成效的貿易談判奠定基礎,包括撤銷報復性關稅,并于6月暫停對美國科技公司征稅(特朗普曾威脅稱,除非該稅取消,否則將終止談判),隨后,卡尼又以新的口號告訴加拿大人民,他唯一關注的焦點是國家能夠掌控的事情,那就是在海外尋求更多的經濟伙伴關系,尤其是在亞洲——他目前正在亞洲與各國領導人會面。
渥太華卡爾頓大學政治學家、美加事務專家漢普森(Fen Hampson)認為,卡尼的想法似乎是,與美國總統挑起爭端不會讓加拿大的情況有任何好轉,因此“他不會上特朗普的鉤,也不會把事情個人化,他明白,最終時間站在我們這邊,我們自己的籌碼來源就是那些對這些關稅感到不滿的美國人,除非美國人真正開始感受到痛苦,并明確向特朗普表明他必須有所收斂,否則加拿大的做法是采取某種保守態度”。
卡尼在緊急接任加拿大總理時甚至從未當選過加拿大任何一個層級的議員,政治資歷淺薄,卻創紀錄地擔任過兩個G7國家(加拿大和英國)央行行長,且早就和特朗普關系不睦,被加拿大朝野普遍認為是“加拿大經濟方面最善于應對特朗普的重要人物”,作為“政治素人”的他之所以臨危受命脫穎而出,正是因為特朗普的步步緊逼激怒了加拿大人,并促使后者尋找一位能夠帶領加拿大應對特朗普的政治領導人,因此卡尼上任后在貿易和其它領域都表現出對特朗普的不輕易妥協是必然的。但作為技術派官僚卡尼并非一個激進的人,且加拿大對美國各方面依賴度極高,對此卡尼是有充分了解的,因此他也不會刻意尋求刺激特朗普、拒絕和美國對話,或主動疏遠美國。
對于特朗普此次借題發揮的弦外之音,對他十分熟悉的卡尼也心知肚明,所以在周四特朗普發表“中斷”講話后24小時內,雙方據悉未進行任何溝通和對話,此后也未見“發牌”,其意欲表達的含義一目了然——“里根廣告”實質上是特朗普和福特及安大略省政府間的紛爭,他和加拿大聯邦政府不背這口黑鍋。
既然不“接招”,加拿大就仍敞開與美談判的大門(言下之意不會接受美方借題發揮的施壓,且如果談判不能持續責任不在加拿大聯邦政府),這樣做,顯然意在留有余地,避免進一步惡化加美關系,順便把保守黨陣營強加的“黑鍋”甩回安大略省。
另一方面,卡尼及其政府尋求貿易“多元化”以減少對美依賴的戰略不會動搖。
卡尼一直在尋求緩解其前任杜魯多執政期間與中國這一亞洲超級大國間趨于緊張的關系。自特朗普在美國再次上臺以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變本加厲,令加拿大對貿易關系多元化的需求成為焦點,而中國對加拿大油菜籽、豬肉和海鮮征收的關稅則加劇了加拿大的經濟困境。
就在卡尼延續亞洲行的幾乎同時,加拿大聯邦外長阿南德(Anita Anand)也在穿梭訪問中國、印度等亞太國家,且近期加拿大聯邦和省級高官訪問亞太國家的密度空前高漲。這顯然絕非偶然和孤立的。
除了卡尼的策略考慮,“里根廣告”還在反美情緒高漲的加拿大贏得了跨地區、跨黨派的普遍共鳴。
安大略省布蘭普頓市長布朗(Patrick Brown)對福特投放“里根廣告”的做法表示理解,稱“有時候你需要往池塘里扔一塊石頭才能濺起水花。他已經做出了反應”、“很高興我們的省長有勇氣指出美國總統的前后矛盾之處”。
西部省份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林業廳長帕爾馬 (Ravi Parmar)認為“里根廣告”很“有效,因為成功喚醒了裝睡的特朗普”、“我們非常感謝福特省長的辛勤工作。我們將采取非常慎重的措施”,盡管“里根廣告”暫停投放,但他和他的頂頭上司、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長尹大衛(David Eby)均在26日表示,該省政府將在11月推出自己的反關稅廣告,以捍衛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林業產業,“但其規模不會像安省的廣告活動那樣大”,該省經濟增長廳長卡隆(Ravi Kahlon)支持投放這類廣告,稱“直接與美國公民對話非常重要。”
愛德華王子島省省長蘭茲(Rob Lantz)稱贊福特“一直是安省強有力的代言人”,“里根廣告”也“非常有效地傳達了加拿大人對特朗普關稅的不滿,打廣告的決策很聰明,暫停投放的決定也值得尊重”。
26日,聯邦執政黨自由黨下院領袖麥金農(Steven MacKinnon)稱贊福特“是加拿大隊的隊員。他可能是我們的一線中鋒。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者”,圍繞“里根廣告”的一切都是他“不愿批評”的。
上述政治家、官員分別來自政見差異巨大的自由黨、保守黨和新民主黨體系,以及覆蓋加拿大從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東西全境,他們的情緒是整個加拿大朝野情緒的折射和縮影,在這種情緒下,卡尼政府的騰挪余地事實上是有限的,但對美妥協退讓的國內壓力又是相對較小的。
一些貿易專家指出,特朗普追加關稅和中斷談判的決定“可能會影響美國家用電器、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價格”。專家們表示,在貿易談判中,加拿大尋求降低或取消鋼鐵和鋁關稅,但談判中斷可能會導致這些關稅長期維持不變。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鋼鐵和鋁出口國,一些專家補充認為,鋼鐵和鋁廣泛應用于許多商品中,包括家用電器、食品包裝、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如根據美國鋼鐵協會數據,鋼鐵約占汽車重量的60%,當鋼鐵進口面臨高額關稅時,美國制造商支付的鋼鐵價格就會上漲,這意味著汽車制造商的投入成本也會增加,他們可能會提高消費者價格,以抵消部分成本。此外,冰箱、洗碗機和洗衣機等主要家用電器在一定程度上依賴鋼材,因此容易受到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的影響。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去年美國對加拿大的貿易逆差為630億美元,較上年略有下降。相比之下,美國去年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逆差更大: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2950億美元,對墨西哥的貿易逆差為1710億美元。美國是加拿大約四分之三出口產品的目的地,而此類產品約占美國進口產品的11%。
USMCA將于明年進行聯合審查,這為兩國提供了修改協議的機會。專家們指出,如果特朗普再次表現出的不滿影響了談判結果,可能會影響汽車等一些其他進口產品的價格,因此對美國而言,“有關當前關稅談判破裂可能性增加這一點即便對美方討價還價而言恐怕也不是個好兆頭”。《瓊斯母親日報》則援引美國網民的吐槽,稱“特朗普沖著電視廣告發一通邪火,然后美國消費物價又要漲了”。
前加拿大駐美國大使麥肯納(Frank McKenna)認為,在卡尼的低調和克制下,加美事實上已接近達成關稅協議,特朗普此次的借題發揮“無非想故技重施,稍稍遲滯這一進程,以便增加一些喊價”,因此,正在亞太活動的卡尼應該“堅持目前正確的策略,繼續尋求與亞太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系,以減輕加拿大對美國的貿易依賴”,惟如此,才能有效遏制特朗普“極限施壓”的不斷沖動,從而有效實現“敦促美國承認其對加拿大貿易迫切需求”的目的。
26日,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眾議院》(The House) 節目召集包括上述政治家及杜魯多政府前副幕僚長克洛 (Brian Clow)、《環球郵報》首席政治記者貝利 (Ian Bailey)、CBC首席政治記者巴頓(Rosemary Barton)、《多倫多星報》女王公園分社社長本齊 (Robert Benzie)等知名政治家、媒體政治評論員集中討論“里根廣告”風波,席間幾乎所有在座者均相信,卡尼應對特朗普和美國的策略是“合適”的,但“到了一定時候,如果我們在這些貿易談判中沒有合作伙伴,就無法達成協議。你必須考慮其他替代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