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的晚上,我蹲在電視機前,看于和偉演的烈士吳石。
第二天,央視又播他領(lǐng)獎,臺下年輕演員的眼神直得像被抽了一鞭子。
央視遞出的這把尺子,究竟要量些什么?這事兒,沒看上去那么簡單。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編輯:晚風
央視扔出一把尺子,娛樂圈的泡沫應(yīng)聲而碎
這事兒,得從央視那兩撥“反常”操作說起。
不到24小時,兩次點名同一個演員,這步棋走得又準又狠。
要知道,央視通常不這么干,他們更像鄰居家不常說話但一開口就得聽的老大哥。
第一次,是播于和偉演的吳石烈士那段黑白畫面。
![]()
他穿著舊西裝,站在船頭,風把頭發(fā)吹得亂糟糟。
回頭沖戰(zhàn)友笑了一下,那笑容像在說,明天就要死了。
能把一個烈士演活,就是把國家的記憶留住。
第二天早間新聞,又把于和偉剪了進去。
這回是他領(lǐng)白玉蘭獎的片段,沒說感謝媽媽,也沒說團隊辛苦。
![]()
只說了一句:“演員別老想著上熱搜,先讓角色住進觀眾心里。”
話一落地,臺下安靜了三秒,隨后掌聲炸了鍋。
我數(shù)了數(shù),鏡頭掃過七八個年輕演員,他們鼓掌時眼神發(fā)直,像被抽了一鞭子。
這哪里是在夸人,這分明是在給整個娛樂圈立規(guī)矩,扔出了一把無形的尺子。
![]()
幾乎在同一時間,廣電總局反手一張通報,點名某部古偶劇數(shù)據(jù)造假,直接下架。
一邊是樹立標桿,一邊是打擊泡沫。
這邊用心雕琢的作品被反復播放,那邊刷出來的數(shù)據(jù)像吹脹的豬尿泡,一戳就破。
風向,真的變了。
過去那個靠熱搜、粉絲量、微博數(shù)據(jù)來衡量“咖位”的荒誕時代,正在退場。
![]()
市場接住了尺子,老板們的算盤比誰都精
很多人以為,這只是官方的一廂情愿,市場不會買賬。
但他們忘了,資本是逐利的,更是聰明的。
當流量明星的片酬高到離譜,當一部劇的投資大半都給了幾個不會演戲的“花瓶”,當注水劇越來越長,劇情越來越敷衍,平臺老板們也開始算賬了。
他們發(fā)現(xiàn),這筆賬算來算去,虧了。
![]()
根據(jù)最新的行業(yè)數(shù)據(jù),那些靠流量明星撐起來的“大制作”,會員拉新率并不高,口碑更是普遍崩盤。
反觀《人民的名義》、《狂飆》,包括于和偉的《覺醒年代》,沒見什么鋪天蓋地的宣傳,卻成了現(xiàn)象級的爆款。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錢和時間都很寶貴,誰愿意看一堆工業(yè)糖精和假面演技?
平臺老板們開始調(diào)整策略,他們發(fā)現(xiàn),請一群像于和偉這樣價格公道、戲還壓秤的演員,成本降下來了,好口碑卻上去了。
![]()
會員數(shù)沒掉,廣告商反而因為口碑好,愿意多掏一成贊助。錢自己會說話,它永遠會往踏實、能產(chǎn)生價值的地方鉆。
這不僅是市場的自我糾偏,更是商業(yè)理性的回歸。過去那種“流量=王道”的野蠻生長模式,在市場規(guī)律面前,終究走不遠。就連政策也在推波助瀾,2024年的新規(guī)要求注水劇瘦身,一集最多45分鐘,不能靠回憶殺灌水。
這一下,流量片酬高、水又擠不出去的弊端徹底暴露,平臺們只好換一批便宜還能演的。于和偉就這樣被請到了前排。說來也怪,風向說變就變,其實早就悄悄擰舵了。
![]()
人民認準了尺子,好作品才是硬通貨
但比官方定調(diào)和市場算盤更準的,是人心。
這把尺子最終能不能在娛樂圈扎下根,還得看老百姓接不接、認不認。
從觀眾的反應(yīng)來看,他們接了,而且認得很徹底。
于和偉演的吳石,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臺詞,為什么讓人起雞皮疙瘩?
![]()
不是因為喊口號,而是他說得像平常嘮嗑,聲音低到快聽不見,卻能把人釘在沙發(fā)上。
拍這場戲時,導演讓他試三條,他不要,說再拍就油了,留一條最真的。
播出后,吳石烈士的孫子發(fā)微博說:“爺爺?shù)穆曇粑叶紱]聽過,今天聽見了。”
一句話,讓歷史書上的名字長出了皮肉,這就是作品的力量,結(jié)實的力量。
還有《我是刑警》,他在哈爾濱零下三十度的雪地里,只穿單衣跑。
![]()
跑完了喝口涼水,說省得化妝師貼冰碴子。
劇組的小伙子問他圖啥,他笑著說:“觀眾不傻,你偷懶一次,他們記十年。”
后來,一位老警察給他寫信,說:“你演得像俺徒弟,俺徒弟已經(jīng)犧牲了。”
那封信紙被汗水浸得發(fā)黃,于和偉收進抽屜里,說以后每回接戲前先摸一摸,摸得到人心就知道路往哪走。
這不是演技,這是命,是把心掏出來,跟角色活在一起。
![]()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在用心演戲,誰在敷衍了事,看得一清二楚。
過去那些“流量臉”,靠著修圖、配音、人設(shè)堆砌起來的虛假繁榮,在這種結(jié)實的作品面前,不堪一擊。
豆瓣上,《沉默的榮耀》穩(wěn)穩(wěn)當當?shù)?.9分,像一顆老秤砣,秤出了人心所向。
觀眾用遙控器投票,用口碑站臺,最終讓市場的天平,倒向了真正的好作品和好演員。
![]()
人人心里有把尺子,好莊稼已經(jīng)下地了
有人擔心,老戲骨吃香了,年輕人是不是沒飯吃?
于和偉自己就把這話堵死了。
他在頒獎后臺,拉著演他徒弟的新人喝酒,說:“你們別學我走紅的路,學我走紅前那十年。”
一句話,把那些想走捷徑的年輕人,從熱搜上拽回了排練廳。
想紅,可以,先把自己磨成釘子,牢牢釘進角色里,再談出頭。
![]()
這才是真正的傳承,不是教你如何投機取巧,而是教你如何安身立命。
央視把這段話原封不動地播出去,就是告訴所有人:捷徑拆了,想上車先買票,票是時間和汗水,假票一律作廢。
這把尺子,已經(jīng)從官方手里,遞到了市場手里,最終,長在了老百姓心里。
我鄰居家的孫子,今年電影學院畢業(yè),長得挺帥,原先一門心思想走流量路線,天天對著鏡子練眨眼。
![]()
看完新聞,他把頭發(fā)剪了,報名去鄉(xiāng)村劇團演話劇,一天八十塊,演農(nóng)民、演村支書,曬得跟炭似的。
他奶奶心疼,他咧嘴笑:“于和偉五十歲都能等,我二十等不起?”
我聽了直點頭,風向變了,最先感知到的是船上的小魚,它們尾巴一擺,調(diào)頭比大船快。
也有人酸溜溜地說:“央視捧誰誰是風向標,萬一哪天又換了呢?”
![]()
我說換也不怕。
因為尺子已經(jīng)遞到觀眾手里了。
過去遙控器在平臺手里,今天在老張頭、李老太手里。
你們愛看誰就看誰,看完給孫子說一句:“演戲得像于和偉那樣,別學裝瘋賣傻。”
一句話傳三代,尺子就長在老百姓心里了,誰還拔得掉?
![]()
寫到這兒,我回頭再看那兩句新聞,雞皮疙瘩又起來。
烈士回頭一笑,演員低頭一句,官方把兩個人民記住的名字疊在一起,就是告訴大家:舞臺中央,留給能托住記憶的人。
流量不是原罪,只想飛不想落才是病根。
翅膀折了還能長,人心散了,戲就真完了。
今晚我打開電視,看見于和偉在新劇里演一名退休老教師,背駝了,說話還清楚。
![]()
他帶學生朗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跟著念,老伴也跟著念,小孫子在邊上玩積木,忽然抬頭跟著吼:“照汗青!”
那聲音奶聲奶氣,卻像一顆種子,穩(wěn)穩(wěn)落進了土里。
我關(guān)掉電視,心里踏實極了。
風向變了,種子已經(jīng)下地,還怕長不出好莊稼?
![]()
結(jié)語
官方遞尺,市場接尺,人民認尺,這場變革比想象中更穩(wěn)固。
未來的評判權(quán),將更多地掌握在真正用心創(chuàng)作和真心看戲的人手里。
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你還愁長不出好莊稼嗎?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