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一次在亞洲“出手”,這次,他選擇了在韓國“放大招”。
10月30日,他在自己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發文,宣布美國將允許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艇,還附帶一份3500億美元的貿易協議。
![]()
這條信息一出,東亞局勢頓時緊張了幾分。
問題不在于貿易金額,而在于核潛艇。這是一項美國過去幾十年嚴格保密的高端軍事技術。
此前,只有英國和澳大利亞曾獲得這項技術的轉讓。如今,韓國也被拉入核潛艇俱樂部,中國周邊的水下格局因此發生變化。
韓國總統李在明,是如何一步步拿下美國的底線?這場交易背后藏著什么樣的算計?
![]()
韓國拿下“核潛艇門票”,李在明步步為營
當地時間10月29日,特朗普抵達韓國,與李在明在慶州國立博物館舉行會談。
李在明當面請求美方提供核燃料技術,以增強韓國潛艇的水下作戰與追蹤能力。
特別是在追蹤朝鮮和中國潛艇方面,這是韓國政府首次在敏感軍事議題上公開點名中國。
![]()
以往,韓國即使在面對朝鮮威脅時,也極少同時將中國納入軍事考量范圍。
但這一次,李在明的表態毫無遮掩。這說明,韓國對區域安全格局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
這種變化背后,是韓國對美外交的主動出擊。早在特朗普訪問亞洲之前,美韓就陷入貿易談判僵局。
李在明并未急于妥協,甚至在特朗普即將抵韓前幾天還公開放話稱,美韓談判“癥結仍未解除”。
他清楚,特朗普此行需要一個“成果”,而韓國,恰好能開出這份“答卷”。
![]()
于是就有了今天那條高調發文。
特朗普宣布核動力潛艇授權,還透露韓國將在美國本土建造這批潛艇,具體地點是“韓華費城造船廠”。
美韓合作再打擦邊球
這家造船廠曾是美國海軍的老基地,后來被出售,2024年12月被韓國韓華集團收購,改建為商業用途。
![]()
![]()
目前并不具備處理核材料的資質,也沒有建造軍用艦船的能力。
特朗普為何選在這里建造潛艇?原因之一是美方自身的產能瓶頸。
目前,美國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建造計劃延誤2到3年,“哥倫比亞級”更是要推遲近兩年。
熟練工人緊缺、供應鏈壓力巨大,讓美國本土造船業焦頭爛額。
特朗普此舉,看似是“復興造船業”,實則是借助韓方資本和技術,為美國本土產業“輸血”。
![]()
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
李在明在這筆交易中,不僅拿到了核潛艇的技術,還幫美國解決了現實難題。這就是“狡猾”的地方。
而李在明的“籌碼”,其實早就握在手里。
韓國企業承諾將對美國投資超過6000億美元,涵蓋能源、制造、科技等多個領域。這些投資,正是美方急需的。
3500億美元的貿易協議,是韓國對美國戰略需求的精準把握。李在明用經濟換技術,用技術換話語權。
![]()
此舉在韓國輿論中被視為重大突破。長期以來,韓國一直試圖獲得核潛艇技術,但始終未果。
如今在李在明任上實現,成為他任期內最具份量的安全政策成果。
日本打太極,美國施壓碰壁
與韓國的主動形成對比的,是日本在這次亞洲訪問中的被動。
10月28日,特朗普在東京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會面。高市表現熱情,但在最關鍵的能源問題上,日本卻給特朗普“吃了閉門羹”。
![]()
美國一直要求日本停止進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
10月15日,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在華盛頓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會談時,美方再次提出此要求。
日本方面則表明態度:停止進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十分困難”。
![]()
高市早苗在與特朗普會面時直接說明,日本的能源結構無法承受這種斷供。
她還補充說,如果日本退出俄羅斯能源項目,“只會讓中國和俄羅斯高興”。
![]()
![]()
這句話,在外交語言中已經非常直接。日本政府的考慮不難理解。
俄羅斯“薩哈林2號”項目對日本至關重要,供氣周期短、成本低,而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液化天然氣運輸周期長、成本高。
盡管日本在關鍵礦產、稀土合作上大力配合美國,但在能源問題上,選擇了優先自身利益。
![]()
“薩哈林-2”號油氣開發項目
表面順從,實際保留回旋空間。這讓日本在此次亞洲行中顯得被動。
日本雖然承諾向美國提供高達5500億美元的戰略投資,還推高國防支出,但實質性成果遠不如韓國。
馬來西亞拒配合,中國東盟關系再升級
特朗普此行的第一站是馬來西亞。結果也不太理想。
他剛離開馬來西亞,馬方就與中國簽署了貿易升級協議,進一步加深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
![]()
這被普遍解讀為對美國“印太戰略”的一種回應。
面對中美競爭,越來越多的東盟國家選擇保持戰略自主,不愿選邊站隊。
相比之下,韓國的做法是另一個極端——主動靠攏美國,但以換取實質性戰略資源為前提。
在閉門會談中,特朗普對朝鮮核潛艇計劃表現出擔憂。
韓國國家安保室長魏圣洛會后透露,特朗普認為“韓國確實需要具備核潛艇能力”。
這成為特朗普轉變態度的關鍵轉折點。
![]()
對于李在明上臺后的對美、對華態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8月27日曾表示,
中韓關系“應不受第三方因素影響”,“穩定、健康、持續深化”才符合兩國人民利益。
這是一種極為克制的表達。
中國在對韓政策上保持長期穩定性,但面對韓國日益靠近美國的軍事合作,
也在通過外交渠道釋放信號,希望韓方不要“選邊站”。
![]()
李在明拿到了核潛艇的鑰匙,特朗普換來了大單與面子。
日本在能源上打太極,馬來西亞則把合作牌交給了中國。
每一步都有動靜,每句話都有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