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插遍全球,帝國灰飛煙滅。
1
英屬印度總督寇松將阿富汗稱之為——亞洲的駕駛艙。
這個頗具賽博科幻的稱呼凸顯了阿富汗獨一無二的戰略位置,慣于在世界上稱王稱霸的國家都不會選擇對阿富汗無視,是的,就現當代來說,我們說的就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帝國先后侵入阿富汗,進入這個亞洲的駕駛艙,以為能縱橫天下,卻全部落得悲催的命運,當老拜登在美軍侵入阿富汗二十年后下令退兵時無疑上演了“西貢舊事”,在千溝萬壑的阿富汗深山任你再強大再先進的武器裝備都得吃癟,老朽的拜登忍著胰臟的劇痛握著由小布什、奧巴馬、特朗普傳到自己手里的接力棒并將黑鍋背上身令美國顏面全無,而另一個侵入阿富汗的帝國蘇聯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灰飛煙滅,1989年2月,蘇聯被迫從阿富汗撤回10萬大軍,這些滿身傷痕的軍人滿以為能回到強大祖國的懷抱舔舐戰爭的創傷,卻沒想到正好趕上為大廈將傾的蘇聯送葬,暴雨化作傾盆淚,前后腳為蘇聯送葬的還有那個接到命令從東德倉皇撤回的克格勃特工普京。
![]()
阿富汗是典型的“窮橫型”國家,人均GDP在全世界倒著數,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硬是令蘇聯美國這樣的“巨人”深陷戰爭泥潭,一個分崩離析,另一個在不可逆的下滑通道中出溜得不亦樂乎。我們要弄明白蘇聯為啥對阿富汗動武,就得先知道那個時候國土膨脹得恐怖的蘇聯不是此時捉襟見肘的俄羅斯,那時候的蘇聯與阿富汗有著2400公里左右的邊界線,蘇聯這個紅色巨人由于斯大林集權模式無法剔除給自身養成了一種“怪病”,這個“怪病”就是一方面國內消費能力低下、人民生活物資匱乏,另一方面軍工復合體突飛猛進、畸形發展,不時閃耀出稱霸世界的脆弱野心,由此,“亞洲的駕駛艙”阿富汗就成了它的兵家必爭之地。
先來看一段阿富汗的“宮斗”。
達烏德是阿富汗國王查希爾的堂弟,查希爾娶了達烏德的妹子,達烏德娶了查希爾的妹子,也就是說,二人不只是堂兄弟的關系,查希爾還是達烏德的大舅哥,就像歷史上數不勝數的“外戚干政”那樣,阿富汗這場郎舅之間的“權力游戲”成為了阿富汗國運的轉折點。查希爾傾向于漸進式溫和改革,達烏德則向往蘇聯式激進革命,乃至被稱為“紅色親王”,或者說的更簡單一點,查希爾背后是美國,達烏德背后是蘇聯,只是美國遠在地球另一面,有點鞭長莫及,蘇聯則與阿富汗擁有漫長的國界線,近在眼前。在這段阿富汗宮斗里也凸顯出小國在大國面前的弱勢和無奈,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阿富汗哪一方都惹不起,最好的辦法是對雙方保持若近若遠的“中立”,東食西宿,兩頭拿好處,但在那個冷戰越演越烈的時代,東食西宿已經玩不轉了,阿富汗只能選邊站隊,這是“阿富汗宮斗”的客觀背景。
1963年,大舅哥先出手了。
國王查希爾通過修改法律,規定王室成員不得參政,迫使達烏德辭去首相職務,達烏德大約也屬于“越王勾踐”這般的人物,比較能隱忍,被大舅哥搞掉后一直隱忍不發,雌伏忍受,尋求機會,一等就是十年,在這十年里,達烏德暗中與蘇聯方面耐心勾兌,為“動手”做準備。
終于,1973年,機會來了,趁國王查希爾跑到外國治病之機,達烏德發動政變,廢黜國王,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國,達烏德自任國家首腦,還“兼”了一大堆國防部長、外交部長這樣的要害職務。
執掌國家權柄后,達烏德全面倒向蘇聯,蘇聯也火力全開,以十萬火急之速度向阿富汗派遣了2000多名技術專家,并提供了126500萬美元的貸款,這種出人又出錢的“大手筆”我們是見識過的,它跟蘇聯稱霸世界的野心息息相關,盡管援助阿富汗時蘇聯人民正餓著肚子望著空空如也的超市貨架陷入了哲學思考,這些“代價”反倒更促使蘇聯領導層下定決心啃下阿富汗這個肥美多汁的“硬骨頭”,陷入熱戀期的蘇聯和阿富汗都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政治常識——國家是要有主權的。
達烏德控制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是蘇共在阿富汗的分支機構,該黨綱領規定:黨的任務是“為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和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為奪取政權,建立一個勞動人民的國家而奮斗,黨的最終任務是在阿富汗社會的多民族條件下,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規律建立社會主義國家。
說白了,蘇聯要的是蘇聯式社會主義的“阿富汗分店”。
在世代封建王公做主宰的千溝萬壑的阿富汗,達烏德這個所謂“紅色親王”不過是將蘇聯作為贏得政變的“大殺器”,對于蘇聯那套削足適履的社會主義“分店模式”并不怎么感冒,原本達烏德以為這些寫在綱領里的條條款款只是“表面文章”,結果嚴重低估了蘇聯人的“信仰的力量”,當他意識到蘇聯人是“玩真的”,就有點慫了,達烏德此后的舉動證明了他看錯了蘇聯,也證明了阿富汗的難以馴服,達烏德先是“清洗”反蘇勢力,意欲恢復到他的大舅哥、前阿富汗國王查希爾的“東食西宿”戰術,結果把蘇聯惹毛了,“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給我交出來”,達烏德不吐也不交,選擇了軟飯硬吃,扭頭不認人,宣稱在外交上奉行不結盟政策。
1977年4月,達烏德訪蘇,勃列日涅夫對他做了最后“規勸”。
達烏德回了一句——我是一個獨立國家的總統。
第二年(1978),另一個“腦后有反骨”的阿富汗人阿明對達烏德發動了政變。
此次政變有這樣幾個數據:
政變史稱:阿富汗四月革命。
總共用時:10小時。
政變結果: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建立,“獨立國家的總統”達烏德一家30多口全部被處死,“滿門抄斬”。
政變當天,蘇聯承認阿富汗共和國。
達烏德全家老少的暗紅血液流淌在這片古老又年輕的貧瘠土地上,表面的血污很快被阿明的手下擦洗得了無蹤跡,但殺戒已開,仇恨的種子已經播下,鮮血滲入“帝國墳場”深處,等待著在不久的將來匯聚成一片血海。
2
阿明是一個“走出去”的阿富汗人。
這個出生在喀布爾普通公務員家庭的平民百姓天資聰穎,是個年年拿獎學金的學霸,是阿富汗“全村人的希望”。
阿明于1950年代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目睹了美國的街頭黑幫火并以及二戰后在全世界獨占鰲頭的美利堅工業效率,心生羨慕之情,但在這個全世界物質最繁華的所在,他竟然迷上了馬克思,并加入了左翼團體,據坊間傳聞,20歲的留學生阿明很早就在美國與蘇聯的特工有了接觸,阿明走過如幻彩般的鋼鐵都市,心中燃燒的卻是解放全人類的欲念。在這種欲念煎熬下阿明踏過了美國黑手黨罩著的窮街陋巷和紙醉金迷的人肉市場,回到阿富汗國內成了一名教師,利用職務之便在校園里秘密發展左翼組織,并結識了被他視為兄長的塔拉基,二人共同創建了阿富汗人民民主黨,也就是上文所說的那個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阿富汗分店”。
四月革命中,阿明和塔拉基殺光了“背叛蘇聯者”達烏德的全家,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國,阿明擔任副總理和外交部長,他雖是“二把手”,但很有點功高震主的意思,塔拉基擅長理論,阿明則是實干家,走出國門又回來的阿明在操弄阿富汗共和國的政權中,很快發現自己陷入了與被殺死的前政敵達烏德類似的處境。
阿明和達烏德,雖然一個是平民,一個是王族,但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民族主義者,都反感有如“太上皇”的蘇聯對他們指手畫腳,這種情緒其實不只是阿明和達烏德有,在所有當時與蘇聯交往密切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整個東歐,西亞,乃至東方大國,都有這種想要擺脫控制的沖動和本能,鄧公就曾說過“不做兒子黨”,當蘇聯以霸權之姿實施所謂的“普世大同革命”,其內核實質與沙俄時期貪婪成性的侵略戰略并無二致。
血氣方剛的阿明很快成了讓蘇聯感到棘手的“達烏德第二”,相反,老實巴交的塔拉基才是蘇聯更為稱心如意的“兒子黨黨魁”。
但這也是在雙方認清了對方的“真面目”之后而翻臉時發生的事情,在阿明與蘇聯的蜜月期間,他們彼此還是十分如膠似漆的,阿明一度效仿蘇聯的“軍事共產主義”模式,準備用5年的時間完成蘇維埃政權在60年來所做的事,阿富汗由此發起了針對工商業、農村、宗教領域的“全線社會主義改造”,曾在美國游走于黑手黨之間的阿明最心醉于蘇聯的“大清洗”,他青出于藍勝于藍,阿明以“請部落代表到喀布爾談判”為名,一次就誘殺了500多名部落首領。蘇聯模式的“阿富汗分店”就這樣紅紅火火地營業起來,阿明清洗的重點是以卡爾邁勒為首的“旗幟派”,屬于“旗幟派”的阿富汗副總統、國防部長、內政部長、計劃部長等9名阿富汗高官全部被阿明斬于馬下。
如颶風海嘯般的“阿富汗大清洗”很快就“清洗”到了一把手塔拉基的頭上。
1979年9月,塔拉基出席哈瓦那的不結盟首腦會議,回國時途徑莫斯科,與蘇聯高層進行了密談,勃列日涅夫對塔拉基“咬耳朵”,根據蘇聯克格勃得來的材料,阿明想要對塔拉基“下手”,勃列日涅夫勸塔拉基留在莫斯科,待局勢安定后在返回喀布爾。
![]()
勃列日涅夫
塔拉基沒有聽。
1979年9月14日,阿明解除了3名塔拉基親信的職務,并改組了內閣。
當天下午3點,塔拉基在與蘇聯代表密商后,打電話請阿明到總統府辦公室“商談工作”,因礙于蘇聯代表承諾保證其人身安全的情面,阿明帶著8名貼身保鏢來到總統府,誰料,阿明剛踏進門口,就遭到事先埋伏的機槍手的密集掃射,阿明的專業保鏢用“人肉盾牌”擋下了大多數子彈,8名保鏢全部喋血斃命,阿明則只是手上受了點輕傷,連滾帶爬逃回國防部。驚魂甫定的阿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命令戍衛部隊進攻總統府,逮捕了塔拉基,第二天一早,阿明宣布解除塔拉基一伙人的全部職務并開除出黨,就這樣,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阿明取代塔拉基,成為阿富汗的一把手。
蘇聯公然支持“阿富汗分店”用黑幫仇殺的方式解決政治問題,這無疑是對他國政治的強烈干涉,阿明當權后,也就徹底和蘇聯鬧掰了,蘇聯大使館仍然以“太上皇”身份自居,自顧自耳提面命,喝令阿明不能對塔拉基進行任何迫害,阿明對此的回應就是派手下的彪形大漢將蘇聯的代理人塔拉基用一口麻袋活活悶死,然后發布一條波瀾不驚的短訊——前革命委員會主席塔拉基久病之后于昨日清晨去世。
與蘇聯“割席”后,莽撞的阿明戰戰兢兢,惶恐不可終日,為了“安全”,將自己的老巢搬到喀布爾郊外的達魯拉曼宮,這個決定讓他成功地成為蘇聯人的“甕中之鱉”,另一方面,阿明將觸角伸向美國,希望能用阿富汗并不十分壯麗的河山來打動美國,保住他的小命,美國的情報部門經過一番調研,認為阿明的覆滅無可避免,索性坐山觀虎斗,看這個蘇聯人一手提拔起來的“阿富汗怪物”與“老大哥”彼此撕咬。
![]()
阿富汗土地上的蘇軍士兵
在最后的日子里,阿明仿佛已經預見到了自己的命運,變得愈加瘋狂,在用麻袋悶死塔拉基后的三個月中,阿明又“清洗”了600多名阿富汗官員,以及那些被懷疑有“反阿明情緒”的人,蘇聯的“阿富汗分店”全盤照抄蘇聯作業,尤其是“大清洗”的作業,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阿明似乎是阿富汗的“斯大林”,盡管在殘酷冷血方面,阿明與斯大林似乎有的一拼,但他遠沒有斯大林指揮軍隊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豐功偉績,更沒有斯大林那與身俱來的人格魅力,阿富汗上上下下沒有多少人支持他,許多阿富汗的封疆大吏紛紛舉起了反叛的義旗,到1979年10月,阿富汗的反政府武裝幾乎控制了全國80%的領土,阿明政權只能龜縮在大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小塊地區,即便自身已經落魄到這份田地,阿明對意圖謀殺自己的蘇聯仍然足夠硬氣,他發布照會,強烈要求蘇聯撤回駐阿富汗的3000余名軍事顧問和技術人員。
蘇聯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老人天團”為了是否出兵阿富汗召開了小范圍的絕密會議,會議詳情在我另一篇文章《》里有詳細描述,這場會議開啟了阿富汗深陷至今未息的戰火序幕,也成為蘇聯崩塌的前奏。
1979年12月27日,蘇聯特種部隊“阿爾法”對阿明所在的達魯拉曼宮發動了閃電突襲,阿明的總統衛隊拼死抵抗,奈何寡不敵眾,被蘇軍士兵逐層清剿,最終沖進了阿明所在的餐廳,阿明中彈身亡前,餐桌上還擺著他為自己孩子準備的冰淇淋大餐。
阿明的最后結局與之前被他搞死的阿富汗“扛把子”達烏德并無二致,都是:
“滿門抄斬。”
3
在會議室里老病交加時不時打盹昏睡的勃列日涅夫有一個狂野之夢——將紅旗插遍全球。
周遭溜須拍馬的蘇聯高層、中層和基層將這個老人齊齊包圍起來造成了一個精致的“信息孤島”,廣播電臺不斷宣傳著蘇聯的“發達社會主義”以及美西方即將到來的“大崩潰”,這讓勃列日涅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對于阿富汗這個“亞洲駕駛艙”舍不得放手,盡管蘇聯國內人民的臉上已經面有菜色,但老頭們的豪氣比天高,三下五除二,就將“阿富汗分店”的逆子阿明正法,把對蘇聯言聽計從的卡爾邁勒扶上馬,但這個蘇聯的“阿富汗傀儡”顯然并不具備多少威望,各地的“勤王”和“圣戰”之聲不絕于耳,卡爾邁勒的總統寶座搖搖欲墜,危急時刻,莫斯科時間1979年12月25日,蘇聯除掉阿明的前后腳,蘇軍部隊以“應阿富汗政府邀請前來平叛”為名,大舉越過蘇阿邊界,空降部隊也紛紛在喀布爾地區降落。
勃列日涅夫稱霸世界的“蘇聯夢”在炮火中得以實施。
![]()
蘇聯的入侵行動幾乎受到了中美為首的全世界各國的激烈反對,美國總統卡特發表聲明,要求蘇聯迅速撤退,并停止干涉阿富汗內政,中國政府則于1979年12月30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蘇聯的霸權主義行徑,堅決要求蘇聯撤出一切武裝部隊。鄧小平在宴請來訪的埃及副總統穆巴拉克時說,最近,蘇聯悍然派兵大規模入侵阿富汗,粗暴干涉其內政,嚴重威脅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安全,蘇聯這一行動,是它為謀求世界霸權而采取的一個重要步驟。
一時間,蘇聯四面楚歌。
勃列日涅夫仍然高臥在“信息孤島”的寶座上躊躇滿志,認為蘇聯出動5萬兵力,就能在一個月內結束戰斗。
事實上,蘇聯的阿富汗戰爭,打了9年零一個月。
蘇軍為報復阿富汗人的反抗,以堅壁清野手段,將阿富汗村莊一個個推平,這激起了阿富汗全民對蘇聯的“圣戰”,站在蘇聯一邊的卡爾邁勒被稱為“蘇聯的狗”,為維護卡爾邁勒的地位,蘇聯不得不在阿富汗常年保持3萬到10萬的兵力,為應付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支出,蘇聯在財政上不堪重負,1988年,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向戈爾巴喬夫報告,阿富汗戰爭每晝夜的平均消耗,1984年為430萬盧布,1985年為720萬盧布,1986年為1000萬盧布,1987年為1470萬盧布。
聽完報告,戈爾巴喬夫哀嘆,蘇聯將要被阿富汗戰爭拖垮。
蘇聯高層對出兵阿富汗的蘇聯官兵的解釋是,“你們到那里是去保衛阿富汗人民,阿富汗人民正在與來自美國、埃及和中國等國的侵略者進行斗爭”,可蘇聯士兵到了阿富汗之后,除了蘇軍自己,看不到任何“外國侵略者”,他們標準射擊的對象,只是手持武器或手無寸鐵的阿富汗人民。
阿富汗戰爭是蘇聯版的“越戰”,蘇聯士兵在阿富汗經歷了巨大的精神危機,他們有的從信仰者淪為犬儒者,拿著機關槍去和阿富汗人換牛仔褲,用坦克零件換口香糖,在玩世不恭的晃晃悠悠中度過烽火連天的每一天,蘇共高層意識到蘇聯士兵的精神狀態后,將那些蘇軍傷員全部運到民主德國的醫院醫治,免得他們回國后講出阿富汗戰場的真實狀況。
1988年4月14日,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簽署命令,以1989年2月15日為最后期限,撤回駐扎在阿富汗領土的100300名蘇軍士兵。
就這樣,從阿富汗戰場流過血的蘇聯士兵,在大廈將傾之際回到了祖國,得以親眼目睹整個蘇聯帝國的倒塌。
全文完
本文作者:哲空空,一個玉樹臨風的歷史學家,專注于硬派歷史故事和雜文隨筆。
本文6013字,原創不易,思想有價,關注,分享,點在看,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