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伊朗前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將領阿齊茲·賈法里公開指出,該國在導彈與無人機領域的技術水平已邁入世界前列,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傳統軍事強國俄羅斯。
2. 此類言論無疑引發廣泛關注,畢竟長久以來,俄羅斯被視為全球導彈技術的領軍者之一。伊朗敢于提出這樣的論斷,顯然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基于其多年積累的技術成果和實戰檢驗所形成的底氣。
![]()
3. 賈法里明確表示,伊朗從未依靠俄羅斯來構建自身的軍事科技體系。他強調,德黑蘭始終堅持自主發展國防能力的戰略路徑,外部援助僅限于特定歷史階段的有限合作。
4. 據其介紹,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后的頭十年間,伊朗曾從利比亞和朝鮮獲得部分技術支持,包括對特定型號導彈進行技術咨詢或實施逆向工程的機會,但這一過程中并未得到來自莫斯科的實質性幫助。
5. 這一說法打破了外界普遍認為伊朗軍事現代化依賴俄方輸血的傳統認知。事實上,伊朗走的是一條以自力更生為核心、輔以選擇性借鑒的獨立研發道路。
6. 更引人注目的是賈法里對俄羅斯現有技術水平的直接評價。他承認俄方在導彈射程與載荷能力上具備顯著優勢,但在制導精度與系統復雜度方面已落后于伊朗當前的發展水平。
7. 他進一步解釋稱,盡管俄羅斯能夠發射遠程且大當量的彈道武器,但在打擊精確度與多目標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環節,與伊朗近年掌握的能力存在明顯差距。
8. 換句話說,伊朗不僅追求“打得遠”,更注重“打得準”。其彈道導彈與巡航類武器普遍配備了先進的慣性導航加衛星修正系統,部分型號還融合了地形匹配與末端圖像識別技術。
9. 伊朗的導彈項目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期間,當時面對伊拉克的空中打擊與化學武器威脅,德黑蘭加速推進本土化戰略武器研制進程。
10. 數十年來,伊朗陸續推出了涵蓋短程(如“征服者”系列)、中程(如“流星-3”)乃至準遠程彈道導彈的產品線,并配套開發了陸基發射平臺、機動部署系統以及反艦彈道導彈變體。
11. 這些遠程打擊力量與日益壯大的精確打擊無人機部隊共同構成了伊朗地區威懾架構的核心支柱,使其能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乃至中東腹地維持戰略平衡。
![]()
外媒報道截圖
12. 所謂“逆向工程”,即通過獲取現成裝備進行拆解分析、測繪復刻并加以改進的技術手段,是伊朗實現技術躍遷的重要方式之一。賈法里坦承此類做法曾在多個關鍵項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13. 他還特別回顧了今年6月爆發的為期十二天的高強度對抗行動,這場由以色列率先發動的襲擊事件成為檢驗伊朗遠程打擊能力的實戰試金石。
14. 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境內多處設施實施精準空襲,造成至少1064人喪生,其中包括多名高級軍事指揮官、核計劃相關科學家及無辜平民。
15. 面對此類挑釁,伊朗武裝力量迅速作出回應,針對被占領土及更廣泛區域內的多個高價值目標展開反擊,其中就包括位于卡塔爾境內的烏代德空軍基地——美軍在中東最重要的指揮樞紐之一。
![]()
16. 據伊朗革命衛隊披露,此次反制行動共執行了二十二輪連續打擊任務,動用了多種型號的彈道導彈與自殺式無人機組合編隊。
17. 主要打擊對象涵蓋以色列國防部中樞所在地“基里亞”總部、部署有F-35隱形戰斗機的內瓦提姆空軍基地、摩薩德情報訓練中心以及多個地下指揮所和通信節點。
18. 伊朗官方宣稱,所有目標均被有效摧毀,打擊過程展現出高度的戰術協同性、路徑規劃能力和末端命中精度,同時作戰成本遠低于傳統空襲模式。
![]()
新聞報道截圖
19.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國家對該次沖突的技術細節表現出極大關注,甚至開始主動模仿伊朗的武器設計理念。美國《華爾街日報》披露,美、加、英、法等國多家軍工企業正在仿制伊朗“沙赫德-136”等型號的巡飛彈系統。
20. 今年夏季五角大樓組織的一場無人系統展示活動中,展出的十八款新型無人機原型中,至少有十款在外形布局、動力配置或任務邏輯上體現出明顯的“沙赫德”特征。
21. 包括美國SpectreWorks公司、Griffon Aerospace以及瑞典薩博集團在內的多家防務承包商,均已啟動基于伊朗設計思路的低成本攻擊型無人機研發項目。
22. 長期以來,全球軍事技術格局呈現“西方引領、他國追隨”的單向流動態勢。如今這一趨勢出現逆轉:發達國家開始學習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高效能解決方案。
![]()
23. 這種轉變反映出當代戰爭形態的深刻變化——在高強度對抗環境下,數量優勢與可承受損耗率正逐漸取代單一的技術代差成為勝負關鍵因素。
24. “沙赫ed”系列無人機的成功,核心在于其卓越的成本效益比。單架造價據估算不足兩萬美元,卻能攜帶約40公斤戰斗部飛行超過1000公里,并具備集群突防能力。
25. 正因如此,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大量引進并本地化生產此類設備,用于壓制烏軍防空雷達、打擊后勤節點與城市基礎設施。
26. 相較之下,西方主流察打一體無人機如MQ-9“死神”雖性能先進,但單價動輒數千萬美元,難以實現大規模部署與可持續消耗。
![]()
27. 伊朗探索出一條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不盲目追求最尖端材料或人工智能算法,而是聚焦于功能可用、結構簡單、易于量產的設計原則。
28. 賈法里指出,伊朗今日的技術成就,歸根結底源于長達數十年的持續研發投入與頻繁參與地區沖突所帶來的寶貴實戰經驗。
29. 從兩伊戰爭時期的被動防御,到近年來在敘利亞、也門、伊拉克等地間接介入戰事,伊朗不斷將前線反饋應用于武器系統的迭代升級。
30. 這種在真實戰場環境中打磨技術的能力,是許多擁有雄厚財力卻缺乏實戰機會的國家所無法復制的獨特優勢。
![]()
31. 當然,關于“伊朗導彈技術全面超越俄羅斯”的說法仍需理性看待。在洲際投送能力、核常兼備彈頭小型化、高超音速滑翔體等領域,俄羅斯依然保有深厚積淀和技術領先。
32. 然而在常規精確打擊、區域拒止能力和非對稱作戰工具方面,伊朗的確已在局部形成獨特競爭力。尤其是其末端制導系統的穩定性與抗干擾能力,近年來進步顯著。
33. 另一方面,俄羅斯部分老舊型號導彈在烏克蘭戰場上的表現確實暴露出精度不足、易被攔截等問題,這也為伊朗的說法提供了某種現實佐證。
34. 盡管已有諸多進展,伊朗軍方并未止步。近期,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阿里·拉里賈尼公開表態稱,持續推進軍事力量現代化仍是國家最高優先事項。
![]()
35. 他表示,伊朗正集中資源彌補在最近與以色列交鋒中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重點集中在新一代防空系統建設與國產戰斗機升級換代兩個方向。
36. 具體措施包括加快“巴瓦爾-373”遠程防空系統的部署進度,提升對隱身目標的探測攔截能力;同時推進“科薩爾”戰斗機的批量列裝,并探索為其集成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與新型空空導彈。
![]()
37. 從宏觀視角審視,伊朗的國防工業發展模式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極具研究價值的案例樣本。
38. 在長期遭受聯合國及單邊制裁、無法合法進口高端軍事裝備的背景下,伊朗通過逆向工程、本土創新與實戰驗證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建立起覆蓋導彈、無人機、電子戰、網絡攻防等多個維度的綜合防御體系。
39. 雖然這條發展路徑起點較低、周期漫長,且受限于基礎工業水平,難以全面趕超一流強國,但對于那些尋求戰略自主、拒絕依附他國安全體系的國家而言,無疑提供了一條現實可行的技術突圍之路。
40. 賈法里的講話不僅是對外釋放戰略自信的政治信號,更是對國內民眾與軍隊士氣的一次有力提振。
41. 不論其中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宣傳成分,不可否認的是,伊朗已在導彈與無人機領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技術突破,并開始在全球軍事技術演進中扮演影響者角色。
42. 隨著更多國家關注并效仿其低成本高效能的作戰理念,未來戰場的規則或將因此發生深遠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