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我國首個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乘用車企業,打開一汽-大眾的成績單,不僅能看到其合資30多年來的奮斗成果,也能看到中國汽車產業加強創新、推動合資合作進入新階段的堅定步伐。圖為與會領導及嘉賓共同合影。
![]()
近日,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整車——一汽奧迪A5L領航版在長春基地正式下線。
10月30日晚,隨著一輛一汽奧迪A5L領航版在長春基地正式下線,一汽-大眾迎來新的歷史性時刻——成為國內首家產銷突破30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
“一汽-大眾成為國內首家跨越30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這份成就根本在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歸功于中德雙方始終如一的并肩共進,歸功于廣大用戶一路相伴的深情厚愛,歸功于全體伙伴風雨同舟的鼎力支持,歸功于全體員工勠力同心的艱苦付出。”中國一汽董事長、黨委書記邱現東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恰逢中歐建交50周年,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整車下線,這一歷史性成就和標志性事件,充分彰顯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強大活力,有力詮釋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獨特優勢,生動反映了中德汽車產業合作的深厚潛力,鮮明體現了我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他表示,一汽-大眾產銷突破3000萬輛,將為深化中歐經貿合作、推動全球特別是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中國一汽將全面貫徹黨中央“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戰略部署,持續深化與大眾汽車集團的合作共贏、雙向賦能,發揮各自優勢,大力推進自主、合資一體化研發,整車、總成、生態一體化布局,努力將一汽-大眾建設成為新時代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標桿,為建設汽車強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博士通過視頻向一汽-大眾表示祝賀。他表示,大眾汽車集團與中國一汽攜手,共同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作出持續貢獻,持續為中國用戶提供高品質出行體驗。大眾汽車集團與中國一汽的合作也將繼續秉持開拓精神,邁向智能網聯與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
“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整車下線,是我國汽車產業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承載著中德合作的深厚友誼,見證了共和國汽車工業奮發圖強、跨越發展的艱辛歷程與非凡成就。”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恩惠在致辭中表示,希望以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整車下線為新的起點,政企攜手共建汽車產業新高地,攜手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攜手打造開放合作新標桿。
事實上,作為我國首個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乘用車企業,打開一汽-大眾的成績單,不僅能看到其合資30多年來的奮斗成果,也能看到中國汽車產業加強創新、推動合資合作進入新階段的堅定步伐。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致辭中表示,一汽-大眾用3000萬輛的成就證明,開放合作是產業進步的必由之路。他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了專章部署,釋放了中國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強烈信號。
中國一汽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總經理陳彬表示,站在3000萬輛嶄新起點,一汽-大眾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戰略部署,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快轉型升級,全力將一汽-大眾建設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標桿。
在下線儀式上,陳彬首次對外公布了一汽-大眾未來發展戰略:包括“兩高一新”總體目標、“五大領先”具體目標和十大核心任務。
據介紹,在商品規劃方面,一汽-大眾將堅持“油電混共進全智”戰略,重磅開啟新一輪電動化轉型,未來5年,將推出近30款全新商品,其中新能源商品超20款,全方位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在技術創新層面,一汽-大眾將依托兩國九地研發布局,持續保持年均近百億元的研發投入,聚焦智駕、軟件等智能電動核心賽道,加速技術創新及應用。
在運營模式方面,一汽-大眾將積極探索捷達品牌本土化運營新模式,引入中國本土優勢資源,推動品牌、商品、生態、治理模式全面煥新。此外,一汽-大眾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三品牌協同加速出海,實現國內國際雙輪驅動,塑造中國制造業高質量出海新形象。此外,一汽-大眾發布了“創·享之道”企業文化3.0:以“一汽-大眾,一起出眾”作為全新企業文化核心,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標桿”為全新愿景,以“造價值經典汽車,創智慧出行生態,促人車社會和諧”為全新使命,以“誠信創造價值,尊重成就共贏”為核心價值觀,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長期主義、利他主義”的經營哲學。
“中國今天不僅是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也是電動化、智能化技術創新策源地,但這一切不是從天而降的。”汽車分析師白德表示,在改革開放之初,德國大眾就敢于進入中國市場成立合資公司,同時,一汽-大眾培養了一大批本土零部件供應商,為中國汽車工業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他看來,作為中國汽車由小到大到強的見證者、建設者,一汽-大眾將為中國汽車業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貢獻更多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真齊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出行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