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一直“躺著賺錢”的梅賽德斯-奔馳,最近交出了一份讓人跌破眼鏡的成績單,第三季度營業利潤暴跌70%,經調整后的息稅前利潤21億歐元。
曾經握著“三叉星”標志就能穩占豪華車市場半壁江山的它,怎么突然就陷入了利潤滑坡的困境?
先看最直觀的銷量數據,三季度奔馳全球銷量跌到了59.46萬輛,同比下滑3%,看似不算太夸張,但拆開區域數據就觸目驚心了 。
![]()
作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中國,直接給了奔馳一記重拳:三季度在華銷量17.07萬輛,同比下滑12.9%,前九個月跌了10.2%,只剩51.22萬輛 。
更慘的是德國市場,受新能源補貼退坡影響,銷量暴跌超25%,銷售額直接縮水到去年同期的七成五 。
向來偏愛邁巴赫(參數丨圖片)的韓國也掉鏈子,EQE純電車發生停車場起火事故后,奔馳電動車轉讓數量一周內暴漲184%,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態度再明顯不過 。
中國市場以前說起豪華車,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BBA,但現在蔚來、理想、問界這些自主高端品牌崛起得太快了。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0月傳統豪華品牌的零售份額只剩9.2%,同比降了4個百分點,而自主高端品牌動不動就喊出“明年銷量翻番”的目標 。
奔馳自己也在財報里直言不諱,產品和市場需求脫節了,奔馳的電動車型不僅銷量同比跌了31%,連設計和配置都顯得有點跟不上節奏 。
![]()
電動化轉型是塊“燙手山芋”。為了跟上潮流,奔馳砸了不少真金白銀,全砸在電動汽車平臺和電池技術上了 。
這筆錢花得相當“不劃算”,電動車型賣不動,燃油車又受排放政策限制,陷入了“投入翻倍、利潤反降”的怪圈。
更雪上加霜的是,奔馳還在搞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光是三季度的重組支出就高達8.76億歐元,比二季度多花了3億多,這些錢直接侵蝕了利潤 。
除了這些核心問題,還有一堆“小麻煩”。關稅壓力一直沒減,排放目標卡得越來越嚴,逼著奔馳往利潤更低的電動車上轉,可消費者又不買賬 。
更尷尬的是,連明星車型都掉了鏈子,三季度G級車型因為缺貨影響了銷量,要知道這在以往可是妥妥的“利潤奶牛” 。
一系列打擊下來,奔馳汽車部門的營業利潤率從12.4%直接跌到4.7%,堪稱“腰斬再腰斬” 。
實際上,不僅僅是奔馳,BBA都在滑坡。寶馬三季度凈利潤跌了83.8%,奧迪更狠,營業利潤暴跌91%,三家都在財報里提了“中國市場競爭激烈”這個共同點 。
![]()
再說幾句
說真的,奔馳利潤暴跌70%,還挺讓人唏噓的。百年歷史的豪華品牌,曾經是汽車工業的標桿,但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浪潮里,正逐漸掉隊。
不過好在奔馳的自由現金流還比預期得高,能支撐明年的股息和資本回報,算是留了點緩沖空間 。
接下來就看它能不能放下身段,真正讀懂市場需求了——畢竟在汽車行業,沒有永遠的巨頭,只有永遠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