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EIN的商品在海外瘋狂涌進少女們的購物車時,SHEIN繼續在國內投入超百億打造升級智慧供應鏈。
從供應商生產線的數字化改造,到創新工具、設備的研發,和繼續投超百億重金升級智慧供應鏈,沉下心修煉內功鍛造高質量供應鏈。
近日,SHEIN還推出了系統性的供應商科學減碳項目。根據計劃,SHEIN將攜手第三方專業機構、面向不同環節供應商采取差異化減排策略,首批將助力面輔料等重點供應商,提供從碳盤查到目標設定、路徑規劃以及減排方案落地的全面支持,以完整的減碳服務鏈,助力供應商實現近期及長期凈零的減碳目標,并提升能源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這家被全球消費者熱捧的時尚巨頭,正在用真金白銀的投入,把自己活成了“鏈主企業”的全新樣本。
![]()
海外“吸睛”,SHEIN成時尚“頂流”
SHEIN在海外有多火?數據不會說謊。
- 下載量:今年8月穩居全球時尚服飾類平臺榜首,全美購物APP下載量第二(Similarweb數據);
- 流量:2025年1月全球服裝時尚類網站訪問量斷層第一,規模是ZARA兩倍(Semrush數據);
- 熱度:上個月谷歌搜索量激增25%,用戶關注度持續上漲;
- 用戶體驗:獲評最佳消費者個性化體驗購物應用榜首,超耐克、速賣通和亞馬遜(PYMNTS數據);
- 市場地位:2024年以1.53%份額躋身全球第三大時尚零售商,超越ZARA、H&M、優衣庫,僅次于耐克、阿迪達斯(GlobalData數據)。
![]()
SHEIN躋身全球第三大時尚零售商
撐起這股海外狂飆之勢的,正是SHEIN獨特的“小單快反”按需柔性供應鏈模式。
和傳統品牌“先大批量生產、再等著賣”的模式不同,SHEIN的邏輯是跟著市場走:先通過洞察全球時尚趨勢,每個款式的首單只生產100-200件,一旦發現銷量走好就立刻返單,要是賣不動就及時停掉。
這套模式讓它的庫存率壓到了低個位數,而行業其他品牌的未銷售庫存平均水平高達30%。
供應商王盛的經歷,恰好印證了這套模式的威力。在與SHEIN合作之前,他曾兩次創業受挫。2004年開辦小型加工廠因缺訂單倒閉,2007年自創品牌因經驗不足和受騙,再度失敗。
轉機出現在2021年,王盛成為SHEIN的大碼女裝供應商,開啟第三次創業。當時,他還是一名毫無出海經驗、也不了解海外消費者偏好的外貿新手。但跟SHEIN合作不到半年,他的工廠就迎來多款爆品,返單從三千件起步,2022年底訂單翻倍,2023年更是增長近7倍。
在王盛看來,SHEIN“庫存少、結款快”的優勢,解決了他創業時擔憂的問題:訂單和款項回籠不及時。“現在,我們每年都有穩定的貨量預期,結算及時。不用再像以前創業時每天都要擔心訂單從哪里來,更不用擔心收貨款被跑路,這讓我有更多精力去考慮多元化發展。”
如今,王盛已經在廣東、湖北、江西開了10家工廠,讓老家那些要照顧老人孩子的中年人,不用背井離鄉就能在家門口掙錢。
事實上,這套“小單快反”模式,不只是幫到了王盛這樣的供應商,讓他們實現穩定經營和持續發展。
因為從提高效率、源頭減少浪費,保障了性價比,這也讓終端消費者受益,讓他們能以更親民的價格,享受到更豐富、更緊跟潮流的時尚產品,形成供需共贏的良性循環。
而SHEIN則靠著這條供需共贏的鏈條,既提升了國內供應鏈競爭力,又抓住了全球年輕消費者的心。
![]()
國內“造鏈”,繼續超百億投資升級智慧供應鏈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SHEIN的發展已帶動了國內貿易出口、生產制造、倉儲物流、交通運輸等生態鏈一大批行業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百萬人就業。
包括此次推出的推動供應商科學減碳在內的高質量智慧化、綠色化供應鏈建設,是SHEIN助力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性、長期性舉措。如今,SHEIN在技術創新、培訓支持、工廠擴建、人文關懷的社區公益項目與綠色減碳等方面,提升供應商在精益化、數智化和綠色化方面的綜合能力,持續驅動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當然,“小單快反”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實現的。要讓成千上萬的碎片化訂單,既能快速反應,又能保持品質穩定,背后離不開強大的數字化工具和硬核的技術創新撐腰。
很多工廠在與SHEIN合作之前,多數都依賴人工、依靠Excel、郵件等傳統方式安排生產,效率很低,還容易造成浪費,難以在行業中建立起競爭優勢。
SHEIN做的,是免費給它們用上自己研發的全套數字化工具,從設計開發、生產排單到質量管理和物流發貨,全部在線化、數字化。
不僅如此,SHEIN還專門成立了“服裝制造創新研究中心”,不斷開發先進的工具和設備,以解決供應商需求與難點。
比如,在今年7月舉行的第二屆“匠心工具日”上,SHEIN現場展示了60多項自主研發的工具:
針對珠繡面料縫制難題,能保護繡珠完整且避免斷針的“珠繡拼縫壓腳”、通過手持軟尺分段測量、自動疊加數值,解決傳統測量誤差的“智能E尺”、采用便攜設計搭配精準識別技術,將面料色差判定效率提升20%以上的“色差寶”……
![]()
數據顯示,自2023年服裝制造創新研究中心成立以來,SHEIN已累計開發170多項創新工具,并向供應商完成交付近6000件,這些精益工具平均可提升相關工序效率達80%。
除了技術賦能,SHEIN砸下超百億真金白銀,建設智慧供應鏈矩陣。
廣東肇慶的“希音灣區智慧產業園”已于今年7月份開倉,這個園區不新增用地,而是盤活現有資源,單倉庫就租了26萬方,加上之前在肇慶的70萬方倉庫,光這一片的投資就達數十億元。
同樣在肇慶,總投資35億元的希音灣區西部智慧產業園也在建設中,預計將在今年年底竣工,建成后會有智能分揀中心、訂單分撥中心,預計年出口額35億元,創造就業2~3萬人。
更為引人關注的是位于廣州增城的供應鏈項目。該項目規劃分為三期,總投資達百億級別,致力于打造一個集“綠色、智能、自動化”于一體的大型全球交付中心,為SHEIN的全球銷售網絡提供核心支持。待三期全部建成并達產后,預計年出口額將突破千億元,并可帶動約10萬人就業。
回溯這十多年,從廣州、肇慶,到佛山、江門,SHEIN在供應鏈上的動作一直沒停過。到現在,SHEIN不光初步搭起了覆蓋多城的智慧供應鏈網絡,這套后端體系還在不斷提速、擴大規模,完全沒有停下的意思。
而這套越來越完善的供應鏈,不僅為SHEIN的全球業務拓展提供了堅實基礎,更在更深層次上,為品牌、產品及背后的產業帶的進一步升級,筑牢了根基。
![]()
修煉“內功”,鍛造高質量供應鏈
如果說柔性供應鏈讓SHEIN在商業世界里跑得快,那么,根據市場需要進行技術創新,對供應鏈質量的持續打磨,則讓它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穩。
今年年初,SHEIN和傳化化學聯合成立了一個聯合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定位很明確,就是要做成國際一流的紡織印染技術創新中心,把行業里的頂尖人才和先進技術聚到一起,給紡織印染產業的發展搭起技術支撐。
在此之前,SHEIN還宣布聯合東華大學研發推出了新一代“中聚體”再生滌綸技術。這項創新工藝能夠擴大回收材料的范圍,涵蓋廢舊紡織材料與PET瓶等消費前和消費后的滌綸材料。更重要的是,即使經過多次回收,紡織物的材料性能也不會受到顯著影響。
再生滌綸作為一種環保型紡織材料,主要通過回收廢舊聚酯再加工制成,相比原生滌綸更具綠色優勢。然而,行業主流的物理法回收雖然流程短、成本低,但回收范圍有限且屬于降級循環;化學法雖能實現閉環回收,卻因工藝流程長、成本極高而難以大規模推廣。
![]()
再生滌綸紗?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SHEIN早在2023年就聯合東華大學琢磨怎么突破。這次新推出的中聚體技術,剛好把兩種方法的優點融合到了一起。而研發團隊還在繼續優化,旨在最終實現所有滌綸材料的完整循環利用,徹底告別資源浪費。
就如同此次系統性的供應商科學減碳項目一樣,SHEIN研發新的技術、積累成熟的方法論之后,再將經驗和技術推廣到供應商等更廣泛群體中,既實現技術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也推動了全行業向綠色化升級。
另外,采購過剩庫存面料、再生面料等環保原材料,在印花行業積極推廣數碼熱轉印技術,在牛仔行業研發推出數碼冷轉印技術,落地再生塑料包裝,建設零填埋園區、碳中和園區,上線新能源卡車,推出SHEIN Exchange二手交易平臺……SHEIN正在全流程各環節的創新減碳實踐中,助力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的可持續競爭力。
![]()
數碼冷轉印牛仔工藝生產
資深跨境電商專家林智勇評價說,SHEIN通過材料再生化、生產數字化、工藝節水化、用能綠色化,將傳統服裝業的“規模優勢”轉化為“價值優勢”。
“節水百萬噸、減碳超7.5萬噸是環境價值的代表;供應商成本降低、庫存減少90%,產品性價比提升,提升了經濟價值;中國服裝業從‘代工制造’轉向‘技術+品牌’輸出,推動全球時尚可持續發展,則體現了產業價值。”
林智勇指出,這種全鏈條改造,是以技術為杠桿,撬動了傳統制造的“數智化、精益化、綠色化”三重變革。
![]()
結語
現在再看SHEIN,它的形象其實更立體:是在海外市場披荊斬棘的電商黑馬,更是扎根中國制造業的“鏈主”和“賦能者”。
它把在海外市場賺來的錢,砸向持續迭代升級的供應鏈數字化建設,破解行業痛點的創新工具、設備和工藝研發,更加智慧化、綠色化的產業園建設等助力供應鏈全鏈條的高質量發展之中。
這套“海外掙錢、國內投資,帶動產業鏈共同升級”的打法,不僅讓SHEIN自己站穩了腳跟,也正在悄然提升著中國制造在全球范圍內的可持續競爭力。
從簡單的賣貨到深度賦能整個產業鏈,SHEIN正在探索一條中國傳統制造產業升級的新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