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或許一個詞就夠了:無冕之王。
自1946年品牌創立起,Fender便定義了電吉他的聲音標準,成為世界上被彈奏最多的樂器品牌。它的故事,由一長串傳奇書寫,從Jimi Hendrix、Eric Clapton到David Gilmour;由當代巨星接力,John Mayer到Bruno Mars;也在中國回響,從崔健、汪峰到張亞東。
它是撥動琴弦者的畢生夢想,也是悄然融入你我日常的文化符號——那個手機輸入法里的電吉他的Emoji,原型就是一把Fender Stratocaster。
而現在,這個無冕之王帶著一個真誠的問題來到了中國:
一個承載著全球音樂歷史的品牌,如何帶著對音樂最本真的敬畏,和一群有“少年心氣”的伙伴,為中國獨特的音樂生態,量身打造一個可以共創的未來?
在上海徐匯區寶慶路上,Fender上海體驗空間的開啟,就是這個答案的序章。
上海,一個新故事的起點
十月的上海,多了一種新的聲音。在“上海音樂地圖”上,Fender的名字被圈畫進一個全新的文化地標群,與它為鄰的,是浣熊唱片、SYSTEM、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上海,對于所有致力于構建文化社群的全球品牌來說,都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城市。Fender上海體驗空間選址于徐匯區寶慶路上,一座始建于1925年的花園洋房,連同周圍的名人故居與歷史建筑,是老上海風情的縮影,隔著一條種滿懸鈴木的馬路,上海音樂學院就在不遠處靜靜佇立。
![]()
梧桐掩映的寶慶路上,Fender上海藝術家體驗空間正式開啟。(圖/FMIC)
79年前,在加州的一間工廠里,Fender創始人Leo Fender是個工程師,一個癡迷于音樂的人。他總是在傾聽那些巡演歸來的樂手們談論,一把琴哪里順手,哪里又在和他們作對。他相信藝術家是“天使”,而他的工作,就是造出那雙能讓他們飛翔的翅膀。這是Fender服務創作者理念的起點。
當Fender的初心抵達中國,互聯網成為了它與樂手們建立直接對話的橋梁。2018年,Fender首家直營電商店鋪在天貓成功開設;2023年,Fender京東直營店的開啟繼續助力Fender深耕國內電商領域和音樂行業。自Fender在國內開展電商業務起,業績持續呈兩位數增長,取得了卓越成績。Fender的琴聲,出現在了各大音樂節、熱門綜藝和無數年輕人的臥室中。
2023年,Fender全球首家旗艦店于東京原宿落地。社媒平臺上,大量中國音樂家和愛好者分享了他們的“朝圣之旅”。值得注意的是,驅動他們跨海而行的,并非是“無處可試”的窘境,畢竟Fender通過其成熟的經銷商網絡,早已遍布中國各大城市的線下琴行。
這一現象揭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市場需求:當一個品牌的產品力被廣泛認可后,消費者——尤其是核心粉絲社群——所追逐的將不再是單純的商品可得性,而是品牌文化所能提供的沉浸式體驗和身份認同。東京旗艦店恰恰滿足了這種超越“購買”本身的精神需求,它是一個文化地標,而非僅僅一個銷售點。
這些來自中國市場的熱烈回響,清晰地向Fender傳遞了一個信號:在中國,僅靠線上DTC(直面消費者)和傳統的經銷商渠道已不足以支撐其作為行業領導者的品牌高度。市場正在呼喚一個能夠承載其歷史、美學和社群功能的物理空間。
![]()
Fender亞太區總裁Edward Cole。(圖/FMIC)
對于Fender亞太區總裁Edward Cole而言,這顯然已經從一個商業選項上升為一種戰略必然。“中國的本土音樂家和演奏家,正用他們的母語,在全球舞臺發出越來越強的聲音,”他在談及中國市場時表示。這番話的背后,是Fender對中國市場的重新評估:這里不僅是一個巨大的銷售市場,更是一個需要被深度培育和服務的、日益成熟的音樂文化生態。
2025年10月,Fender上海體驗空間正式開啟。與傳統的零售店不同,Fender上海體驗空間借鑒了其在東京、倫敦、納什維爾成功的“Artist Showroom”模式,并將團隊辦公與新品體驗、藝術家支持與社群聯結融為一體,旨在建立一個超越純粹商業關系的、更具粘性的藝術家社群。
在這里,一位音樂人的旅程將被全程支持:可以第一時間上手全球最新的設備,也能將一個定制款的構想推進為現實;小到一次巡演的緊急備件,大到一場全球性的聯合推廣,所有需求都將得到即時響應。
![]()
Fender上海體驗空間一樓新品展示區。(圖/FMIC)
這或許正是Leo Fender“為天使造翅膀”的初心,在今日中國最真誠的落地方式——它關乎樂器,但最終,是為了服務那些創造音樂的人。
“為藝術家插上翅膀”
“為藝術家插上翅膀”,是Fender的品牌使命。自第一把電吉他售出起,它便為全世界無數創作者插上了翅膀。而彈奏Fender的中國音樂人,他們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個人,更屬于這個時代,共同構成了一部當代音樂史——并最終,成為下一代人拿起吉他的最初沖動。
十年前,16歲的顧杰輟學在家,耳機里循環的是萬能青年旅店。在一個粗糙的現場視頻里,他看清了董亞千手中的琴——昏暗燈光下,一把奧林匹克白色的Fender Stratocaster,像一道白光。第二天,他拿起爸爸那把落滿灰塵的舊木吉他,笨拙地按下了第一個和弦。
同樣是十年前,凱文走進了倫敦丹麥街的樂器行。為了彈出《Comfortably Numb》那段偉大的獨奏,他買下一把幾乎復刻偶像的黑色Fender Stratocaster,和幾個中國同學在狹小的排練室里組建了樂隊。
對于創作者來說,音樂不只是日常無事時的消遣,它是一種力量,超越了死亡,超越了衰老,是支持他們活下去的理由。
為了讓這些因熱愛而堅持的聲音能被世界聽見,2018年,Fender啟動了“Fender Next”藝術家支持計劃。它在全球尋找處于事業起步關鍵期的新銳力量,提供設備與營銷的全力助推。在中國,這份支持也從未缺席,像Chinese Football、落日飛車、肖駿等優秀音樂人都曾得到扶持。
![]()
未來的聲音,由此奏響。Fender Next 2025年度計劃,為全球新銳藝術家賦能。(圖/FMIC)
然而,簡單的復制遠遠不夠。Fender中國區總經理戴筠杰告訴我們,“雖然‘為音樂人插上飛翔的翅膀’的品牌核心使命是全球一致的,但在中國必須采用量身定制的模式。這里的文化底蘊深厚,傳播環境也非常獨特,因此我們的運營策略需要深度本地化。”
于是,一個更貼近中國土壤的計劃應運而生。2025年,Fender正式推出專門針對中國本土音樂人的計劃“Fender Boost”。對于首批四組“Fender Boost”音樂人,Fender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實現創意所必需的樂器設備,也借助Fender的品牌與渠道資源,幫助他們擴大影響力,并與樂迷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這背后,是一種更深的承諾:不僅是遞給他們一把好琴,更是借助Fender的全部資源,去放大中國那些被值得被聽見的聲音,幫助他們與更大的世界相遇。
![]()
Fender中國區總經理戴筠杰在揭幕儀式上致辭。(圖/FMIC)
這份決心,源于Fender對中國音樂生態中兩股并行浪潮的敏銳洞察。
Fender看到,新一代的中國年輕人,正從過去純粹的模仿,轉向對真實自我表達的渴望。正如Edward Cole所觀察到的,“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特點是不受歷史的影響和束縛,他們有潛力和能力創造出好的音樂,他們通過音樂向世界展示和表達自我的方式是深刻而有趣的,相信他們將引領電吉他和貝斯音樂的潮流。”
與此同時,一股由吉他驅動的音樂復興,正在全球范圍醞釀。在中國,這股浪潮的面貌尤為多元:既有像李榮浩這樣,以吉他創作引領主流樂壇的唱作人;也有如萬能青年旅店的董亞千,用標志性的吉他Riff構建起宏大敘事的獨立樂隊靈魂;還有肖駿這樣,在世界爵士樂舞臺上大放異彩的新銳音樂人。他們正用手中的琴弦,讓樂器重新成為音樂表達的中心。
![]()
爵士吉他手肖駿為當代吉他音樂注入了來自中國的獨特視角。他和他的INNOUT樂隊作為特邀表演嘉賓出現在Fender 上海體驗空間的揭幕活動上。(圖/FMIC)
而未來, Fender上海體驗空間會成為中國音樂的關鍵樞紐之一。Fender將從這里出發,持續發現和培養新興音樂人。
對于一個新興音樂人來說,或許沒什么比一個真實的社群更重要。在Fender上海體驗空間,他們可以用頂級的設備,測試最新的想法;與同好及前輩交流,解開一個音色的難題;通過沙龍和即興演出被聽見,最終被Fender看見。
這便是Edward所說的:“我們所做的,是讓他們真正進入一個社群,他們會從彼此的鼓勵中得到支持,從而離夢想越來越近。”當激情被激勵,當才華被看見,一個良性的生態循環,才能真正開始。
推開門,每個人都是熱愛音樂的人
Edward在上海體驗空間的開幕致辭與后續采訪中提到——
過去數年,Fender不斷豐富產品矩陣。從復刻經典的美產第二代復古系列American Vintage II系列,到擁抱數字時代的綜合音箱模擬工作站Tone Master Pro,Fender代表著對極致音色的深度探索,也讓中國音樂人能與世界同步。
過去幾年,Fender最大的經驗是什么?是走近每一個熱愛音樂的人。Fender被中國的粉絲們稱為“芬達”,從“我是學生,能不能送我一把吉他/貝斯”的社媒留言調侃,到“能否多舉辦一些大師課”,甚至是“希望上海空間能有一個小小的錄音角”的真誠許愿……來自不同渠道的用戶聲音都能被捕捉并傾聽。
而Fender上海體驗空間的開啟,則有希望將這些線上的傾聽與承諾,轉化為線下真實體驗的開始,它重新定義了樂器品牌的線下邏輯,讓更多的人也可以享受到超越期待的社群體驗。
![]()
在Fender上海體驗空間的二樓會客廳,音樂家與Fender China團隊在此碰撞靈感,開啟合作。(圖/FMIC)
Fender China團隊是一群有“少年心氣”的人。在Fender公眾號上,8月他們發布了一條招聘,“Fender賦予每一個夢想的可能性”,任職要求的首要條件是,你必須是個吉他或貝斯玩家。在Fender China團隊中,幾乎每個人都和音樂有著不解之緣。他們如此熱愛音樂,想要幫助更多人走進更深的音樂世界。
Fender相信,一個健康的音樂生態,不僅需要頂尖的藝術家,更需要肥沃的土壤。而這個空間所做的一切,就是培育土壤:降低人們接觸、理解、并最終愛上音樂的門檻。Edward說,Fender團隊中每個人的使命,都是在音樂旅程的每一個階段支持演奏者。而在這個空間里,這個“旅程的起點”,被前所未有地提前到了第一個和弦響起之前。
現代音樂一直是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輕盈、敏銳,經常是時代的先聲。在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音樂。在無數虛擬的連接之外,它提供了一種最古老也最真實的途徑——經由一段共同的旋律,一種共通的情感,人們得以重新看見彼此。
而現在,Fender為你打開了一扇可以走進這種連接的門。無論你是誰,為何而來,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屬于你的片刻。因為超越國籍、語言、身份的區隔,音樂帶給人最真實與平等的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