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燕青
聚光燈下,施坦威三角鋼琴的黑色琴身泛著溫潤的光澤,當最后一組和弦在指尖落下,魯賓斯坦音樂廳內先是短暫的寂靜,仿佛聽眾仍沉浸在樂曲營造的粼粼波光中,隨即爆發(fā)雷鳴般的掌聲,演奏者張燕青憑借一首細膩靈動的《船歌》,受到了現場觀眾和評委們的認可。這場備受矚目的施坦威鋼琴比賽——常青組展演,并非激烈的競爭,而是專為 56 歲以上鋼琴愛好者打造的自我展示的舞臺,他們傳遞著對音樂的熱愛、對生活的熱忱。
張燕青與鋼琴的緣分,始于退休前夕。在此之前,她是一名默默耕耘三十余年的語文老師,粉筆灰染白了鬢角,卻藏不住她溫和樂觀的性格。“以前總覺得鋼琴是遙不可及的藝術,備課、批改作業(yè)的日子里,唯有音樂陪伴才不感疲憊。” 張燕青回憶道。臨近退休年齡前,看著身邊不少同事選擇廣場舞、旅游消磨時光,她卻毅然決定追尋年少時被擱置的鋼琴夢,機緣巧合,她成為了鋼琴老師王音璇的學生,這一學,便是 11 年。
![]()
張燕青與王音璇(右)
在王音璇的學生中,張燕青不但是跟隨老師學習時間最長的學生,更是王音璇目前唯一的成人學生。與孩童相比,成人學琴有著諸多挑戰(zhàn)。手指的靈活度早已過了最佳時期,記憶力也有所衰退,更難的是平衡練琴與生活。“有時候練到手指發(fā)麻,彈錯的地方反復糾正還是不行,也會偷偷掉眼淚。” 張燕青笑著說,每次想放棄時,她總會收到王音璇的耐心鼓勵:“無論年齡,重要的是你愿意為夢想堅持。”
王音璇對她格外用心,針對成人練琴容易出現的肌肉緊張問題,還專門教她放松技巧,從手腕發(fā)力方式到坐姿調整,逐一細致指導。“燕青姐的韌勁特別讓人佩服。”王音璇說,11 年來,張燕青幾乎從未缺席過一節(jié)課,哪怕是感冒發(fā)燒,只要身體允許就會準時上課。遇到難度大的曲目,她會把樂譜拆分成小節(jié),用手機錄下老師的示范,回家后逐句揣摩;為了攻克《船歌》模擬船槳劃水的連貫音階,她每天坐在鋼琴前練習,手指酸痛仍繼續(xù)堅持,只是笑著說:“多練幾遍,總能彈好。”
今年在王音璇的建議下,張燕青報名參加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 ABRSM 8級考核并順利通過,這一級別對演奏技巧、音樂表現力的要求極高,即便是年輕人也需全力以赴。備考期間,她制定了嚴苛的練琴計劃,經常主動加課,為追求完美,錄制考核視頻時更是租用施坦威魯賓斯坦音樂廳。
![]()
張燕青
這次參加施坦威鋼琴比賽常青組展演,她演奏的作品是柴可夫斯基的《船歌》,她想起教過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便試著把 “船隨波動” 的文字畫面,化成琴聲里的輕重變化:開篇輕得像晨霧里的水波,中段用手腕發(fā)力彈出船槳擊水的節(jié)奏,尾聲又輕下來,像小船慢慢泊岸。她摸著琴鍵,想起曾經的教案——最后一頁的 “小鋼琴”,如今真的“彈響”了。曾經站在語文講臺的她,從未想過自己會以鋼琴演奏者的身份收獲掌聲,從老師到學生,從講臺到舞臺,不管多大年紀,只要敢開始、肯堅持,就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