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吉隆坡一場原本計劃三天的談判,兩天就意外收尾。
雙方達成了基本共識,美國財政長貝森特還明確宣布“不再考慮加征100%關稅”。
可談判才剛收尾,美國就又迎來幾個和巴西、印度之間的大消息。
![]()
10月25日,吉隆坡的會議室里,談判代表們連軸轉,文件堆得老高,連燈都沒怎么滅過。
緊張的空氣里,美方代表臉上寫滿焦慮,他們沒想到,自己揮出的關稅大棒,會如此迅猛地反彈到自己身上。
這一切,其實早有預兆。
中方升級稀土出口管控后,美國本土的鏑金屬價格像坐了火箭,每公斤高達850美元。
特斯拉的產線告急,福特汽車的高管更是公開叫苦,說“零部件快斷供了”。
![]()
高科技產業的焦慮,還只是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真正的痛,落在了美國的農業大地上。
曾幾何時,中國是美國大豆最大的買家,但今年4月的一周內,這個數字暴跌了97%。
美國中西部的農場主們,望著倉庫里堆積如山的大豆,欲哭無淚,只能組織起抗議車隊,駛向華盛頓。
他們的聲音,隔著太平洋,清晰可聞。
![]()
壓力,沿著產業鏈,精準地傳導至了美國的超市貨架。
去年萬圣節,美國的糖果價格漲了10.8%,是整體通脹率的四倍還多。
為了控制成本,巧克力生產商只能降低可可含量,從75%降到65%,味道變淡了,消費者怨聲載道。
更別提那漲了23%的牛肉,直接讓美國人的漢堡都跟著貴了。
民怨沸騰,物價飛漲,這就是美國前腳剛對中國揮出重拳,后腳自己就喊疼的現實。
![]()
這一下,可就戳到了特朗普的痛處。
他面臨2026年中期選舉的壓力,民眾對他經濟政策的不滿意越來越多,支持率已經跌至41%。
農業州的不滿情緒,正一點點侵蝕著他的政治基本盤。
繼續打下去,共和黨在國會失去多數席位,恐怕不再是危言聳聽。
這場看似針對他國的貿易戰,最終卻變成了對美國國內的一場精準打擊。
![]()
第一股反噬的浪潮,已經拍在了美國自己的海岸上。
而這,僅僅是開始。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讓情況變得更加復雜,VDA數據顯示,因供應鏈緊張,德系車在華市場份額連續三個月下滑。
協會主席緊急呼吁,必須穩定德中貿易關系,否則損失將難以估量,這把火已經燒向了美國的盟友。
特朗普的妥協,不是一時的仁慈,而是被現實壓垮的必然選擇。
![]()
那么,面對美方來勢洶洶的開場,中國是如何化解這記殺招的呢?
答案,藏在吉隆坡談判桌的細節里。
中方代表何立峰在會后說得很實在,雙方沒繞圈子,就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直接對著硬骨頭找辦法。
這份“實在”的背后,是一種不動聲色的堅定。
![]()
中方商務部的李成鋼事后揭秘了一個關鍵細節,美方一上來就想先定規則再談內容,這是典型的“支配力”思維。
但中方沒接這個招。
我們堅持“議題對等”,每一條都寸步不讓,你談我的稀土,我也要談你的關稅,你提我的芬太尼,我也要提你的造船業調查。
會議室里,空氣仿佛凝固了。
![]()
美方代表一時語塞,他們習慣了在談判桌上制定規則,卻沒想到,這次遇到了一個只認平等,不認霸權的對手。
這就是“議題對等”的智慧,一種典型的“連接力”博弈。
它不追求一招制敵,而是通過構建一個平等的對話框架,讓對方意識到,自己并非不可或缺,對方也同樣不可或缺。
最終談成的共識,每一項都是拉鋸后的硬成果。
![]()
稀土出口許可延后一年,為美國相關產業爭取了緩沖時間,這是中方的善意。
美方暫停關稅威脅,這是美方的退讓。
農產品貿易重啟對話,禁毒合作機制也重新啟動,這是雙方的利益交匯點。
看似溫和的“初步共識”,實則每一個字都經過了激烈的博弈。
![]()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記者會上,用了“非常實質性的框架協議”這個評價,還特意強調“不再考慮”對中國加征100%關稅。
這句話的分量,重如千鈞。
它標志著美國在面對中國這種基于“連接力”的堅韌時,選擇了務實的后退一步。
在全球化的深度綁定中,誰更能融入網絡,誰就更難被“脫鉤”,誰掌握了關鍵的節點,誰就擁有了定義規則的底氣。
![]()
中國的底氣,不僅來自于稀土這樣的硬核資源,更來自于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巨大引力。
蘋果公司離不開中國的供應鏈,這就是新時代的權力密碼。
“議題對等”這一招,看似平淡,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東方智慧。
它不追求表面的勝利,而是追求關系的再平衡,在堅守原則中尋求合作空間,以合作的姿態,進行最堅決的對峙。
最終,讓對手自己意識到對抗的成本遠高于合作。
![]()
中美談判的余溫尚存,南亞的印度,就立刻有了動作。
印度最大的私營煉油商——信實工業集團,突然宣布,不再從被美國制裁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公司采購原油。
這家企業,可是俄羅斯原油在印度市場的“頭號買家”,今年7月,其旗下煉廠的俄油占比還高達50%。
這一舉動,被外界視為印度給美國遞的一份“投名狀”。
![]()
![]()
這算盤打得有多精?
美國上半年加碼制裁俄羅斯油企,連183艘影子艦隊油輪都被限制,直接卡斷了美元結算。
印度要是硬扛下去,短期油價上漲是免不了的,但好在國際油價還算平穩,沖擊不算太大。
可換來的好處呢?
![]()
掃清了和美國貿易談判的最大障礙,美國一直把印度停購俄油當條件,現在印度照做了,接下來在農業市場準入這些分歧點上,談攏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穆迪旗下的ICRA公司算過一筆賬,印度停購這兩家俄企的油,調整設備、運費和保險費要多花15%,國內油價也跟著漲了0.5%。
這點成本,和換來美國在貿易上的讓步相比,印度覺得值。
這是一個典型的“火線轉向”,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略空間。
![]()
幾乎同時,南美大國巴西也開始行動。
巴西的處境,其實更尷尬。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里,巴西是唯一一個美國在貿易順差情況下,還被加征50%關稅的國家。
2024年巴美貿易總額920億美元,美國順差74億美元,過去15年更是累計順差超4100億美元,而且80%的美國商品都是零關稅進入巴西。
![]()
美國加稅的理由,還特別牽強,一邊說巴西有“貿易壁壘”,一邊還指責巴西調查前總統是“政治迫害”。
關稅的消息一放出來,巴西雷亞爾就暴跌近3%,咖啡期貨漲了15%。
巴西總統盧拉,可沒軟。
他直接喊話,“巴美根本沒有沖突的理由”,還轉頭就找中國借了力,7月30日,中國剛批準183家巴西咖啡企業對華出口,有效期5年,剛好趕在美國關稅生效前,給巴西找了新出路。
![]()
![]()
這步棋,走得很智慧。
在吉隆坡,盧拉和特朗普見了面,特朗普先松了口,暗示可能達成協議,盧拉也給了個臺階,雙方當場拍板,由兩國外長和財長牽頭談判,談判期間先把關稅暫停了。
他看著窗外巴西的國旗,手指輕輕敲著桌面。
這一步,必須走。
![]()
![]()
對巴西來說,關稅暫停能救急,咖啡、牛肉出口不用再懸著心,對美國來說,也得靠巴西,美國三分之一的咖啡、一半以上的橙汁都來自巴西,真要是一直加稅,美國消費者得先受不了。
但深層矛盾還在。
美國真正在意的,是巴西在“去美元化”上的動作,想通過關稅壓服巴西,而巴西要的是主權,不想被美國指手畫腳。
盧拉心里門兒清,之前就說過“巴美貿易只占巴西GDP的1.7%,沒美國也能活”。
![]()
現在暫時妥協,不過是權宜之計。
從印度的“投名狀”到巴西的“各退一步”,全球南方的這些國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尋找最符合自身利益的位置。
他們的轉向,讓特朗普政府似乎“賺得盆滿缽滿”,但這些進展背后,實則是各方基于自身利益的權衡與妥協。
這更像一場全球范圍內的壓力傳導實驗,美國的單邊壓力,不僅沒能擊垮對手,反而促使第三方加速靠向了中國所倡導的多邊合作體系。
![]()
歐盟、東盟等多邊組織,也在這時密集發聲,歡迎中美緩和,并呼吁重啟WTO改革。
這說明,合作共贏,正在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共識。
真正的強大,從來不是看你能壓制誰,而是看你是否被世界所需要。
當連接力超越支配力,合作共贏就成了唯一的選擇,這已是全球多數人的共識,也是未來的大勢。
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頭,但我們已然看清了方向,在這個新世界里,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