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錢可續6年健身卡
還能穩賺一筆!
這樣的 “好事”你敢信嗎?
佛山街坊向記者反映
他們的慘痛遭遇
完整視頻戳↓
01
銷售演 “雙簧”
街坊陷 “健身賺錢” 套路
楊先生是 “恒冠游泳健身” 的老會員。今年 6 月,他突然接到自稱健身房總部人員的電話,對方說要高價回收他的會籍卡。
就在楊先生與這位“總部人員”溝通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一名健身房銷售突然介入,現場上演了一場“爭執戲碼”,跟 “總部人員” 吵了起來:“你別給他!我這邊能給更多!”還說 “你這樣做會讓我們門店不好做”。這出 “爭執戲”,還讓楊先生覺得銷售很 “正義”。
![]()
原來,楊先生作為老會員,享有“一拖三”的權益,只需續費6年主卡,即可獲贈3張同等期限的副卡。“總部人員” 是想低價收副卡轉賣。銷售勸楊先生:“不如自己續費,把副卡拆成年卡賣,一張能賣1200-1500元,3張副卡拆18張年卡,扣除3個點回扣,還能凈賺2232元,相當于免費健身 6年!”
在銷售的話術攻勢下,他當場續費并簽署了標明“續VIP董事卡”,每年領三張年卡的申請表。
![]()
無獨有偶,林先生也遇到了幾乎一樣的 “雙簧戲”:一個說自己是總部,給600元回收卡;一個說自己是分店店長,吐槽 “600塊不夠一頓飯”,勸林先生花1萬多續費,副卡1000元一張輕松賣,“自己賺更劃算”。
最后林先生和健身房各出一半,花6444元續了6年,約定賣卡后按6:4 分賬。然而,這些承諾“輕松轉賣、穩賺不賠”的副卡,真能順利售出、錢款到賬嗎?
02
承諾成泡影:銷售失聯,健身房拒擔責
本以為能輕松賺回本錢,可接下來的事讓兩位街坊傻了眼。楊先生付款后,銷售人員聲稱這批副卡將打包售予健身房合作企業,預計一個月內完成銷售。期間,銷售多次通過微信安撫楊先生,讓他“稍安勿躁”:“跟其他公司聊好了,7月
15號他們結完工資就談團購,打包出掉沒那么多事。”
完整視頻戳↓
然而,到了7月,楊先生發現該銷售突然失聯,找健身房要說法,對方竟說“銷售已離職,這是他個人行為,跟門店無關”。林先生找過去,得到的也是“自己買的卡自己出,退是不能退的”的答復。
針對此事,健身房方面堅持認為,銷售所作承諾屬“個人行為”,與門店無關。經多次協商,店方最終同意為楊先生辦理退卡,但依據合同需扣除30%違約金,余款分三期退還。
![]()
雙方雖簽訂《會費退款協議書》,到了約定日期,退款卻未如期到賬。楊先生氣憤地說:“這就是在愚弄消費者!”
記者多次嘗試聯系涉事銷售,對方始終未接聽電話。隨后,記者隨楊先生來到“恒冠游泳健身”,店內負責人態度激烈,拒絕溝通。
面對 “銷售情況”“為何不退協議款” 的提問,要么說 “不知道”,要么找 “經濟困難” 的借口搪塞。
03
律師支招:遇到陷阱別慌,這樣維權
律師藺存寶指出,銷售人員代表健身房進行推銷,其行為屬于“代理行為”,相關承諾應由健身房承擔責任。
若健身房以“銷售個人行為”為由推責,除非能證明其屬詐騙,否則難以免責。此外,消費者在未使用服務的情況下有權要求退費,商家僅能扣除合理制卡成本,否則可能構成不當得利。
如果遇到類似情況,消費者可以這樣做:
如果簽了協議不退,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對違規經營的商家,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
聯合其他受害者起訴商家;
若商家故意用套路非法占有消費者資金,可能涉嫌違法犯罪,建議向公安機關報案。
最后提醒大家:“免費健身還賺錢”“預付費高回報” 的誘惑,本質都是陷阱!天上不會掉餡餅,遇到這種事一定要擦亮眼睛,保留好證據,別輕易掏錢。
如果您也遭遇了類似陷阱,記得通過合法途徑維權,小強熱線會持續關注此事進展。
如果您有相關經歷想分享
或者有其他維權疑問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有更多精彩視頻和直播!
來源:小強熱線記者張昊男、葉億強(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吳自強????
責編:李 鋒?
監審:黃柏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