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10月26日,為期兩天的中美第五輪經貿會談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落下帷幕。這場被全球市場緊盯的談判,最終以中方一句“達成初步共識”畫上階段性句號——就是這4個字,讓此前因中美關稅博弈、出口管制升級而緊繃的全球供應鏈神經,終于暫時松了下來。
回顧談判開始前一個月,中美之間的博弈幾乎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美方先是把數千家中國關聯企業納入出口黑名單,相當于對中國工業體系搞系統性封鎖;接著又威脅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征100%關稅,還對中國船舶征收能吞噬大半利潤的高額港口服務費。中方也沒手軟,10月9日宣布新的稀土及高性能磁材出口管制措施,從開采技術到磁材制造全鏈條管控,11月8日就要生效——要知道中國在全球稀土精煉端占比85%,尖端軍事和半導體所需稀土品類更是100%掌控,這步棋直接戳中美國制造業和軍工的痛點。那會兒全球股市跌得厲害,英偉達、英特爾這些芯片企業股價帶頭跳水,歐盟、日本天天喊著要找供應鏈替代渠道,誰都怕這場貿易戰變成“沒有贏家的消耗戰”。
![]()
談判桌上,中美雙方的表現反差特別明顯。中方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帶隊,會后只對外通報圍繞海事物流、造船業301措施、關稅暫停期這些核心議題“深入溝通,達成初步共識”,用詞簡潔又克制,既不夸大成果,也不回避后續還要“確定細節、履行國內程序”的事實。反觀美方,財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像是搶著報喜,貝森特先說“加征100%關稅的威脅已經化解”,又單方面宣稱“中方會推遲一年稀土管制、大量買美國大豆”,特朗普在飛日本的“空軍一號”上更是直接喊出“非常尊重中方,很有希望達成協議”——這套組合拳打出來,明眼人都能看明白,美方比中方急多了。
貝森特說“放棄加稅是因為籌碼用不上”,這話聽聽就行。真要算起來,那100%關稅本就是張“虛空造牌”,中方早就放話有反制能力,而美國自己這邊,農民等著大豆賣出去,企業怕供應鏈斷了,連美聯儲都在擔心關稅反噬推高通脹。去年中國買了美國128億美元大豆,今年9月卻一粒沒買,全轉去巴西、阿根廷了,美國大豆協會都拉響最高警報,貝森特自己還是個坐擁千萬美元農田的“地主”,他比誰都清楚再不談攏,美國農業州的選票要保不住。至于稀土管制推遲一年的說法,中方自始至終沒回應,要知道中國稀土產業鏈的話語權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國聯合澳大利亞搞85億美元稀土合作,克利夫蘭-克利夫斯公司剛宣布要在密歇根州開礦,這些動作看著熱鬧,真要形成產能至少得好幾年,現在急著放風,不過是想給國內吃顆定心丸。
![]()
更值得琢磨的是美方的“兩面性”。貝森特一邊說要合作,一邊又硬氣表態“不改變對華出口管制”——這意思很明白,經貿上想緩一緩,但科技領域卡脖子的活兒絕不會停。這種“選擇性緩和”,本質上還是沒認清現實:中美在稀土、農產品這些領域早就深度綁定,中國每天仍有10億美元貨物運到美國,電子、稀土這些產品美國企業根本找不到替代源。特朗普政府想靠“口頭成果”穩住國內,又不想在核心利益上讓步,這種算盤打得再精,也得看中方答不答應。中方一直強調“相互尊重、對等務實”,不是光說場面話,真要達成協議,必須得拿出實打實的誠意,而不是一邊喊著合作,一邊繼續搞技術封鎖。
接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會聚焦到10月30日的APEC會議,中美領導人會不會見面、“初步共識”能不能落地,直接關系到全球市場的下一步走向。但即便談成了,也得清醒認識到,中美博弈不會因為這4個字就消失。中國人民大學李巍教授早就提醒,元首會晤難解決結構性問題,分歧和競爭很快會重現。特朗普的“反復無常”是出了名的,之前也不是沒出現過達成共識又反悔的情況,現在高興還太早。
![]()
不過不管怎么說,“初步共識”這4個字的出現,至少讓局勢沒往更壞的方向走。全球產業鏈不用再擔驚受怕,股市能喘口氣,各國企業也能暫時放下心來——這已經是現階段最務實的成果。中方一直說合作共贏不是外交辭令,這次談判就是最好的證明:不是不能談,而是要在平等的基礎上談。特朗普要是真為美國經濟好,就該認清現實,別再搞“極限施壓”那套沒用的把戲。畢竟經貿博弈從來不是零和游戲,真要鬧到兩敗俱傷,誰都落不著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