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初中,語文成績卡在一個分數上不去,仔細一看卷子,原來文言文閱讀成了“重災區”。
提到文言文,很多孩子都頭疼:每個字都認識,連成一句就懵了。
這不能怪孩子,文言文的的確確是道坎。哪怕我這個每天跟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者,如果不是為了孩子升學考試,我也壓根不會去碰文言文。所以,問題就在這里:
文言文離我們的生活遠,平時不常說、不常用,理解起來自然有難度。
初中生怎么學好文言文?同樣,這也是我家孩子遇到的一個學習障礙。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聊聊,怎么幫孩子用對方法,把文言文從“弱項”變成“穩分項”。
核心目標就一個:“死磕”文言文,把該拿的分,一分不丟!
![]()
1
先調整心態:別把文言文當成“外語”
孩子學不好文言文,很多時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心理上有個“坎”。所以,在拿起任何方法之前,我們先幫孩子把心里的疙瘩解開。
有畏懼心理:一看到大段文言文,還沒開始讀就想放棄,覺得自己肯定看不懂。
譬如今天早上,我在給兒子背默《三峽》這篇文章,其中一個題型叫做此類活用,問:“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中,帶點字““良”,是詞類什么用法。
兒子看了一眼就說不會,可經過點撥之后發現,這個題,實在是太簡單了!
將這句話翻譯過來可以簡單理解為: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非常多的趣味。通過釋義就能發現,“良”是“非常”“實在”的意思,是把形容詞當作了狀語,用來修飾“多”,以此表示趣味的程度。
但如把“良”字放入現代文去思考,很多孩子就不會這么輕言放棄了。這就是心態失分。
習慣死記硬背:拼命背課文和注釋,但不知道句子為什么這樣寫,換一篇文章又不會了。
容易“想當然”:常用現在的詞義去理解古文。只是比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理解錯了,整句意思就偏了。
學好文言文的第一個要點就是,先調整心態。我們要引導孩子,不把文言文看作一門陌生的“外語”,孩子對文言文“去畏”,學習就能順很多。
2
分模塊攻克:四大關鍵,一個都不放過
想要少扣分,就要清楚分丟在哪里。文言文考查主要圍繞以下四個部分,我們可以幫孩子逐個突破。
1. 實詞理解:不能靠猜,要找依據
實詞指有實在意義的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理解實詞,不能憑感覺,要有方法。
組詞法:遇到不懂的單字,試著組詞。
例如《陋室銘》“苔痕上階綠”中的“上”字,可以組詞為“上面”“上去”“登上”。聯系句子,苔痕“登上”臺階顯然不合適,“長上”臺階就更貼切。
語境法:結合上下文判斷詞義。
比如《狼》中“顧野有麥場”,“顧”有“回頭看”“看望”等多個意思。聯系前文“屠懼”,屠夫正害怕,自然會“回頭看”或“張望”尋找生路,詞義就明確了。
關鍵:每個實詞的解釋都要在文中找到依據,不能靠“我覺得”。
2. 虛詞與句式:記標志,像認路標一樣
虛詞(之、乎、者、也等)雖然沒有實際意義,卻是理解句子的關鍵。特殊句式也是必考點。
記常見用法:例如“之”字,
用在主謂之間,不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作代詞:“學而時習之”(指代知識)
相當于“的”:“水陸草木之花”
認句式標志:
判斷句常用“……者……也”,如“陳勝者,陽城人也”,翻譯為“X是Y”。
倒裝句如“宋何罪之有?”意思是“宋國有什么罪呢?”
考試時看到這些標志,就像看到路標,能迅速判斷該用什么方式理解。
3. 句子翻譯:三步走,避免跳步漏分
這個是扣分重災區!很多孩子翻譯句子,要么漏詞,要么語序亂七八糟。讓孩子恪守下面這三步,像工廠流水線一樣,一步都不能省:
第一步:逐字對應。先不管通順,把每個字譯出來。
例:“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可先譯為:“祭祀的牛羊玉帛,不敢虛報,一定憑實情。”
第二步:調整語序。把譯出來的詞整理成通順的現代漢語。
上句可調整為:“祭祀用的牛羊玉帛,從不敢虛報數目,一定如實上報。”
第三步:補全省略。古文常省略主語或賓語,要補出來意思才完整。如“可以為師矣”,應補為:“(他)可以(把他)當作老師了。”
按這三步來,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丟分。
4. 內容理解:像偵探一樣回原文找答案
這類題常考主旨、人物特點等。要教孩子:答案藏在原文里。
選項定位法:先讀懂大意,再帶著選項中的關鍵詞(如“勤奮”“謙虛”)回到原文,找有沒有對應的語句支撐。
例如,如果選項說某人物“驕傲自大”,就去找文中描寫他言行傲慢的句子。有,就選;沒有,就排除。
記住核心,答案永遠在原文里,你的任務就是找到它,而不是自己總結概括。
3
用好類工具,學習效率更高
好方法搭配好工具,能讓孩子學得更輕松。
系統學習:如果孩子時間充裕,想系統性地跟著老師學,可以選擇一些優質的線上課程。比如五哥的文言文系列課程,從句子成分講起,斷句與停頓,實詞與一詞多義、詞類活用、虛詞辨析……孩子如果能夠踏踏實實一節一節聽下來,就能夠文言文入門了。
配套練習:光聽課還不夠,一定要配套做練習。一回生兩回熟,孩子多做多理解,就不會有陌生感了。推薦《萬唯文言文》這類教輔,它的好處是把考綱要求的文言文知識點和真題,按主題、按難度做了系統性的歸類,讓孩子練習更有針對性,而不是盲目刷題。尤其是它配套梳理的實詞、虛詞、一詞多義等,按照年級進行分類總結,一本夠用三年,完全可以拿過來做平時學習鞏固用。
建立自己的“錯詞本”:只記錄在練習中真正出錯的內容。例如把“走”誤解為“行走”,就記下:“走:古義為‘跑’,如‘走馬觀花’”。考前重點復習這些內容,效率更高。
利用碎片時間:文言文學習重在積累。可以每天花10–15分鐘,用“真背文言文”這類APP記憶幾個實詞或句式,堅持下來會有明顯進步。
課外閱讀:文言文重在理解,如果孩子在考場上遇到的文言文考題,是他之前在課外閱讀中囫圇吞棗看過的篇章、了解過的故事,那么僅憑著大概印象,他就能把握這篇古文只是八九。有時間的孩子建議看《世說新語》、《古文觀止》,配合音頻講解, 比如平哥說古文,效果會更好。
推薦《世說新語別裁》,相比零零碎碎的小故事,《別裁》這本書以人物為線索,串聯起各個小故事,孩子看了印象更深刻,對故事背后的人物理解也更立體。
現在的“死磕”,是為了以后不再死磕。當孩子用對方法,把模糊的知識點一個個弄明白,把不該丟的分穩穩拿到手,文言文就不再是難題,反而會成為語文試卷中的信心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