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5月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全面啟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田野調查工作以來,普查工作隊秉持“數質并舉”的工作原則,深入各鄉鎮的田間地頭、山林村落,全力推動普查工作穩步開展,現階段已收獲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截至第二階段田野調查收官,全縣累計普查文物點320處,文物資源“家底”得到進一步夯實。
![]()
成果豐碩:新發現53處,總量增長19.85%
本次普查覆蓋全縣11個鄉鎮,累計調查登記文物點320處。其中,對267處“老前輩”進行了復查,更新了信息檔案;更有53處“新成員”被首次發現并記錄在冊,它們類型豐富,涵蓋了古民居、古建筑、近現代革命史跡等,為我縣歷史補充了珍貴的實物見證。同時,普查也對10處因自然或人為原因消失的文物點進行了核銷記錄。
![]()
與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數據相比,本次普查登記的文物點總量實現了19.85%的增長。這一增長,不僅是通城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體現,更是普查工作深度與廣度的直接證明。
深入“田野”,讓歷史遺跡“開口說話”
![]()
本次文物普查實地調查工作于2024年5月29日全面啟動,至2025年6月30日圓滿結束,歷時13個月,累計投入工作日240余天。期間,普查隊員不畏嚴寒酷暑,累計行程3萬余公里,覆蓋全縣所有區域。通過實地走訪、精準測量、影像采集及村民訪談等多種方式,為每處文物點建立完善“數字檔案”。該項系統性田野工作有效保障了普查數據的真實準確,切實讓歷史遺跡“發聲確證”。
承前啟后,讓普查成果賦能未來
![]()
田野調查的結束,意味著普查工作進入了關鍵的數據整理與研究階段。下一步,通城縣將對所有采集數據進行系統梳理與價值評估,并積極推動普查成果的轉化利用,讓這些承載著通城記憶的文物,在未來全縣的文化旅游、鄉村振興和公眾教育中煥發新的生機。
此次普查成果,將為科學制定通城縣文物保護政策、傳承地方歷史文脈提供堅實支撐。
(圖文來源于“通城旅游”,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