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給出的土地,如今要收回!
墨西哥政府強制遷移居民、縱火焚屋,導致至少50人流離失所。
為何政府會撕毀30年前的默契,動用國家機器搶奪已補償的土地?
這場暴力背后是單純的產權糾紛,還是蓄謀已久的政治清算?
![]()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生效當天,以瑪雅原住民為主的薩帕塔民族解放軍在恰帕斯州發動武裝起義,直指土地兼并、原住民權利被剝奪的核心矛盾。
起義迅速震動全國,政府被迫啟動談判,最終達成妥協,對薩帕塔“收復” 的土地,由政府向原土地所有者支付補償金,確認薩帕塔社區的集體占有權與耕作權。
貝倫鎮的47公頃土地正是其中之一,30年間薩帕塔主義者踐行 “集體所有、共享產出” 的理念,不僅自己耕種,還接納了非薩帕塔派居民共同勞作,玉米地成為跨族群共存的象征。
![]()
但這份持續三十年的和平,卻被政府的一紙 “產權授予令” 徹底打破,政府將土地重新判給韋斯塔恩鎮一戶家庭,并為其提供軍警 “保護” 實施強占。
政府之所以在此時推翻既定事實,核心就在于薩帕塔運動的 “自治” 理念,始終是墨西哥政府的 “眼中釘”。
薩帕塔民族解放軍從未尋求獨立,而是堅持 “在墨西哥境內實現自治”,其倡導的 “公共領域” 模式。
放棄私人土地所有權、社區自主管理、資源共享、性別平等! 直接挑戰了墨西哥的資本主義土地制度和中央集權體系。
![]()
更讓政府忌憚的是,這種模式已形成示范效應,現任 “第四次變革”政府雖以 “左翼” 自居,卻始終站在跨國公司和大地主利益一邊,將薩帕塔的自治實踐視為 “分裂隱患”。
國際和平服務組織(SIPAZ)駐恰帕斯代表直言,此次土地強占是 “反叛亂戰略的新變種”,利用墨西哥土地產權的歷史遺留問題做文章。
墨西哥自1910年革命以來,土地改革反復拉鋸,約40% 的農業用地存在產權文件缺失或邊界模糊問題,政府刻意回避這些歷史積弊,反而將其作為打壓異己的工具。
而這種 “合法包裝下的暴力”,早已不是首次!恰帕斯州奇科穆塞洛社區的薩帕塔支持者曾遭遇類似驅逐,導致200多人流離失所,當時政府同樣宣稱是 “歸還合法產權”。
![]()
但問題在于薩帕塔的土地占有權不僅有政府賠款記錄佐證,更符合國際勞工組織(ILO)第 169 號公約中 “原住民集體土地權” 的明確規定.
墨西哥政府仍敢公然違背,還是因為國際沉默的縱容。
據弗雷?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人權中心(Frayba)的調查,此次強占行動中,聯邦軍隊負責封鎖外圍、市政警察直接參與驅離、州總檢察長辦公室提供 “法律背書”,形成完整的暴力執行鏈條。
政府還刻意煽動族群對立,被授予土地的韋斯塔恩鎮居民同樣是瑪雅原住民,政府試圖制造 “原住民內斗” 的假象,掩蓋其政治打壓的本質。
![]()
而國際社會的反應一度滯后,更何況國際上 “口頭譴責、實質縱容” 的態度,讓墨西哥政府更加有恃無恐。
10月10日,墨西哥城的游行隊伍高舉 “今日巴勒斯坦,明日我們” 的標語,將土地斗爭與全球反壓迫運動相連。
盡管當前沖突仍在持續,薩帕塔社區的玉米地仍被占據,但這場斗爭已超越了土地本身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