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證指數盤中終于突破了4000點這個萬眾矚目的歷史性關口,市場里又開始流傳那個熟悉的調侃:
“此刻請遠離老股民,他們沒太多4000點上方的投資經驗。”
這句話里,藏著A股過往幾十年里那些復雜難言的情緒。當上證指數再次觸碰4000點,那些曾被這個數字牽動過心跳的記憶,難免會重新浮現。
2007年的狂熱,2015年的杠桿博弈,如同老相冊里褪色的照片,記錄著市場的青春與莽撞。
但這一次,列車駛向的,似乎是一個全新的站臺。窗外的風景,車廂里的乘客,乃至驅動列車前行的引擎,都已悄然改變。
01歷史的鏡鑒
——兩次4000點的“老劇本”
![]()
來源:財聯社
滬指歷史上第一次突破4000點,還要追溯到2007年5月9日。
那是一輪由經濟繁榮與改革預期共同驅動的史詩級牛市。全球經濟的向上周期與中國內外需的擴張共振,上證指數飆升至6124點,“煤飛色舞”是行情最絢爛的注腳。
證券營業部里人聲鼎沸,菜市場里也能聽到K線的討論。當市盈率沖向難以想象的53倍(作為對比,當前是17倍),盛宴在狂歡中達到了頂峰,也在全球金融海嘯的沖擊下戛然而止。
隨后,滬指經歷了長達7年的震蕩蟄伏,在2015年4月8日,又一次沖上了4000點。
這一次,則是杠桿資金催化的“水牛行情”。融資融券、場外配資成為那個春天最熱門的話題。數據顯示,證券公司的兩融余額快速沖高,場外配資規模更是難以統計。
中小盤題材股借并購重組的東風一飛沖天,散戶、游資與杠桿資金共舞,機構化程度尚低的市場里,“瘋牛”特征明顯。高杠桿帶來的脆弱性,最終在去杠桿的沖擊下引發崩塌,5178點的頂點后,商譽減值的隱患讓行情急轉直下。
而這一次漫長的調整,又走了10年。
從2007年到2015年,再到今天,18年過去了。
指數畫了一個圈,仿佛回到了原點。但時間從未靜悄悄地流逝,K線的起伏里藏著筆者發際線的后退,賬戶的波動中混著家庭的責任,那些被數字牽動過的心跳,終究都揉進了歲月的褶皺里。
這18年里,股民和基民都經歷了太多。有喜悅,有糾結,有彷徨,或許也有收獲。
市場用它獨有方式,教會我們最重要的一課:只要是優質的資產,即便買在不低的位置,只要不加杠桿,就仍有回旋余地——而時間成本是必然的對價。
從2007年的4000點至今,滬深300指數上漲27%、萬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上漲321%,家用電器、食品飲料、TMT、醫藥生物等行業均實現了2倍以上的漲幅。
從2015年的4000點至今,滬深300指數仍然上漲了10%、萬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上漲99%,仍有食品飲料和電子等行業實現翻倍。
(來源:Wind,截至2025.10.28)
這或許便是,優質資產穿越周期的韌性。
前兩次的4000點,發生在A股市場的少年與青年時代。它們由宏大的貝塔驅動,因經濟過熱或杠桿狂歡而興起,也因極致之下的轉向而迅速落幕。漲時氣勢如虹,跌時也毫不留情。
而2025年的這次抵達,35歲的A股,展現出的是一種不同以往的成熟。
02此刻的不同
——三重維度的 “新內核”
本輪行情的核心驅動力,已經悄然切換。它不再依賴于傳統周期的大金融,也不再由杠桿資金的情緒所主導。領漲的旗幟,交到了AI、半導體、生物制造等代表“新質生產力”的產業手中。
市場的驅動邏輯,從宏觀的β,轉向了產業的α。
今年初,DeepSeek-R1的橫空出世像一個清晰的信號。這款Made in China的AI大模型,以顛覆性的性能和超低的訓練成本震撼業界,打破了海外巨頭長期的壟斷。
自此,從創新藥到人形機器人,從影視文化到潮玩娛樂,各個領域都開始迎來屬于自己的“DeepSeek時刻”。中國式創新,正在從點的突破,蔓延成面的繁榮。
與此同時,市場的投資結構也發生了深刻變化。
機構化程度不斷加深,基于產業趨勢和景氣度的投研體系,正逐漸取代聽風就是雨的炒作,成為市場的主流話語。
據中金公司統計,截至2024年底,以自由流通市值計算,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占比為46.0%,較2014年底增長約15個百分點。(來源:上海證券報)這使得行情的結構性趨勢更加明顯,齊漲共跌的“流動性狂歡”漸行漸遠,行穩致遠的“慢牛”有了土壤。
政策的風,也吹向了新的方向。
資本市場被賦予了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與居民財富蓄水池的雙重歷史使命。
這種定位下,政策支持走向長期制度性的護航,從推動上市公司加大分紅回購力度到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從優化科技企業上市標準,再到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每一項改革都在從投資者回報、企業融資效率、市場生態建設等維度,持續夯實市場的 “基本盤”。
從某種意義上講,本輪突破的4000點的背后,是政策托底、產業升級與流動性寬松的三重共振。
“十五五”規劃的宏偉藍圖,正在資本市場尋找它的映射;國內寬松的貨幣環境與美聯儲開啟的降息周期形成共振;長線耐心資本對ETF的堅定布局、北向資金的凈流入,以及居民存款向權益市場“搬家”的趨勢,正在協同為本輪行情構筑起更為堅實的基座。
03四千點的思考
——新周期與新邏輯
站上4000點之后,創出新高的興奮與對歷史的擔憂交織,短期情緒的波動可能會讓旅程不那么平坦。今日午后的得而復失,似乎也并不令人意外。
市場的上行趨勢絕不是一路坦途,而是“進二退一”的螺旋式上升。以2015年為例,從4000點邁向5178點的牛市行情中,短短46個交易日內就出現過2次超10%的回撤。
圖:2015年上證指數站上4000點后走勢
![]()
數據來源:Wind,歷史數據不代表未來表現。
當然,這一次,市場的根基已然不同。
首先,從估值來看,A股的確沒有低估時的便宜,但也沒有泡沫化的瘋狂。
滬深300處于過去15年89%分位,創業板在44%分位徘徊,ERP指標回落至中樞下方。(來源:Wind,2025.10.27)這更像是一個"不偏不倚"的位置,既考驗我們對長期趨勢的信仰,也提醒著對短期波動的敬畏。
其次,從以微信指數衡量的市場情緒指標來看,當前A股的熱度距離去年10月的高峰仍有相當距離。市場情緒如同水溫,尚未達到沸騰的程度。
![]()
最后,從個股表現的結構來看,本輪行情的結構性特征顯著。盡管主要指數已回到2015年4月的水平,但僅有不到四成的個股觸及了十年前的高點,甚至不少個股連2021年的高點都未能突破。(來源:Wind)
綜合這些維度來看,當下的市場行情至多只能定義為“局部過熱”,更大的概率是,中期向上的趨勢尚未走完。對于投資者而言,與其猜測短期漲跌,不如審視驅動市場的核心邏輯是否改變:
- 推動科技創新的國家意志改變了嗎?
- 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向上攀登的趨勢停止了嗎?
- 無風險利率下行,居民資產從房產、存款向權益市場配置的大方向結束了嗎?
如果這些長期的、堅實的邏輯未被證偽,那么過程中的波動,就更像旅途中的風景。時而晴空萬里,時而陰雨連綿,卻無礙于這趟時代的列車最終駛向的目的地。
對于投資者而言,此刻無需因 “4000點的陌生感” 而焦慮,也不必因短期波動而迷失。
市場的上行周期不是用來“賭一把”的賭場,而是驗證投資體系的試金石。它會獎勵那些有耐心、有紀律、懂平衡的投資者,也可能誤傷那些追漲殺跌、加杠桿、聽消息的投機者。
短期,做好資產配置的再平衡——
當前權益市場屢創新高,不少投資者的組合中,權益資產的占比或許已經開始偏離最初設定的比例。
此時考慮配置債基或者適當轉向“固收+”基金,并非對權益市場的“看空”,而是對組合風險的理性管理。
長期,繼續擁抱那些真正代表中國產業升級方向的優質資產——
在震蕩中保持定力,在長期中收獲時代的饋贈。
這既是對市場規律的敬畏,也是對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確信。
AI基金投資小助手——對話&菜單欄入口
![]()
風險提示
以上不構成證券推薦。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