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那會兒說誰是猛將,其實都一樣,哪個不是刀山火海里滾出來的,張飛趙云那幫五虎將,個頂個都是狠人,天天腦袋別褲腰帶上打仗,張郃也一樣,官渡,長坂,定軍山,哪一場不是玩命,可他就有那么兩次,眼看就能把對面干掉,手卻停了,一次對著趙云,一次對著張飛,這倆人哪是省油的燈,放走任何一個,你自己的地位都得掂量掂量,他就是沒動手,
![]()
他不是慫,是腦子太清楚知道怎么活,張郃最開始跟的不是曹操,在韓馥那當個軍司馬,后來跟了袁紹,混到個寧國中郎將,盤子挺大,可袁紹那個人,主意正得很,聽不得不同意見。
![]()
張郃當時就說了,曹操糧食快沒了,咱們派點輕騎兵去燒他后路,袁紹直接來一句,我兵多著呢,用你那點小聰明,說白了就是自負過頭,官渡那一把火,烏巢燒個精光,張郃跟高覽一看這架勢,回去也是個死,干脆直接投了曹操,
![]()
降將這碗飯,真不好吃,曹操是明白人,可他手下那幫老兄弟,張遼,徐晃,于禁,誰拿正眼瞧你,心里都防著一手,用你,也盯著你,你想出頭,又不能太出頭,張郃在趙云身上,看到的可能就是自己。
![]()
長坂坡那次,趙云懷里抱著阿斗,后面全是追兵,前面亂糟糟的,曹軍里頭那個晏明,沖上去沒三回合就讓人挑了,趙云連氣都不帶喘的,張郃就趕到了,兩個人打了十幾個回合,誰也沒討到好,趙云馬失前蹄,一下栽進坑里,這要是換個人,長槍往前一送,趙云的故事就到這了,可張郃就愣在那,沒動,他不是下不去手,是不想下手。
![]()
一個降將,最怕的不是沒功勞,是功勞太大,大到主子都覺得你是個威脅,身邊的同僚也嫉妒你,兩頭不討好,剛投奔曹操,根基不穩,這時候殺了劉備手里的頭號大將,未必是好事,曹營那幫老資格只會更提防你,覺得你這人心太狠,哪天風向一變,自己連個退路都沒有,張郃就當沒看見趙云,別人覺得是他反應慢了,其實是他活明白了,
![]()
后來曹操是真器重張郃,這人會打仗,也懂規矩,漢中,潼關,祁山,街亭,哪兒都是硬骨頭,他都能啃下來,張郃這樣的人,一輩子都在證明自己,官渡投降是污點,定軍山守不住是失誤,他得不停地打,不停地贏,跟張飛那一仗,劉備張飛一起打漢中,曹操就讓張郃去頂,一萬人對一萬人,幾十個回合下來,愣是打了個平手。
![]()
張飛都上火了,說你這老小子滑得跟泥鰍一樣,張郃心里有數,跟張飛打成平手,差不多就是他的天花板了,他不會去拼命,張飛打的是一口氣,張郃打的是怎么活下去,命太賤,沒人看得起你,功太高,沒人信得過你,他得留著這條命,給自己留條后路,這事關安全感,
曹操沒了,曹丕曹叡接著用他,張郃官越做越大,征西將軍,封了鄚侯,看著風光無限,其實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諸葛亮北伐那幾年,張郃就是個救火隊員,街亭那邊馬謖丟了,司馬懿讓他去追,祁山剛把蜀軍趕走,又讓他去追,結果一頭扎進埋伏圈,木門道那陣箭雨下來,張郃就死在亂軍里頭,
![]()
史書上就一句話,中箭死了,沒人替他喊冤,也沒人格外悲傷,司馬懿嘴上說著可惜,心里估計松了老大一口氣,太聰明的人,死的時候總是靜悄悄的,張郃算計了一輩子人心,到頭來,最靠不住的就是人心,
![]()
說張郃怕死也不對,他這輩子都在打仗,官渡,漢中,祁山,戰功簿上寫滿了他的名字,他怕的是死得沒個響動,他太懂三國那個時代了,忠臣義士能青史留名,剩下的大部分人,就是史書里一行字,“某某投降,某某戰死”,他不想當那個背景板,他想活得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算計,自己的選擇。
![]()
不殺趙云,不是手軟,是清醒,不跟張飛死磕,不是打不過,是懂分寸,這才是一個老將軍的智慧,天天在戰場上混,能打,但不亂打,能立功,但不搶功,能看清形勢,不攪亂自己的節奏,這不是懦弱,這是活得透徹,
![]()
三國里頭,每個人都活出了一種宿命,關羽死在驕傲上,張飛死在暴躁上,趙云死在忠誠上,曹操死在多疑上,張郃可能就是死在太聰明上,他一輩子都在想怎么活,最后發現,在權力和大勢面前。
![]()
聰明頂多讓你多活一陣子,他不敢對趙云下死手,不是怕趙云,也不是怕曹操,他只是明白,那些下死手的人,自己也活不長,放過趙云,某種意義上,也是放過他自己,最后死在箭下,也算是他的命,亂世里能活得這么明白,已經很不容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