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一個孩子在童年便承受著百歲老人的衰老痛苦,生命在13歲戛然而止。
這便是早衰癥的殘酷現實。但研究發現,那些活過百年的“超級人瑞”體內,竟藏著一把能“逆轉”這種絕癥的鑰匙。
科學家們成功從長壽基因中找到一面“盾牌”,成功延緩了早衰心臟的衰老,為無數被時間詛咒的生命點燃了希望!
![]()
換條路走不修路改修盾
面對如此兇險的疾病,醫學界一直在尋找破解之道。
目前,美國FDA批準的唯一藥物是lonafarnib,它的設計思路非常直接——既然是早老素惹的禍,那就想辦法減少它的產量。
這是一種典型的“清除病根”策略。然而,現實卻很骨感。這款藥物的效果相當有限,而且還會帶來明顯的副作用,讓本已脆弱的患兒承受更多痛苦。
![]()
而科學家們甚至在嘗試將它和另一種名為Progerinin的實驗性藥物聯合使用,但依然是在“清除”這條路上打轉。
而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邱巖博士、保羅·馬德杜教授與意大利IRCCSMultiMedica的安尼巴萊·普卡教授領導的團隊,則徹底跳出了這個思維定式。
他們的靈感,源自那些心血管功能異常健康的百歲老人。他們從這些“超級人瑞”體內,分離出了一種名為LAV-BPIFB4的獨特基因變體。
![]()
而此前的研究已經暗示,這個基因與維持血管彈性、促進血管新生有著莫大的關系。
于是,一個大膽的想法誕生了:能不能用這個“長壽基因”去對抗“早衰基因”?他們的核心邏輯,不再是想方設法去清除已經產生的有害蛋白早老素,而是給脆弱的細胞打造一副堅不可摧的“護盾”,讓細胞學會與這些有害物質“帶病共存”,但功能依舊正常。
![]()
實驗結果令人震驚,也證實了這個新思路的獨特性。當研究人員將LAV-BPIFB4基因導入早衰癥模型小鼠體內后,他們發現,小鼠細胞內的早老素水平根本沒有降低!這說明,這把“盾牌”的作用方式,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攻擊”或“清除”敵人。
它的工作方式更像是一個高明的指揮官。這個基因被導入細胞后,并不直接與早老素正面沖突,而是通過激活細胞內部一個極其復雜的防御網絡,來抵抗早老素帶來的毒性。
![]()
它喚醒了包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通路、強大的抗氧化酶系統以及關鍵的DNA修復機制。這些被激活的通路協同作戰,共同構建起一道強大的細胞保護屏障,極大地增強了細胞對早死素毒性作用的耐受力。
這就像給一艘不斷被炮火攻擊的戰艦,裝上了一面能自我修復的能量護盾,即使攻擊不停,戰艦的核心系統也能安然無恙地繼續運轉。
![]()
從細胞到器官的全面新生
這面“護盾”的防御效果究竟如何?實驗結果表明,它的保護能力是系統性的,貫穿了從微觀細胞到宏觀器官的多個層面,帶來了一場自下而上的“生命重振”。
在微觀世界里,研究人員首先在取自早衰癥患者的人類細胞樣本中進行了體外實驗。他們發現,經過基因治療后,衡量細胞衰老的關鍵指標,如衰老相關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p16蛋白的表達水平,都出現了顯著的下降。這相當于給細胞內部做了一次“凈化”,清除了許多衰老的“分子垃圾”。
![]()
接著,在攜帶LMNA突變的早衰癥小鼠模型上,這種改善變得更加直觀。單次注射LAV-BPIFB4基因后,小鼠心臟中衰老細胞的數量明顯減少。
更重要的是,組織層面的“疤痕化”趨勢被有效遏制了。無論是人類細胞實驗中膠原蛋白的過度產生被控制,還是小鼠心臟組織中纖維化程度的明顯減輕,都指向同一個事實:這面“護盾”成功阻止了器官因持續損傷而變硬、變脆的進程。
而最令人振奮的,還是宏觀器官功能的“活力重現”。
![]()
在早衰癥小鼠身上,最致命的問題之一就是心臟功能衰竭。實驗觀察到,經過治療的小鼠,其心臟的舒張功能得到了顯著改善。所謂舒張功能,就是心臟在收縮泵血之后放松并重新充盈血液的能力,這對于維持血液循環至關重要。
研究發現,LAV-BPIFB4基因促進了心臟內部微小血管的新生,相當于為疲憊的心肌重新鋪設了密集的“后勤補給線”,改善了心肌的血液供應。從分子修復,到組織抗纖維化,再到器官功能重振,這條環環相扣的證據鏈,有力地證明了“護盾”策略的強大實戰效果。
![]()
一把鑰匙想開兩把鎖
這項發表于《信號轉導和靶向治療》期刊的研究,無疑為早衰癥患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然而,將這面神奇的“護盾”從實驗室帶到病床前,依然需要翻越“三座大山”。
第一道坎,是遞送工具的革新。目前實驗中依賴的病毒載體,雖然高效,但始終存在引發免疫反應等安全隱患,直接用于人體治療風險不小。研究團隊正在積極探索基于蛋白質或RNA的全新遞送方法,力求找到一種更安全、更溫和的“快遞”方式。
![]()
第二道坎,是對干預時機的精準把握。早衰癥的病程進展極快,一旦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治療效果便會大打折扣。因此,建立更完善的早期診斷和基因篩查體系,在生命之初就進行干預,顯得尤為關鍵。
第三道坎,則是作用持久性的驗證。單次治療的效果究竟能維持多久?是否需要定期“加固”這面護盾,或者與其他療法聯合使用?這些問題都需要更長期的研究來回答。
![]()
盡管挑戰重重,但這項研究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早衰癥這一種罕見病。正如邱巖博士和普卡教授所強調的,它為我們對抗普遍性的衰老相關疾病,描繪了一幅廣闊的未來藍圖。
結語
傳統的衰老干預思路,大多聚焦于阻斷或清除某個有害的靶點。而LAV-BPIFB4基因療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哲學——激活人體內源性的保護機制,增強自身的抵抗力。
![]()
這種“借力打力”的策略,對于攻克那些困擾著全球數億老齡化人口的年齡相關心血管疾病,可能同樣有效。這把從百歲老人那里“借來”的鑰匙,或許不僅能打開治愈早衰癥的大門,還能為更廣泛人群的健康長壽,開啟一扇全新的窗戶。
目前,研究團隊正全力以赴,優化遞送系統,并滿懷希望地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啟動針對早衰癥患者的小規模臨床試驗,力爭早日將這面“借來的盾牌”,鍛造成能為患者帶來真實希望的生物制劑藥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