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1省份去年人口出生率數據公布,11個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正增長,其中去年廣東的人口出生率達8.89‰,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10萬人,是廣東連續(xù)七年成為第一生育大省。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2024年人口數據打破了此前輿論場的悲觀預期:全國出生人口達954萬人,較2023年增加52萬人,這是自2017年以來我國出生人口首次實現回升,人口總量降幅也同步收窄69萬人至139萬人。此前,網絡上普遍流傳“2024年出生人口將跌破900萬”的預測,甚至有極端觀點認為會降至800萬以下,但官方數據用52萬人的增長幅度,印證了我國人口發(fā)展的韌性與樂觀態(tài)勢。
令人困惑的是,與出生人口回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僅為610.6萬對,較上年下降20.5%,創(chuàng)下近年來新低。不少人直觀感受到身邊醫(yī)院的婦產科不再門庭若市,部分地區(qū)甚至出現婦產科科室收縮、關停的現象。為何在結婚人數持續(xù)下滑的背景下,出生人口反而實現增長?答案藏在我國31個省份的生育差異之中——并非所有地區(qū)都面臨生育意愿低迷的困境,而是呈現“強者愈強、弱者亦強、中間承壓”的不均衡格局。
![]()
數據顯示,2024年出生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別為廣東、河南、山東、四川、河北、江蘇、廣西、貴州、浙江和云南,這十個省份的新生人口總量占全國比重高達58.6%,意味著剩余21個省份僅貢獻了不到四成的出生人口。這種高度集中的分布特征,直接推動了全國出生人口的整體回升。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十大“生育主力省”呈現出鮮明的兩極分化特征:既有廣東、江蘇、浙江這樣的經濟發(fā)達省份,也有貴州、廣西、云南等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滯后的地區(qū),而那些經濟水平居中的省份,反而成為生育意愿的“洼地”。
作為連續(xù)7年的第一生育大省,廣東2024年出生人口達113萬人,較上年增加10萬人,連續(xù)五年成為全國唯一出生人口超百萬的省份,其秘訣在于龐大的年輕流動人口基數與相對濃厚的生育文化氛圍,粵東潮汕、粵西湛江等地的傳統(tǒng)生育觀念與流入人口的婚育需求形成疊加效應。。同樣屬于經濟發(fā)達陣營的江蘇、浙江,也保持著較高的生育活力。為何這些經濟強省沒有陷入北京、上海那樣的低生育率困境?關鍵在于生育成本與文化觀念的差異。以上海為例,其0-17歲孩子的平均養(yǎng)育成本高達101萬元,住房、教育、醫(yī)療等直接成本與就業(yè)機會成本相互疊加,嚴重抑制了生育意愿,2023年總和生育率僅為0.6,逼近世界最低水平。
![]()
而廣東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圖景:珠三角地區(qū)“零彩禮”習俗普遍,年輕人對結婚住房的要求更為靈活,租房結婚或返鄉(xiāng)建房的接受度高,大幅降低了婚姻與生育的物質門檻。同時,廣東強大的產業(yè)體系吸納了大量年輕勞動力,“藏富于民”的經濟生態(tài)與深厚的宗族文化相結合,形成了“想生”與“敢生”的雙重動力。
與經濟發(fā)達省份形成呼應的是,貴州、廣西、云南等西部地區(qū)的生育意愿同樣強勁。2024年貴州出生率高達10.74‰,位居全國前列。這些地區(qū)的生育動力主要源于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與政策支持:外出務工收入成為結婚生育的重要經濟基礎,而地方政府推出的育兒補貼、托育服務等政策,進一步降低了多孩家庭的養(yǎng)育壓力。這種“低成本+政策激勵”的模式,使得二胎、三胎在這些地區(qū)成為普遍選擇,與中等收入群體面臨的“想生不敢生”形成鮮明對比。
![]()
中國社會科學網的研究揭示了這一現象的深層邏輯:不同收入群體的生育決策存在顯著異質性。中等收入群體兼具教育投資競爭的意愿與能力,傾向于“少生優(yōu)教”策略,而低收入群體因發(fā)展空間受限、高收入群體因經濟底氣充足,生育意愿反而更高。那些經濟“不上不下”的省份,恰好集中了大量中等收入群體,他們面臨著房價高企、教育內卷、托育資源不足等多重壓力,成為生育意愿最低的群體。
從全國層面看,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并非偶然,而是生育支持政策逐步落實、生育意愿累積釋放與龍年生肖偏好共同作用的結果。盡管全國人口總量仍呈負增長態(tài)勢,但出生人口的逆勢回升傳遞出積極信號。這一數據背后,既展現了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帶來的生育分化,也為未來生育政策的優(yōu)化提供了明確方向:降低生育、養(yǎng)育、教育成本,完善托育服務體系,針對不同區(qū)域、不同收入群體制定差異化支持政策,才能進一步釋放生育潛力。
![]()
從連續(xù)7年下降到首次回升,2024年的954萬新生人口,不僅打破了悲觀預期,更讓我們看到中國生育格局的多元活力。從廣東的經濟文化雙驅動,到西部省份的政策成本雙支撐,區(qū)域差異背后是生育決策的復雜邏輯。未來,唯有持續(xù)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破解中等收入群體的生育困境,才能實現人口高質量發(fā)展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良性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