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對全球核武器力量進行了排名,其中英國竟被排在了朝鮮之后,這多少讓人有些費解。同時,大家也好奇,按照他們的排法,中國會排在第幾位呢?
美國知名的軍事刊物《軍事觀察》發表了一篇文章,對全球15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進行了排名和分析。不同機構對世界核力量的排名各有不同,其中有兩三家機構的排名相對權威,《軍事觀察》便是其中之一。通過它的排名,我們可以了解美國對核力量的認知角度,以及他們對中國等國家的看法。
![]()
《軍事觀察》的排名方式頗為特別,它并非單純依據核彈頭的數量,而是綜合考慮了核投放載具等多方面因素。此外,一個國家對核武器的掌控權,即是否擁有完全自主的核能力,也是重要的排名依據之一。
在具體的排名方法上,它并非簡單地列出一個大名單,而是將各個擁核國家分為了四個不同的梯隊。這種劃分方式有其合理性,因為一個國家不僅要有核武器,還要具備投送能力。比如,即便擁有一顆原子彈,但如果無法投送或投送距離有限,那么其核威懾能力將大打折扣。
有一種說法頗為有趣:早在1966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但此后近五年,聯合國對中國并未有太大反應。直到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這標志著中國擁有了大型運載火箭和遠程投送能力。
![]()
1971年10月26日,聯合國正式恢復中國的合法席位。雖然這種說法是否因此原因所致,我們不得而知,但它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有其道理。因此,有人戲稱中國當代歷史只有兩段:1966年10月16日之前和之后。
回到核武力量排名的話題上,根據《軍事觀察》的排名,美俄無疑毫無懸念地排在第一梯隊。美國在潛射與空射能力上表現出色,而俄羅斯則在陸基能力上更強。盡管在投送能力上美國略勝一籌,但根據《軍事觀察》的排名原則,它們仍被并列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則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鮮,但令人意外的是,英國并未被列入其中,反而被排在了第三梯隊。
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但如果我們仔細審視《軍事觀察》的排名角度和依據,就會發現這其實也在情理之中。因為英國在核武器方面并未實現完全自主,它沒有陸基和空基的發射能力,只能依靠核潛艇進行發射,而且其潛射導彈還是從美國購買的“三叉戟2”。相比之下,朝鮮雖然只有陸基發射能力,但與英國在載具方面也相差無幾。
![]()
關于英國的核武器使用,有傳言稱英國的發射密鑰掌握在美國手中。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言,并非事實。從技術角度來說,英國仍然可以獨立發射其導彈,但只能用于打擊北約歐洲司令部所指定的目標。由于北約基本上由美國控制,因此英國的核力量實際上是美國核力量的補充,英國并未實現完全的核自主。因此,將英國排在朝鮮之后,也并非毫無道理。
《軍事觀察》將中國排在了第一梯隊,與美俄并列。盡管美俄的核力量強于中國,但《軍事觀察》認為,當一個國家已經具備足夠的核威懾能力,并且擁有三位一體的發射打擊能力時,就已經足夠了。在此之上再去疊加數量,并沒有更大的軍事意義。我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曾主動公開過核彈頭的數量為250枚,此后便再也沒有公開過。
![]()
幾十年來,西方一直以這個數字為基礎進行各種推測,有的說我們現在已經有500個核彈頭,也有的說已經有1000個。但按照《軍事觀察》的排名依據,數量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排名依據了。因此,中國當之無愧地屬于第一梯隊。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要想在世界舞臺上立足,首先要做到獨立自主;其次,手里一定要有硬家伙,即強大的軍事實力。現在有一個傳說,雖然真假難辨,但其中所說的內容還是有道理的。
據說有一次開會時,有人提出疑問:“我們花那么大的代價去發展核武器,是不是有這個必要?”當時在場的錢學森同志一針見血地回答道:“如果沒有原子彈,我們今天就沒資格坐在這里開會。”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核武器對于國家安全和國際地位的重要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