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
《——【·前言·】——》
你聽說過"誅九族"吧?在古代,這已經是最重的刑罰了,連坐制度下株連九族,簡直是滅族滅門的終極版本。
可明朝有個硬骨頭大臣,面對皇帝威脅說要滅他九族,居然硬氣回懟:"有本事你就滅我十族!"
結果他真的被滅了十族,八百多人因他一句話喪命。這位剛烈忠臣到底是誰?他為何如此剛烈,甘愿讓自己和家族背負如此慘重代價?
![]()
奪嫡大戲:朱棣的不擇手段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早逝,按理說皇位應該傳給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果然,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隨后朱允炆順利即位,是為建文帝。這本是順理成章的繼位,卻讓燕王朱棣心里不爽。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一直認為自己比侄子朱允炆更有資格當皇帝。
![]()
朱棣在北平(今北京)鎮守多年,軍事能力出眾,手下兵強馬壯。建文帝登基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開始削藩,先后廢除了幾個叔叔的王位。
朱棣見狀,知道自己遲早也會被收拾,便先下手為強,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于1399年發動了"靖難之役"。
經過長達四年的戰爭,朱棣最終攻入南京,奪取了侄子的皇位。
有傳言說建文帝在宮中縱火自焚,也有說法是他逃出宮外當了和尚。無論如何,朱棣成功篡位,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史稱明成祖,年號永樂。
![]()
方孝孺:寧死不屈的錚錚鐵骨
在這場權力更迭中,有一位名叫方孝孺的大臣,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得力助手和堅定支持者。
方孝孺出身寒微,卻學識淵博,品行高潔,在士大夫階層中威望極高。他曾任翰林院修撰、禮部侍郎等職,深得建文帝信任。
方孝孺不僅才華橫溢,更是氣節過人。他從小就學習儒家思想,特別推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價值觀。
![]()
在他心目中,君臣之義至高無上,一旦確立了忠誠的對象,就絕不背叛。
朱棣攻入南京后,許多原本效忠建文帝的官員紛紛投降,但方孝孺卻堅決不屈。
朱棣本想殺了這個頑固的家伙,但他的謀士姚廣孝卻勸阻說:
"方孝孺在士人中威望極高,若立即殺他,恐怕會激起天下讀書人的反感。不如先軟禁起來,看能否說服他為陛下所用。"
![]()
朱棣聽從了這個建議,暫時將方孝孺關押起來,沒有立即處死。
他心里打著如意算盤:如果能夠爭取到方孝孺的支持,那將大大增加自己即位的合法性。
畢竟,連建文帝的心腹都歸順了自己,還有什么人敢說自己不是正統?
![]()
"幫我寫詔書":朱棣的致命請求
奪取皇位后,朱棣需要發布即位詔書,向天下宣告自己合法繼位的理由。
按照慣例,這種重要文書應當由地位最高、文采最好的臣子撰寫。朱棣想到了方孝孺,便命人將他帶到面前,要求他起草即位詔書。
朱棣先是好言相勸:"方卿,你是當朝第一才子,朕非常欣賞你的才華。只要你為朕寫一道即位詔書,不僅既往不咎,還會重用你,讓你官居高位,富貴榮華。"
![]()
方孝孺面無表情地回答:"陛下若要我寫,只能寫'燕王歸藩'四個字。"這意思是說,朱棣應該回到自己的封地,而不是篡奪皇位。
朱棣大怒,但仍然壓住火氣:"方卿,你要知道,朕是奉天承運,順應民心才即位的。建文帝荒淫無道,殘害功臣,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朕起兵靖難,正是替天行道。"
![]()
方孝孺冷笑一聲:"陛下此言差矣。建文帝勤政愛民,削藩只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減輕百姓負擔。陛下起兵造反,實為大逆不道。"
朱棣見軟的不行,便來硬的:"方孝孺,你別敬酒不吃吃罰酒!朕可以既往不咎,但你若執迷不悟,不僅自己性命難保,還會連累家人!"
方孝孺正色道:"我方孝孺寧可死,決不為篡逆者效力!"
![]()
十族滅門:史上最嚴酷的株連
朱棣被方孝孺的態度激怒,大聲威脅:"你再不聽話,朕就要滅你九族!"
方孝孺不但不懼,反而挺直腰桿說:"有本事你就滅我十族!"
這下,朱棣真的怒了。
在古代,最嚴重的株連也只到九族(父族四族: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母族三族:母親、外祖父母、舅父;妻族二族:妻子、岳父母),方孝孺竟然要求"十族",簡直是公然挑釁皇權。
![]()
朱棣咬牙切齒地說:"好!既然你要十族,朕就成全你!"于是,他下令增加"師族"(即老師和同窗)為第十族,誅滅方孝孺十族。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一次株連事件。
據記載,因方孝孺一人之故,共有八百余人被殺,其中包括他的親友、師長、同學,甚至是與他有些許關聯的人。
![]()
更令人發指的是,方孝孺被處以最殘忍的剮刑,即所謂的"千刀萬剮",身體被一刀一刀割掉,直至死亡。
據說,行刑前,劊子手問方孝孺:"你可后悔?"方孝孺大笑道:"我方孝孺死不足惜,只恨未能手刃篡賊,以報國恩!"隨后,他慷慨就義,至死不屈。
![]()
"忠臣"還是"愚忠"?歷史的爭議
方孝孺的事跡在歷史上引起了巨大爭議。
支持者認為他是忠貞不渝的典范,堅守節操,寧死不屈,體現了古代士大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品格。
在明朝后期,方孝孺被視為忠臣楷模,許多官員以他為榜樣。
但也有人質疑方孝孺的行為是否值得。
![]()
他一人之剛烈,導致八百余人喪命,這樣的代價是否太過沉重?如果他選擇屈服,或許能夠保全這么多無辜性命。
在現代人看來,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極端做法,或許有些"愚忠"。
朱棣在平定天下后,雖然對方孝孺等建文帝舊臣痛下殺手,但在其他方面卻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
![]()
他遷都北京,營建紫禁城,派鄭和七下西洋,修纂《永樂大典》,使明朝國力達到頂峰。
然而,他篡位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這或許就是他為何對方孝孺如此痛恨的原因——方孝孺的存在,就是對他非法篡位最大的諷刺和挑戰。
![]()
《——【·結語·】——》
方孝孺的故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什么是真正的忠誠?為了堅守原則,值得付出怎樣的代價?在生死抉擇面前,是堅持氣節重要,還是保全性命要緊?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只能由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判斷。
方孝孺用生命詮釋了自己的選擇,無論后人如何評價,他那錚錚鐵骨,已經永遠銘刻在中國歷史的豐碑上!
參考資料:《明史·方孝孺傳》、《明太宗實錄》、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明朝通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