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墓志銘(散文詩二章)
作者/童光紅
【作家/詩人風采】
![]()
★童光紅,男,與明太祖朱元璋同鄉,草根寫手,從不以詩謀錢財,也不以詩求沽名,更不以詩乞點贊,生性澹然,忌約束,偏愛散文詩,追求生活的真,堅守心靈的善,執著筆下的美。曾有作品發表在《滁州日報》《散文詩選萃》《黃河詩報》《中華詩詞報》《南疆詩刊》《橄欖綠詩刊》以及《遼寧散文詩》等。近期作品主要散見于《當代文學家》《現代詩歌網》《詩藝國際》《神州散文詩》《詩博刊》《散文詩精選》《安徽詩歌》《中國詩歌網》以及《中國作家網》等網絡公眾平臺。
![]()
【作家/詩人作品】
我的墓志銘(散文詩二章)
文/童光紅
1
我躺進十月的土坑時,手里攥著半塊陶片。
那是我二十年前在河灣撿的,釉色早被流水磨成淡青,像片凝固的云。如今陶片貼著掌心,體溫滲進陶土的紋路,倒像是我把自己揉進了更古老的器物,那些未燒透的孔隙里,還藏著少年時寫廢的詩行。
墓碑是一塊削平的卵石,沒刻名字。
風經過時總帶著松針的響,替我念那些散在野地里的句子。
草葉從碑腳鉆出來,細莖上凝著露,每一滴都映過我伏案的側影:燈芯草編的燈盞,墨汁在粗紙上洇開,像黑蝴蝶撞進晨霧。現在蝴蝶停在草葉間,成了露珠里的影子。
有人來添土,鐵鍬碰響地下的根須。
我聽見了,卻不必應。
那些被我寫過的野薔薇、老井臺、曬谷場的炊煙,早把根扎進我的骨縫。此刻它們正沿著泥土向上生長,把我的體溫傳給每一片新葉。蚯蚓翻松的土窩,是我未完成的韻腳;田鼠銜走的草籽,會在某個春天發芽,長成標點,替我斷開長句的呼吸。
暮色漫上來時,土包上的草葉沙沙響。
不是告別。
是文字在泥土里扎根的聲音。
2
月光落進墓穴時,我看見自己的影子浮在草尖上。
那影子很輕,像句沒寫完的詩,懸在野菊和狗尾草之間。遠處傳來夜鳥的啼,尾音抖落幾粒星子,落在我眼睫上,原來人死后,眼睛會變成承接星光的容器。
我記得年輕時總在秋夜看天,數那些模糊的光斑。那時以為星群是遠方的火,后來懂了,每顆星都是墜落的火焰,在黑夜里重新學會燃燒。
此刻我躺在地下,終于成了星群的一部分:我的注視不再受限于眉骨,而是散在風里、水里、路人的嘆息里。
有孩子蹲在碑前畫螞蟻,鉛筆尖在泥地上劃動。我認出那線條,像自己當年學寫字時的手顫。
孩子的母親在旁說:這地方安靜,適合想事情。
我忽然笑了,原來被記住的模樣,是有人帶著空白的心來,又帶著裝滿星光的行囊走。
雨落過幾場,墓碑上的苔蘚綠了。
那綠不是褪色,是時光在刻字。
我感覺自己的姓氏正在苔蘚里生長,每一片葉紋都藏著一個詞:關于春汛漫過舊橋,關于母親納鞋時頂針的輕響,關于所有未被說盡的、卻永遠不會消失的溫柔。
夜更深了,星群在我眼底流轉。
我知道,當最后一個來看我的人離開,當草葉再次覆蓋碑石,我的生命才真正開始,不是作為肉體,而是作為風里的回聲,作為被人想起時心頭一熱的震顫,作為大地收藏的、永不失效的詩箋。
2025.10.25
![]()
~~~~ 詩藝國際 ~~~~
文學殿堂,文友棲園
不忘詩心,砥礪前行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攜手并肩,與時共進
歡迎長期賜稿,再現詩意生活
傳統詩、詞、曲、賦,現代詩歌
譯詩,詩評,詩配畫
文學理論
散文,隨筆,雜文、小說
來稿請寄:153811241@qq.com
無限精彩,盡在【詩藝國際】平臺!
長按&掃碼即可關注
~關注,是一種支持;分享,是一種美德~

???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不忘詩心,砥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