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赤水河畔丹桂飄香,醬香輕揚。10月26日,赤水市凱晟國際廣場人聲鼎沸,2025年赤水市醬香酒節暨乙巳年祭河大典在此隆重舉行。這場集文化傳承、產業展示、合作簽約于一體的盛會,不僅延續了對赤水河的敬畏與感恩,更勾勒出赤水產區在白酒行業轉型期的突圍路徑。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秦書堯、貴州省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黃平出席致辭,遵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赤水市委書記汪能科致開幕辭并宣布活動啟動,政企學界代表齊聚,共話赤水醬香發展新未來。
1
1
從“融合”到“深化”,
2025年大典三大亮點凸顯
回望2024年甲辰年祭河大典,將祭河儀式與醬香酒節深度綁定,以“靈河取水、迎接圣水、敬獻花籃、分澤圣水、新酒開釀”五大環節喚醒傳統,同步啟動優秀酒師表彰、推廣大使聘任,初步搭建“酒+文化+旅游”的融合框架——當年赤水產區產能已從2020年的1萬千升躍升至5萬千升,“一園兩區”產業布局落地,30余個醬酒品牌初成梯隊,為產區發展奠定基礎。
而2025年乙巳年大典,則在“深化融合、強化落地”上實現新突破,三大亮點值得點贊:
![]()
一是儀式內涵升級,文化表達更具沉浸感。不同于2024年開場舞《幸福灑滿赤水河》的生活化表達,今年以氣勢恢宏的《千古赤水》拉開帷幕,舞蹈融合丹霞地貌、竹海生態、釀酒古法等元素,直觀呈現赤水“山水釀好酒”的底蘊;祭河儀式精簡為“靈河取水、迎接圣水、敬獻花籃、典禮祭水”四大篇章,同時新增《赤水河賦》朗誦環節,以文字鐫刻赤水河“英雄河、生態河、美景河、美酒河”的四重身份,讓文化傳承更具儀式感與敘事性。
二是酒旅融合從“探索”到“落地”,試點與線路雙驅動。2024年赤水已提出“景區三服務”“布局精品酒莊”的構想,而今年則邁出實質性步伐:現場為貴州遠明中厚酒業、貴州貴福酒業頒發“赤水市酒旅融合試點單位”牌匾,明確試點企業需打造“釀造體驗+住宿休閑+文化展示”的復合型酒莊;貴州長征文化旅游(集團)同步發布“醉丹霞·品醬香”酒旅融合精品線路,呼應“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的發展理念。
三是產業合作“量質齊升”,投資與渠道雙破局。活動現場集中簽署多份合作協議:赤水市政府與貴福酒莊簽訂投資協議;貴州君臺厚醬酒業與貴州若野文旅達成酒旅融合合作;貴州長征文旅集團與遠明中厚酒業、君臺厚醬酒業等6家酒企簽訂酒旅融合戰略合作協議;赤水醬香酒公司分別與福建斯博森機械、浙江聯態科技簽署經銷協議;貴州君臺厚醬酒業銷售公司則與安徽睿昇商貿、安徽安聯君臺商貿達成經銷合作。系列協議的落地,為赤水產區發展筑牢合作根基。
1
2
解碼赤水醬香的“轉型邏輯”與“產區底氣”
![]()
“我們斟滿美酒祭河,不僅是致敬來時路的山河饋贈與發展初心,更藏著我們并肩共渡‘轉型淺灘’、‘渡河’開拓新未來的一片赤誠”,汪能科在現場致辭中這樣講。
作為赤水產區發展的“掌舵者”,汪能科在致辭中多次提及“轉型”與“堅守”,其觀點既錨定赤水特色,也折射特色醬酒產區的突圍思路。他指出:“赤水河不僅浸潤出‘千瀑之市’‘中國竹都’的山水名城,更釀就了一座渾然天成的生態酒莊——‘赤水’二字早已超越地域符號,成為‘醬酒主產區、生態原產地’的品質圖騰,更是‘賣酒向賣生活方式’的鮮活載體。”
這一觀點背后,是赤水對自身核心優勢的清醒認知。從行業角度看,當前白酒產業正從“高速增長的黃金賽道”轉入“深度調整的轉型淺灘”,很多企業面臨“品質認可度不足、品牌聲量微弱、渠道議價能力低”的三重壓力。而汪能科提出的“品質為根、品牌為魂”“硬家底+軟服務”“抓當下+謀長遠”三大策略,恰好切中痛點:
品質層面,赤水產區已通過科學論證,其醬香酒“具備優質醬香型白酒骨架特征,符合典型產出輪次規律,微量成分與知名產區無顯著差異”,且堅守“重點坤沙、限制碎沙、杜絕串酒”的底線,為產區筑牢根基;
服務層面,“一園兩區”提供近8000畝產業用地,5萬千升醬酒產業集群成型,“三個逐一”工作法與“企業之家”增值服務,讓政策落地有速度、企業訴求有回應;
在長遠布局方面,汪書記強調,抓牢當下、謀定長遠。產業調整期從不是“等風來”的觀望期,而是“攢力氣”的黃金窗口期。此刻行動,方能搶占先機,現在蓄力,未來才能破局。要樹立“基酒就是未來”的理念,壯大基酒產量、提升品牌質效,每一分當下的投入,都是未來跨越周期的底氣。要堅持抱團取暖、合作共贏的發展共識,共同拓展全國性銷售渠道、共建醬酒工藝研發平臺、共引醬酒產業鏈企業,把分散的力量擰成抱團突圍的合力,為赤水醬香構建更具韌性的產業生態。
![]()
貴州省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黃平則聚焦產區“從產能擴張到品牌躍遷”的關鍵轉型。他強調:“赤水多年來堅守生態優先,這種敬畏自然的理念,與貴州白酒產業守正創新、新質發展的戰略方向高度契合。”針對赤水產區的未來,他提出“技術賦能、品牌聚力、產業融合”三大支持方向:聯合高校研發智能釀造技術指導企業工藝優化、幫助赤水實施“醬酒小花”培育計劃,推動赤水納入“貴州醬酒地理標志產品”體系、支持產區打造“赤水河下游醬香白酒黃金產區”公共品牌,助力赤水產區在綠色發展上走得更穩,在品牌建設上走得更遠,在產業升級上走得更快,讓赤水醬香酒成為貴州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1
3
從“量的突破”到“質的躍升”,
赤水書寫特色醬酒產區成長樣本
若以“發展速度”衡量,赤水產區過去五年的成長堪稱“醬酒行業的黑馬”:2020年產能僅1萬千升,2024年已達5萬千升,在建產能同步推進至5萬千升,白酒及配套產業年產值近12億元;從“品牌空白”到“30余個品牌梯次發展”,赤水用五年時間完成了從“醬酒新勢力”到“貴州特色醬酒產區”的身份轉變。
而這份“速度”的背后,是赤水對“差異化路徑”的堅持——不與頭部產區比拼規模,而是以“生態+文化+旅游”構建獨特競爭力。從企業案例來看,這一路徑已初見成效:
![]()
遠明中厚酒業在精進生產工藝與釀酒技藝的同時,持續探索文化傳承新路徑。通過酒旅融合的創新模式,將醬酒生產與文化旅游有機結合,讓游客在參觀體驗中自然而然地了解釀酒文化、感悟工匠精神。
君臺厚醬則走出“酒旅+出口”的雙軌路,一方面與若野文旅合作開發“醬酒民宿體驗套餐”;另一方面依托協會資源拓展東南亞市場,成為赤水醬酒“走出去”的代表。
百年赤水作為傳承近百年的老品牌,通過修復復興古鎮老酒坊、推出“古鎮窖藏”系列產品,將“活酒標”文化轉化為品牌賣點,成為赤水“文化賦能產品”的典型。
![]()
展望未來,赤水產區的潛力不僅在于“量的持續增長”,更在于“質的深度挖掘”。隨著酒旅融合試點落地、海外渠道拓展、智能釀造技術應用,赤水正從“賣酒體”向“賣生態、賣文化、賣體驗”轉變——正如汪能科在致辭中所說:“這條奔流不息的赤水河,不僅是大自然賜予的佳釀之源,更是滋養夢想、通向未來的康莊大道。”生態優先、文化為魂、產業為基,赤水的探索為特色產區提供了“不拼規模拼特色”的發展樣本,或將成為行業轉型期的重要參考。
此次乙巳年祭河大典落幕,但赤水醬香的新征程才剛剛開啟。當丹霞的紅、竹海的綠、醬酒的醇在赤水河谷交融,一個“世界級醬香酒旅目的地”的輪廓,正愈發清晰。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