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七點,我準時走進菜市場。這是我自主擇業回到這個小縣城后,雷打不動的習慣。
“老蘇,今天的芹菜嫩得很,給你留了最水靈的一把。”賣菜的陳大姐老遠就招呼我。我笑著接過,順手幫她搬起一筐土豆。她嗔怪:“你這首長哪能干這個!”我拍拍手上的泥:“啥首長,現在就是個買菜的老蘇。”
![]()
這把芹菜讓我想起二十年前在防空營當排長時,炊事班長老王也常這么喊我:“蘇排長,今天有新鮮芹菜!”那時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駐地,新鮮蔬菜比炮彈還金貴。每次運輸車上來,我都讓炊事班先緊著戰士的伙食。有個新兵因高原反應吃不下飯,我讓炊事班用芹菜炒了臘肉,他竟扒了兩大碗。看著戰士們吃飽后紅撲撲的臉龐,比打了勝仗還欣慰。
如今買菜做飯成了每日“作戰任務”。妻子總笑我:“別人躺平是吃喝玩樂,你倒好,把菜市場當陣地了。”她不懂,這種“躺平”恰恰是部隊給我的財富——在平凡中尋找意義。
記得剛退役時,確實有過迷茫。從指揮千軍萬馬的軍官變成“無業游民”,心里空落落的。第一個月,我天天在客廳轉悠,把沙發坐出個坑。妻子忍無可忍:“老蘇,你要把地板走穿嗎?”
轉機發生在某個清晨。我無意中走進菜市場,聽著此起彼伏的吆喝,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找到了節奏感——這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操練場嗎?
我開始研究菜價波動,像當年分析敵情一樣記錄價格規律;和攤販們交朋友,如同在部隊關心戰士。賣肉的老張兒子考上大學,我幫他參考志愿;賣魚的小李夫妻吵架,我當了回“調解員”。菜市場成了我的新“轄區”,煙火氣里照樣能踐行“為人民服務”。
最讓我得意的是組織了“菜市場聯防隊”。去年冬天,市場連續發生盜竊,我憑著在部隊搞安全工作的經驗,帶著幾個年輕攤主布控,三天就逮住了嫌疑人。派出所要給表彰,我婉拒了:“這是老本行。”
現在每天買完菜,我都要到市場角落的老茶館坐坐。這里是我的“情報站”——誰家有什么困難,哪里需要幫忙,都能在這里聽到。上周聽說賣菜的老陳生病住院,我悄悄組織攤販們輪流幫他看攤子。老陳出院后紅著眼圈說:“老蘇,你來了之后,咱們市場像個大家庭了。”
坐在茶館里抿著三塊錢的花茶,想起在政治部時喝的幾百塊的茶葉,反而覺得這杯更香。不是茶好,是心境變了。從前帶兵是責任,現在幫鄰是情分,本質上都是在做人的工作。
昨天遇到老部隊的戰友來出差,他羨慕地說:“老主任,你這躺平生活太滋潤了。”我給他續上茶:“這不叫躺平,叫轉移陣地。以前守邊防是保衛國家,現在守菜市場是守護生活,都是光榮使命。”
是啊,真正的“躺平”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在平凡生活中找到新的奮斗方式。就像這把芹菜,在高原它是戰士們的維生素,在菜市場它是老百姓的一日三餐,都很重要。
走出菜市場時陽光正好,手里的芹菜翠綠欲滴。這條路,從雪域高原走到煙火人間,從蘇副主任變成老蘇,變得是身份,不變的是那份永遠在“服役”的心。
回到家,妻子在廚房忙碌。我舉起芹菜:“報告指導員,今日任務完成!”她回頭一笑:“貧嘴!快來幫忙。”
看,這就是我的“躺平生活”——在另一個戰場上,繼續當一個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