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書按:庫存書一定是爛書嗎?可以肯定的說:不是。書在經過暴力運輸后會成為庫存書,讀者拆了塑封退貨的書會成為庫存書,書店展示樣書也會成為庫存書......連《what if》這樣的暢銷書長銷書竟也會出現在今天這篇文章中。而一旦書積壓在倉庫,眾生平等,化漿成了大家共同的結局。可對于有些書來說,不該如此。
11.14-11.23日,我們將聯合西單更新場舉辦一場“不暢銷”圖書市集,市集的主角就是這些庫存書和殘書。今天的推文講述的是一位編輯庫房選書的心路歷程,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這篇文章消除一些大家對“清庫存”的誤解。最近小伙伴們正在從征集到的幾十個庫存書單中篩選書目,仿佛也在進行一場線上庫房選書。

即將年底,公司開始盤庫。要將退換貨、活動樣書等分品類清點好,殘書拉去化漿,可修書整理入庫。
當然,一開始我們并未意識到這是多么大的工程。大家都是被隨機指派過來的,據說“沒有什么體力活。”所以大家都樂呵呵地來了(起碼我是這樣的),甚至還帶了份稿子準備晚上看,盤庫的時候還準備在腦海里揮灑筆墨,想個精彩的出版方案……
事實證明,我們對盤庫的運動量還一無所知。當第一天盤庫結束時,我們扶著要散架的老腰,大徹大悟:沒有什么體力活=只有體力活。
![]()
這樣高的書堆大概有七八十垛
新手盤庫:痛心疾首
我們是周二中午到達大庫房的。庫房在河北的一個小鎮上,從公司出發驅車大概兩個小時。過了很久,汽車拐進了一條窄窄的水泥路,城市已經被我們甩在了身后。一邊的樹林里冒出一群羊,另一邊的樹林里還有雪,遠處還有扛著耙子的老婆婆和挖石油的“磕頭機”。再一拐,就來到了庫房的大院。此時已經將近十一點,大家也沒歇息,直接興高采烈地去盤庫了。
![]()
我們的小隊長畫的流程圖
當時,大家還不熟悉流程,也沒弄清楚殘書的標準。只要是書脊和邊角有磕碰的,都一律歸為了殘書。因為據庫房小哥說,但凡有磕碰,都是不會給讀者發貨的。
這批書本來就是遭了好幾趟物流運輸的罪。這樣苛刻的要求下,整理出來的完好無損的書寥寥無幾,大多都有磕碰和磨損,或者封皮有點臟。看到這么多書都要被拉去化漿,大家頓時一片哀號。
![]()
剛打開第一垛散書
抱著這樣可惜的心情,上午我們的整書速度很慢,發現一本書,大家就要湊一起好好探討一下,這書能否歸為好書。生怕一個誤判,就讓它走上輪回之路。
從被簽下選題、翻譯、編校再到遞社下印,有些成人書的周期幾乎要一年,甚至更久。怪不得別人都說編輯一本書如同生娃,真的是懷胎十月啊。如果在這堆殘損書里看到自己編輯的書,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如果還是一個自己喜歡的選題,那恐怕更要懷疑人生了。
![]()
同事小姐姐給書擦完灰,還要仔細檢查下
![]()
我們還沒意識到整理這堆七零八落的書有多麻煩
![]()
看到梵高質問的眼神
后來改了標準,我們才松了一口氣。只有嚴重磨損的,甚至書脊散架的才歸為殘書,等待被化漿。于是,我們又重新整理了一遍,將書按品類分好,再搬到庫房。
雖然我們只是在幾個書堆里來回走動,一天下來,微信步數居然也有八千多步,在工作日的排行榜上遙遙領先。
到了晚上,來到小鎮上唯一一家快捷酒店,累得不行,本來還想玩會兒手機再睡覺,可是,眼睛都睜不開了,直接倒頭就睡。終于,在一天的體力勞動后,熬夜冠軍如愿達成了早睡目標。
![]()
小鎮上唯一一家快捷酒店,里面燈光很詭異
![]()
經歷了地漏堵塞,同事發現梳子還沒有齒
熟練女工:沒有感情
第二天,早上七點多集合出發去庫房,路上還有大霧。
![]()
我們有氣無力地吃完早飯,腰里像插了鋼板一樣,整個人都蔫掉了
費力地分書、搬書,忙活了好久,太陽終于露面了。在這個過程中,見到了不少缺了外封的書,它們袒露出素凈的內封,反而更有質感了。
![]()
陽光照在書封上,真的有蘇醒的感覺
![]()
意外地和木托盤很搭
部分殘書的內頁、附贈的明信片、外封散落一地。可能它們曾經擺放在書店最顯眼的位置,可能它們曾出現在某場書展中,或者可能它們被人下單購買,又因為某些原因被退回……
總之,這些書現在躺在露天的架子上,蒙著塑料布,風吹日曬,像野草一樣。
![]()
一開始還以為這是一顆心臟
![]()
書里附贈的明信片,紙質厚實,可以直接裝裱的那種好
![]()
很喜歡的一本書,航拍照片非常震撼。外封也很有設計感
![]()
市場的篩選面前,無人幸免
這次,我們的速度明顯加快了。比起剛來時的心痛,大家不再糾結,掃過一眼,便知是不是殘書,殘書堆越壘越高。為了效率,大家沒時間對著某本書傷春悲秋。
不過,晚上工作結束后,殘書堆就成了大型真香現場,大家打著閃光燈撿破爛,想找找里面有沒有自己心儀的書,還互相安利了起來。
殘書大審判
最后一天到了,我們這批盤庫小分隊終于迎來了解放日。
盤庫雖然累,卻能真切地感受到一本書好賣與否、還有哪里能改進。
畢竟,搬書累成狗的時候,看到怎么也整不完的殘書,也忍不住責怪它們:雖然你很可憐,但你也得想想自己為什么是殘書?!
造成圖書“傷殘”的罪魁禍首是物流運輸。
不過,精裝書真的太容易磕碰了,稍不小心就破了相。起初精裝書都是為了收藏,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書都變成了精裝,拿在手里沉,放在家里占地方。看著那些破相的精裝書,自己心里也在嘀咕:一本書真的有必要做精裝嗎?真的有必要做這種尺寸嗎?
當然也不由得編輯自己決定,這往往和成本、定價掛鉤。這幾年,各種打折促銷讓出版公司不得不在夾縫里找利潤,為了讓一本書在大眾視野里多停留幾秒,也許只好做足形式感,增加提高定價的砝碼。
此外,過度包裝的書似乎總被剩下。這里的“過度包裝”特指那些沒有新意的包裝形式,讀者拿到手上可能只會感覺到要多拆一個包裝袋。而這樣的書,大多是因為內容實在單薄,所以才只好在形式上搶救一下。
![]()
![]()
終于解決掉一盤比人還高的書垛
還有一些跟風的選題,現在印出來了也無人問津,時效性很強,熱度一過,大家也不再有興趣。這種書往往也沒有什么內容,同質性還很高,既然挑哪家的都一樣,大家當然挑最有名的。
里面也有不少自己以前覺得還不錯,但賣得不甚樂觀的書。后來自己認真再看,有些書裝幀設計高標準、紙張用得也足夠好,但內容似乎還不夠完美,尤其是傳遞到讀者那里的信息。比如外版書經常被詬病的翻譯腔;只能代表很小一部分人喜好的選題,而這部分人是否真的會買這樣一本書還要打個問號;定位不準確,包裝偏離了內容等等。
對于內容不錯,但仍然積壓在庫房中的這部分書,很多是“無用之書”,沒有太多明顯的功利性,對讀者要求比較高。如果因為內容好,就對它們的銷量抱太高期待,也不現實。但是對于圖書品牌來說,這類“賣不好也愿意做”的書里藏著品牌的理念。而且,對內容有正確的判斷,愿意細水長流地耕耘的話,不見得是賠錢的。
這類書一般只有依靠評獎才能有點兒小小的水花。所以,圖書評獎類的平臺特別重要,不會被市場左右,為大眾甄別出值得讀的好書,將好書注入每個城市的圖書館等公共空間,讓十八線小縣城的借閱室也不僅僅是教輔的天下。
雖然這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景,但是,其實能看到閱讀推廣從無到有再到興起的狀態。閱讀推廣人更多了,圖書評獎也多了,即使在村里也能上網下單喜歡的書。只是這一切還沒有完全整合、協作起來。如果大家是朝著提升大眾閱讀水平的方向去的,達成愿景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機構難免受困于經濟成本、利益問題,所以政府協調的角色特別重要(扯遠了,感覺自己重回大學寫論文了)。
后記
不知道有沒有人對盤庫這件事感興趣,如果直播盤庫,好像也挺有趣的,想必彈幕里也能聽見一片哀號。
殘書雖然有瑕疵,但你如果“認領”了它,那就是屬于你獨一無二的印記。想象一下,你在直播間看中了一本書,就是左上角有磕傷,還沒有外封的那本,為了不讓它被扔進化漿的殘書堆,你救它一命,瞬間,這個層次就不一樣了(哪個買殘書的好心人是圖便宜呢,大家還不是日行一善)。估計也沒什么利潤,但也算是一場營銷活動。
(隨口一說,別當真……)
說到這里,我也只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小透明而已,只是記錄一下盤庫經歷,開開腦洞。
看完倉庫積壓的庫存書、磕碰磨損的殘書堆,心里也會默念,如果做出來的書有一天也不幸來到這里,希望看到時,不會覺得這本書浪費了紙。如果更幸運一點,大部分人認可它,小部分人喜歡它,也挺好(有理想但沒野心的愿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