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強制接管中支安世半導體引發的連鎖反應,中國的反制生效了,歐洲車企遇到芯片危機問題。
面對記者“荷蘭行為是否愚蠢”的追問,荷蘭的首相是堅持主張相關的舉措“非常明智”,并且還聲稱原因是企業的“CEO管理不善”。
但是現實中這一個操作已經是引發了歐洲汽車產業鏈的震蕩,荷蘭自身也是陷入到了被動的局面中。
![]()
事件的核心就是一場非常規的企業接管,9月30號荷蘭是啟用了冷戰時期的《商品供應法》,直接是種植了中資聞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導體的全球資產,法院還在沒有經過庭審的情況下,直接就罷免了中國籍的CEO張學政,并且還將99%的股權是移交給了第三方托管。
荷蘭聲稱這一個舉動是維護經濟安全,但是法院的文件是顯示,美國6月就已經明確的施壓了,要求更換中國的CEO,否則會將安好世列入到實體清單中,荷蘭實質就是配合美國對華的科技打壓的一個具體的行動而已。
中國也是迅速地采取了反制措施,10月4號商務部就發布了2025年的第12號出口管制公告,是禁止了安世中國的工廠向海外出口芯片。
![]()
關鍵的數據是顯示,安世全球70的產能都是集中在中國的,廣東東莞的封裝廠是占著他們最終出貨量的七成,全球20%的成熟汽車芯片也是由安世半導體來供應的。
在細分領域的話,安世的小信號MOSFET全球的出貨量第一,車規級Power MOS的市場占有率是第二,歐洲的車型短期內是難以找到替代的貨源的。
反正的效果也是快速顯現了,10月下旬德國的大眾是發布了預警,芯片的庫存也是僅僅能維持一周的時間,2026年需要投入110億歐元來保障運轉,否則將會面臨停產。
![]()
歐洲的汽車工業協會(ACEA)在2025年三季度報告中警告,供應鏈的恢復是需要數個月的時間,每個月全球的汽車產量或出現大幅度的下滑,經濟損失達到數10億美元。
日本的車企也是收到了供貨中斷的通知,緊急啟動了應對的方案,荷蘭自身同樣也是承受著壓力,其中央統計局(CBS)數據顯示, 2025年上半年外資流入同比是下降了23%,國際投資的信心受到了顯著的影響。
最新的動態是顯示10月19號安世中國式恢復了供貨,但是僅是面向了國內的市場,并且所有的交易都需要以人民幣進行結算。
![]()
這也意味著荷蘭接管的僅僅是一個空殼總部而已,核心的產能仍然是要受到中國的管控的。
荷蘭的經濟大城市主動地跟中國的商務部進行通話協商,試圖想要化解危機。
從事實層面上來看,“CEO管理不善”的說法是缺乏依據的,安世半導體2024年的營收是有147億元,毛利率是有37.47%,經營狀況非常的穩健。
![]()
如果說存在著管理上的問題,那么按照市場的規則則,是可以通過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來解決,根本不需要動用什么緊急法令來介入。
這一個事件的本質就是西方的短視的地緣操作問題,違背了他們倡導的“契約精神”和“市場化原則”。
中國的反制是基于中資企業的合法權益進行維權,也是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海外的投資不應該成為了任何人宰割的一個對象,單邊的撕毀規則必將要付出代價的。
![]()
對歐洲來講,科技保護主義沒有贏家,歐盟的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已經是印證了,跟隨美國去搞對抗,最終只會讓自身的產業來買單,目前德國的汽車協會已經是多次呼吁盡快的解決問題了。
這一場供應鏈風波還沒有平息下來,不知道荷蘭是不是還會做出什么樣相關的調整,我們持續的會關注。
信息參考來源
1. 中國商務部2025年第12號出口管制公告
2. 歐盟汽車工業協會(ACEA)2025年三季度報告
3. 界面新聞《安世半導體深陷風波,全球汽車供應鏈告急》(2025.10.24)
4. 路透社《安世半導體被接管:芯片供應鏈面臨威脅》(2025.10.15)
5. 荷蘭中央統計局(CBS)2025年上半年經濟報告
6. 每日經濟網《汽車巨頭拉響停產警報:芯片告急!》(2025.10.24)
7.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幕后細節披露!美國施壓荷蘭更換中國CEO》(2025.10.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