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零度
來源 / 節點財經
一則人事任免通知打破了白酒行業的平靜。
10月25日上午,茅臺集團召開大會宣布,張德芹不再擔任茅臺集團董事長職務,貴州省能源局局長陳華接任茅臺集團董事長。
而距離張德芹履職這一職位僅過去一年半時間。
這是自2018年以來,茅臺集團七年間的第五次“換帥”,在白酒行業深度調整的關鍵期,這場跨界任命不僅牽動著資本市場的神經,更折射出這家民族酒業巨頭在周期波動中的戰略抉擇。
01 七年五度易主:茅臺權杖接力
茅臺集團董事長的座椅,從未像過去七年這樣頻繁更換主人。
2018年5月,原董事長袁仁國因貪腐問題突然卸任,為長達十余年的任期畫上句號,也留下了亟待清理的“權力遺產”。
![]()
彼時臨危受命的李保芳,是從貴州省經信委主任崗位調任的“空降兵”,雖已接近退休年齡,卻以雷霆手段開啟了整頓風暴。針對袁仁國時代滋生的經銷商體系亂象,他大刀闊斧削減近千家違規經銷商,斬斷利益輸送鏈條,硬生生扭轉了“價外價”“批條酒”等積弊,為茅臺的規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這場“刮骨療毒”并未讓李保芳的任期延續太久。
2020年3月,曾任貴陽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副市長的高衛東接過權杖,成為又一位跨界掌舵的“外來者”。
市場原本期待這位年輕的管理者能帶來長期穩定的戰略,但僅一年零五個月后,2021年8月,貴州省能源局局長丁雄軍的上任宣告了新一輪人事調整的開始。丁雄軍任內推動的“i茅臺”電商平臺上線、產品結構優化等舉措,一度被視為茅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
2024年4月,深耕酒業多年的張德芹接棒,這位曾參與茅臺系列酒發展的“老兵”甫一上任便拋出“經銷商是茅臺的家人”的理念,暫停多地企業申購政策、取消12瓶大箱飛天投放、調整高端產品發貨節奏,一系列組合拳直指渠道生態重構。然而,即便其任期內茅臺在行業下行中仍保持增長,一年半后的人事變動還是如期而至,陳華的上任讓茅臺“七年五換帥”的紀錄再添一筆。
頻繁的人事更迭背后,是內外因素的雙重交織。
從內部看,作為貴州省屬核心國企,茅臺的管理層任免始終與地方國資治理的要求緊密相關,每一次換帥都承載著特定階段的治理目標——從李保芳的“反腐整肅”,到丁雄軍的“數字化改革”,再到張德芹的“渠道維穩”,戰略重心隨治理需求動態調整。
從外部看,白酒行業正經歷“政策調整、消費結構轉型、存量競爭”三期疊加的深度調整期,2024年以來近千家規上酒企虧損面超三分之一,市場環境的劇變迫使茅臺不斷調整領航方向。
02 茅臺迎來一位跨界掌舵者
在茅臺的歷任掌舵人中,新掌門陳華的履歷顯得既特殊又具延續性。這位1972年出生的彝族干部,1994年從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專業畢業后,便扎根能源領域深耕三十載,從盤江礦務局的基層逐步成長為省級能源部門的“一把手”。
![]()
更值得關注的是,陳華的任命延續了茅臺近年“跨界空降”的傳統:丁雄軍上任前同樣擔任貴州省能源局局長,高衛東則來自交通運輸系統。
這一規律背后,折射出茅臺對掌舵者核心能力需求的轉變——在行業成熟階段,比起酒類專業背景,統籌全局的國企治理能力、應對復雜環境的風險管控能力,成為更關鍵的任職資質。正如行業分析指出的,當前茅臺董事長的核心角色已從“行業改革沖鋒者”轉變為“企業穩健守門人”。
不過,陳華并非對茅臺體系毫無涉獵。此前他曾擔任由茅臺集團推薦的貴州銀行非執行董事,在這一崗位上,他深度參與了金融機構與茅臺的協同運作,對茅臺的資本布局、財務邏輯及國企治理框架已有基礎認知。這一經歷為其跨越能源與酒業的行業壁壘,提供了重要的“預習基礎”。
03 臨危受命:增長數據背后的考題
陳華接手的茅臺,正站在增長與壓力的十字路口。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茅臺實現營業總收入910.94億元,同比增長9.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4.03億元,同比增長8.89%,在60%酒企面臨價格倒掛、800-1500元價格帶承壓嚴重的行業背景下,這份成績單堪稱“逆勢領跑”。但光鮮數據的背后,挑戰已清晰浮現。
首先是直營與經銷的“蹺蹺板”難題。
2025年上半年,貴州茅臺直銷渠道同比增長約18.63%;批發代理(經銷)渠道同比增長僅約2.83%。這也意味著,2025年上半年,直銷渠道仍是貴州茅臺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經銷渠道出現明顯乏力。
此外,代表經銷商預付款意愿的合同負債指標也出現明顯異動。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貴州茅臺合同負債為55.07億元,同比減少44.86億元,同比下滑44.89%。
如何平衡直營渠道的增長動能與傳統經銷商的生存空間,成為陳華的首要課題。
另一個挑戰是“價格保衛戰”。
![]()
曾幾何時,想要線上購買一瓶茅臺都需要靠搶購,且價格昂貴。而如今,價格跌跌不休,茅臺也有了庫存的壓力。曾經蹲守直營店的“黃牛”群體熱情消退,龍年生肖茅臺雙瓶裝禮盒溢價僅百元,足以說明市場熱度的降溫。在需求萎縮的背景下,如何穩定茅臺價格體系,已經成為關鍵問題。
價格下滑背后是供需關系的微妙變化。反腐常態化與消費場景轉變削弱了政務消費需求,基建、房地產行業調整也讓商務宴請需求收縮,但需求端未能同步跟進,導致渠道庫存積壓。盡管茅臺高層提出通過“調整投放量優化供需”進行“價格引導”,但在行業存量競爭下,單純控量已難以扭轉趨勢。
對于陳華而言,保價不僅是市場問題,更是任務——茅臺作為貴州白酒產業的龍頭,其價格穩定直接影響全省白酒產值目標的實現。如何在“降速保價”與“業績增長”之間找到平衡,考驗著這位能源專家的市場敏感度。
陳華的跨界背景雖引發市場擔憂,但也蘊藏著戰略創新的可能。其能源領域的從業經歷,或將為茅臺帶來新的視角。
在國企治理層面,陳華深耕能源國企多年,擅長大型組織的精細化管理與風險管控,這有助于茅臺進一步規范內部運作,化解渠道治理中的沉疴。其政府任職經歷更能強化茅臺與地方產業的協同,在爭取政策支持、統籌能源與酒業資源方面形成獨特優勢,契合貴州將茅臺打造成“區域經濟杠桿”的戰略定位。
在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張德芹曾表示,“面對消費場景的改變,投資者有擔憂,我們很理解,但請大家相信,相信茅臺的質量、文化、根基不會動搖;相信茅臺的創新能力、自我調節能力不會倒退;相信茅臺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不會掉隊。只要度過這個周期,就會讓茅臺這個民族品牌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不辜負各位投資者的期望,擔當起更大的責任。”
正如張德芹在股東大會上所言,茅臺的文化根基與調節能力不會動搖,但穿越周期仍需持續努力。
從能源局到茅臺集團,陳華的跨界轉型堪稱一次“大考”。這位在能源行業摸爬滾打的管理者,能否帶領茅臺這艘酒業巨輪在周期浪潮中穩舵前行?資本市場與行業內外都在等待答案,而時間,將是最好的裁判。
*題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