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把日子泡進蓋碗茶,重慶人把日子扔進紅油鍋。2023年,兩座城市同時按下“加速鍵”,卻一個加速成“更慢的成都”,一個加速成“更辣的重慶”。
![]()
先說交通。
![]()
11月底,成都地鐵19號線二期悄悄跑滿10萬人次,像一條隱形傳送帶,把剛在雙流機場落地的游客直接空投到SKP水幕茶舍——玻璃穹頂下,蓋碗茶冒著熱氣,隔壁就是愛馬仕。
同一時刻,重慶18號線列車在長江底下穿洞而出,第一次把南岸的煙火氣和北岸的寫字樓擰成一股繩。
等2026年成渝中線高鐵通車,50分鐘就能從成都太古里走到重慶來福士,比成都人下班去都江堰喝茶還快。
一句話:以后別再問“先去成都還是重慶”,高鐵還沒坐熱,你就得糾結“到底在哪站下”。
再說地標。
成都SKP把水幕和茶舍做成“賽博茶館”,日均8000人打卡,一半拍照,一半真喝茶。
重慶洪崖洞不甘示弱,10月新開的崖壁步道直接懸在75米高空,5個觀景臺像5個出片機位,拍一次發圈,定位自動寫成“現實版賽博朋克”。
更省心的是“巴蜀文旅走廊一卡通”,87個景區一卡刷遍,成都金沙的太陽神鳥和重慶湖廣的移民檔案,隔著300公里共用一張芯片。
一句話:門票省了,內存告急——手機不備256G,根本裝不下兩地同時“出片”。
接著聊吃。
成都今年把碧潭飄雪茶湯灌進牛油鍋,起名“茶火鍋”,入口先苦后辣再回甘,像給舌頭做了一套太極推拿。
重慶反手甩出《火鍋辣度分級》團體標準,微辣、中辣、特辣、暴辣,四級辣度用色卡比對,耿直得像個質檢工程師。
兩地還悄悄聯手,把“川渝火鍋”送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預備名單,讓世界見識什么叫“辣到申遺”。
一句話:成都給火鍋加了“仙氣”,重慶給火鍋寫了“說明書”,一起把麻辣玩成學術。
住和行也被2023年重新排版。
![]()
青城山下半年冒出12家五星民宿,最低房價2000元,仍被訂到春節。
重慶南濱路出現“江景膠囊酒店”,一張床塞進落地窗,腳底就是長江索道劃過。
成都交子大道夜市新開張,攤位直接擺到金融城雙塔下,程序員下班先買把烤串再寫代碼。
九龍坡“不夜火鍋城”凌晨三點還在排號,梯坎上坐滿穿拖鞋的食客,像在開一場“赤腳峰會”。
一句話:成都把夜生活寫成“詩與遠方”,重慶把夜生活過成“戰場”,兩邊都讓你舍不得睡。
方言也在迭代。
成都00后嘴里的“茶里茶氣”不是罵人,是夸你會過日子;重慶小孩說“梯坎精神”,也不是讓你爬坡,是叫你“向上”。
兩個新詞,一個柔成水,一個硬成鋼,卻同時出現在成渝高鐵的廣播里——“茶里茶氣地奮斗,帶著梯坎精神去喝茶”。
一句話:語言先和解,人才好串門。
所以,2023年的最新攻略只有三行:
帶256G手機——拍下穿樓地鐵、水幕茶舍、崖壁步道;
帶健胃消食片——茶火鍋配暴辣,雙重暴擊;
帶一顆會變形的胃——上午在成都博物館看三星堆黃金面具,中午在重慶開埠遺址公園吃小面,晚上回成都聽川劇,夜里在重慶九街蹦迪,高鐵50分鐘,胃只需要30分鐘就換好模式。
最后一句話送給站在雙流機場或江北機場的你:
成都把日子泡成茶,重慶把日子熬成油,但只要你張嘴,川渝永遠留你吃飯——記得提前排號,2023年的隊伍,已經排到2024。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