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錯那賦
周漢榮
文藏南秘境,錯那雄峙。居雪域之南麓,扼中印之要沖。名取“湖之前面”,意含天地靈秀;境跨三千余平方公里,實控萬里邊壤。北高南低,地勢跌宕,縣城矗于四千三百八十米云端,河谷沉至兩千余米深谷,一縣之內,氣候殊異,既有雪域高寒之凜冽,亦有南麓溫潤之蔥蘢。
![]()
其為戍邊重地也,史筆昭昭。邊境線綿亙二百六十八里,與印相鄰二百一十三里,與不丹相接五十五里。喜馬拉雅山脊蜿蜒,斷裂之處,成兵家必爭。克節朗戰役之硝煙猶記,勒布溝勒村曾見證首戰之捷;土倫山口、麥拉山口之對峙未遠,東章草場、瀑布之得失,系乎國之疆土。當是時,路險無依,哨所難立,守土之艱,非親歷者不能言。今則不然,公路蜿蜒抵邊,小康新村拔地而起,湯烏新村為前沿支點,巡邏補給暢行無阻,反蠶食有底氣,固邊防有根基。解放軍戍守,邊民協防,十八至六十五歲皆荷巡邊之責,月行數番,百里崎嶇,踏雪履冰,只為寸土不失。牦牛啃草處,即吾國之界;經幡飄動時,皆赤子之心。
其為固邊安民之域也,舉措煌煌。七普人口雖減,抵邊搬遷正酣。動員曲卓木、覺拉、卡達之民,遷于麻麻鄉之沃壤;浪坡鄉肖抵邊新村,2017年興工,轉瞬成安居之所。二十七處邊境小康村,已竣二十三,惠千余戶近四千眾;七十六個抵邊點,建成十一,安二百余戶七百余人。麻麻生態文明村,投資八千八百萬,六十八戶人家于此興業;勒鄉門巴族新居,歲末竣工,群眾歡顏遷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主題鮮明,方略扎實。邊民既得安居,更懷守土之責,放牧兼巡邊,樹石噴國旗,刻“中國”標識,以血肉之軀,筑無形長城。
其為美麗邊境也,風光絕殊。勒布溝乃“山南十里畫廊”,自縣城下趨二三十里,海拔陡降一千七百米,盤山路險,堪比蜀道。入溝則云霧繚繞,雨林莽莽,從熱帶常綠至喜馬拉雅冷杉,垂直植被如畫軸鋪展。溪流潺潺,飛瀑懸垂,崗亭瀑布稱“天降神水”,兩段飛瀉,涼意沁心。麻瑪鄉居溝之核心,獲“中國休閑美麗鄉村”之譽,六十四戶開四十九家農家樂,三產年收入二百八十萬,人均可支配近一萬八,端起“旅游飯”,日子蒸蒸日上。浪坡鄉杜鵑花海,六月盛放,湯吳山間成花之海洋;東章河谷,錯那河與Yangtse河匯流,瀑布雖暫失,圣地之名永存,待他日完璧歸趙。
觀夫錯那,歷風霜而志愈堅。往昔土路崎嶇,今則柏油蜿蜒;昔日哨所難立,現則新村如星。門巴族屋脊神飾,藏生殖崇拜之秘;將軍橋石碑矗立,記1962年指揮部之威。邊民既種茶,亦營商,勒鄉茶社年產兩萬斤,創收二百五十五萬,守邊與興家并舉,固邊與富民同行。自駕路線引客來,拿日雍措、沙棘林、溫泉次第迎,勒布溝、東章景漸為人知。
噫吁嚱!錯那之重,在疆土之寸尺;錯那之美,在山水之原始,更在人心之向國。雪山為盾,江河為弦,邊民為柱,戍軍為墻。愿此后,新村更茂,邊聲更寧,杜鵑歲歲開,國旗處處紅,永固我中華疆土,長護此一方安寧。
![]()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周漢榮:在山村務過農,西藏邊防當過兵,政法系統工作到2024年3月退休。愛好中國漢字,有作品被《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雪國男兒血》《雪域老兵吧》《戰旗報》《西藏日報》《拉薩晚報》《陜西日報》《三秦文學》《漢江文藝》等紙媒體、書刊、網絡媒體采用。座右銘:機遇+努力=成功。
![]()
作者:周漢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