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寧德時代在三季度財報里提到了鈉離子電池的進展,說正在和客戶推進開發、落地,明年就能批量供貨。雖然聽起來還是“進行時”,但這條技術路線,確實越來越有看頭了。
簡單說,鈉電池不是要完全取代鋰電池,而是“補位”——補上那些更看重安全、成本和低溫性能的場景。比如,它的能量密度確實比鋰電池略低,充滿電跑大概500多公里,能滿足市面上四成左右車型的需求,不算極致但夠用。
![]()
但它有幾個實實在在的優點:第一是安全。寧德時代做過極端測試,電鉆鉆、鋸子鋸,鈉電池都不起火不爆炸,這對于越來越重視安全的市場來說,是個很強的信任點。而且它剛剛通過了明年才實施的新國標安全認證,算是拿到了“提前入場券”。
第二是低溫性能。在零下40℃的環境里,它還能保持90%的電量,哪怕只剩10%的電,整車動力也基本不衰減。對北方用戶來說,這意味著冬天用車續航更穩定,不用那么焦慮。
![]()
第三是成本。鈉在地球上儲量非常豐富,比鋰多幾百倍,長期來看材料來源穩定,價格也不容易大起大落。這對車企控制成本、推出更親民的車型很有幫助。
看得出來,寧德時代正在有節奏地推進鈉電池落地。它沒有把所有資源都押在一條路上,而是同時布局鋰電、鈉電、巧克力換電等不同路線,適應不同用戶和不同車型的需求。
接下來一兩年,鈉電池會先在儲能、小微電車和部分商用車上落地,我們可能會陸續看到更多搭載鈉電池的車型出現。它不一定是最強的電池,但它或許是最懂得“在合適的位置做合適的事”的那一個。
![]()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電池技術路線之爭可能有點遠。但我們至少可以明白:未來選擇電動車時,不一定非要追求“能量密度最高”,而是可以根據自己常跑的路、所處的環境,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畢竟,技術本質是為人服務的。鈉電池的出現,不是要顛覆誰,而是讓我們的選擇,又多了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