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浮宮珠寶失竊案引發全球關注,國內二手平臺卻出現一批聲稱售賣“被盜珠寶”的奇葩商品,標價從99萬元到9999萬元不等,配套AI假證書和“剛取貨急出”的戲謔文案,還衍生出各類虛擬商品跟風玩梗的風潮。這場看似無傷大雅的網絡狂歡,實則觸碰了法治與公序良俗的底線,二手平臺亟需主動出手治理,遏制無底線玩梗的歪風。
此類玩梗行為的危害遠超“惡作劇”范疇。從法律層面看,即便賣家并非真的持有贓物,虛構贓物售賣信息也可能涉嫌違法。根據我國法律,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社會秩序,或借違法犯罪事件進行惡意營銷,可能面臨行政處罰;若情節嚴重,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從社會影響來看,這種拿盜竊案件開涮的行為,不僅對文物失竊這一文化損失缺乏敬畏,還可能誤導公眾對案件的認知,干擾國際司法調查進程。更值得警惕的是,跟風式的“添亂式賣貨”會占用平臺資源,擠壓正常交易空間。
二手平臺在這場鬧劇里難辭其咎。作為信息發布和交易的載體,平臺負有審核內容、規范秩序的主體責任。此次“被盜珠寶”商品能出現并傳播,暴露出平臺監測漏洞。若平臺繼續放任這種無底線內容傳播,不僅會損害自身公信力,還可能因未盡到監管義務而惹來麻煩。
治理無底線玩梗,需要平臺、監管部門和公眾形成合力。二手平臺應立即開展專項清理行動,下架相關違規商品,對涉事賬號進行處罰;同時升級監測系統,將違法犯罪事件相關的惡意營銷內容納入重點攔截范圍,建立快速響應的人工審核機制。監管部門需加強對平臺的監督檢查,明確界定玩梗的法律邊界,對縱容違規內容的平臺依法追責。公眾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拒絕參與拿違法犯罪事件取樂的玩梗行為,發現違規內容及時舉報,共同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玩梗更不能突破底線。盧浮宮珠寶失竊是關乎文化遺產保護的嚴肅事件,絕非可供調侃營銷的素材。二手平臺必須摒棄“流量至上”的思維,主動扛起內容治理的責任,讓無底線玩梗者付出代價。唯有如此,才能凈化網絡空間,守護法治尊嚴與社會公序良俗。
二手平臺出現盧浮宮“被盜珠寶”,鬧著玩并不那么好玩,可別因為玩梗玩壞了自己,玩出了禍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