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新款奢侈手袋定價持續上揚,許多入門款本就不低的門檻被不斷推高 ;與此同時,部分消費者已經開始反思“新品溢價到底是不是值得”的問題 :當價格動輒高出實用價值數倍時,消費者對新品的渴求被漸漸削弱。正是在這樣的張力下,二手/復古手袋作為一種“帶故事、有歷時感、可交易”的選擇,開始脫離邊緣身份,逐步成為奢侈品生態中的核心支撐。
舉一個有力的案例 :在佳士得最近的 “Handbags Online: The Paris Edit” 拍賣中,整個專場成交額達到 440 萬歐元(約合人民幣 3400 萬元),更令人矚目的是 76% 的拍品成交價超過最高預估。這一結果不僅是“熱度”的簡單證明,更像是一種信號 :奢侈手袋在稀缺性、美學力與資產屬性的交叉點上,正以一種超出市場預期的張力主導著二級市場的勢能。幾乎在同一時期,巴黎蘇富比拍出的 “Original Birkin” —Jane Birkin 當年隨身使用的原型手袋,以 860 萬歐元(約合人民幣 6708 萬)的天價成交,創下全球手袋拍賣紀錄。前者代表了日常市場的整體繁榮,后者則標志著頂級藏品正以藝術品與金融資產的姿態被重新界定,這兩者共同印證了奢侈手袋在全球二級市場的獨特地位與不斷上升的價值邏輯。
更進一步看,2025 年上半年,佳士得在奢侈品類別(包括珠寶、手表、奢侈包等)銷售額同比增長近 30%(以這塊業務為整體提升動力)。此外,Christie’s 公布其拍賣業務在 2025 年上半年總成交額約 21 億美元,賣出率(sell-through rate)高達 88%,錘價對最低估價(hammer vs low estimate)指標為 115%,線上出價占比也達 80%。這些數字說明 :奢侈品拍賣總體正以一種相對強勢的姿態切入投資、藝術與收藏領域的邊界,而手袋一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塊。
在中國,這股手袋復古浪潮更具標志意義 :過去“二手=廉價”的消費觀念正在被打破,越來越多消費者愿意把奢侈手袋視為一種可交易、可配置、可傳承的資產。加上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快速擴張、平臺與社交生態成熟,復古包不僅不再是邊緣現象,而有可能重塑“奢侈”的定義,即“在時間、稀缺、品牌背書與情感價值中積淀”的高階體驗。
![]()
市場轉向 :初級市場欲望下降 vs 二級市場繁榮
奢侈品市場的分水嶺正在顯現。過去,初級市場依賴不斷推出的新款、聯名與明星代言來制造欲望,但如今這種“加速循環”的模式正在走向疲軟。價格的持續攀升讓新品顯得愈發難以企及,消費者在價值與溢價之間愈加猶豫。根據貝恩的報告,2024 年中國個人奢侈品消費下降 18%–20%,2025 年雖預計趨于持平,卻難以恢復前幾年的火熱。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新品定價已難以支撐起品牌所期待的購買欲望,反而削弱了消費者的信心。對于許多人而言,那些快速迭代、轉瞬即逝的聯名款與膠囊系列,更像是一種“聲量游戲”,而非值得長期投入的對象。
與之相對,二級市場卻在逆勢繁榮。全球范圍內,二手奢侈品規模在 2024 年已達到約 372 億美元,預計到 2033年將翻倍至 778 億美元,手袋始終是其中份額最大、最具黏性的類別。在中國,這一趨勢更為劇烈 :從 2015 年 75 億元的市場起點,到 2023 年已膨脹至 346 億元,復合增長率超過 20% ;到 2025 年,整體規模預計將超過 384 億元人民幣,其中包袋貢獻了最大的份額。這并非邊緣現象,而是被數據驗證的長期通道。
![]()
平臺和技術的成熟,進一步加速了這一演進。數字化轉售平臺以 20%–30% 的年增長率遠超奢侈品大盤,AI 鑒定、區塊鏈溯源、分級保養等服務正逐漸成為行業標配,顯著降低了交易的不確定性。消費者不再需要承擔高昂的尋找成本與真偽風險,二手交易的信任感被迅速建立。而在供給端,停產款、限量版與稀有材質因稀缺而具備更高的溢價空間,這種“稀缺倒掛”正在取代新品的價格優勢。
中國市場的特殊語境 :從邊緣到主流
傳統觀念中,“舊”往往帶有“不完整”、“廉價”、“次等”的暗示,使得二手奢侈品在過去長期處于一種隱晦甚至帶瑕疵的位置。即便在消費升級階段,大多數人也更傾向于拿新品來彰顯地位與品位。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觀念轉變、代際交替以及平臺機制成熟,這種偏見正在迅速瓦解。
首先是消費觀念的深刻重塑。根據行業研究報告,2025 年 25–35 歲年齡段人群中,已有 76.3% 表示愿意購買二手奢侈品,而 2020 年這一比例為僅 42.8%。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對價格敏感性的提升,也反映出年輕人更加開放、理性的消費心態。同時,“可持續時尚”、“循環經濟”、“情懷收藏”等話語逐漸在社交媒體和主流媒體中滲透,為復古 / 二手奢侈品鋪設了新的敘事路徑。
其次是平臺與渠道結構的重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高端二手奢侈品門店迅速涌現,消費者可在實體店里檢驗、議價、置換,降低了線上交易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抖音、小紅書、微信視頻號成為二手手袋討論與交易的前線,“開箱”、“鑒定對比”、“包袋故事解讀”等內容吸引了龐大流量。在這些平臺上,手袋不再只是品牌的新品發布,而是通過用戶的使用經驗與故事敘述,被重新定義為一種“有歷史、可傳承”的奢侈符號。
在這個語境下,幾大經典品牌的“核心包款”成為最具象征性的投資標的。Hermès 依然是市場無可爭議的王者,Birkin 長期穩居“最穩健投資”頭銜,二級市場價格年均增幅在 7%–14% 之間。稀有材質如鱷魚皮、鴕鳥皮,以及 Vert Criquet、Rose Sakura 等罕見色系, 溢價空間更高。Kelly 包近年來在亞洲尤其受追捧,20cm 的 Sellier 版本已成為許多拍賣會上的明星款式,在中國香港、上海幾乎年年刷新紀錄。Chanel 堅守其在二級市場的強勢地位,特別是其 Classic Flap / 2.55 Reissue 的早期版本與停產顏色在二手市場歷久彌堅。至于“限量 / 特殊系列”,Chanel 在 2014 年曾于迪拜發布其Cruise 系列,其中部分包款采用了花卉貼飾、特殊面料與裝飾等設計(如重設計的 Classic Flap) —這些限量/地域系列包款因存量稀少,常被收藏者視為潛在溢價品。Louis Vuitton 則借助經典 Monogram 老花重獲年輕消費者的青睞,Speedy、Keepall、Noé 等款式因價格相對可及而成為中產與年輕群體的入門之選;同時,Stephen Sprouse 涂鴉系列(2001)、村上隆櫻花 / 櫻桃系列(2003–2005)在中國市場掀起復古收藏熱潮,二手成交價遠遠超過當年的發行價。
這“三大金剛”的強勢表現不僅強化了二手市場的文化合法性,也進一步提升了手袋在中國消費者心中作為“資產”的位置。對于高凈值人群,它們是配置組合中的硬通貨 ;而對于年輕用戶,它們是以更低門檻觸達奢侈世界的通行證。在這兩個維度的雙重推動下,中國的復古奢侈手袋市場正在完成從邊緣到核心的躍遷,甚至反過來為整個奢侈品行業提供新的增長敘事。
二手復古手袋 :奢侈品購買的新邏輯
如果說過去二手消費被視為“折價的替代品”,那么今天的現實恰恰相反 :它正在成為奢侈市場最具韌性的力量。全球層面,Vestiaire Collective、Vinted、eBay 等平臺推動了二手消費的普及化,復古逐漸從邊緣走向主流。而在中國,原本根深蒂固的“舊物忌諱”被代際更迭和社交媒體敘事迅速瓦解,復古二手手袋正被重新理解和定義。
更重要的是,中國市場正在形成一種“雙向動態”。一端是精英化的資產邏輯 :頂級拍賣行把手袋放在藝術品、金融資產的語境下討論,市場在稀缺性和投資性之間建立起共識 ;另一端是社交媒體驅動的文化擴散 :從短視頻平臺上的“開箱”到二手社群的故事分享,復古手袋逐漸脫離了“代替品”的標簽,而成為年輕一代理性、環保、兼具趣味的消費方式。
這兩股力量的疊加效應讓復古手袋成為今日奢侈品市場的全新力量。奢侈不再單純依賴“新品發布”來定義,而是由稀缺性、歷史感、流動性和專業認知共同界定。尤其在中國市場,這一轉向更快、更徹底 :它改變了我們的消費習慣。
在奢侈品整體增長承壓的當下,復古手袋所代表的二級市場,正是行業最穩定、最具潛力的支柱。它提醒我們 :未來的奢侈不是速度,而是耐心 ;不是瞬間的炫耀,而是時間沉淀下的恒久價值。
![]()
策劃 / KONG
作者 / Makoto Li
(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像版權屬于其合法擁有者。
本文章屬于介紹、評論性質,對引用圖像不擁有任何版權。)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