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晉唐的書法精妙,但是它們筆法深厚,還多是拓本傳世,字跡模糊不清晰,并不適合臨摹,后人難得精準、完善的技巧,尤其是草書,外型狂縱,筋骨剛健,這種反差感,最需用筆精準、有序。
![]()
我們臨摹晉唐拓本,根本難得精髓,精微的細節變化,也參不透,因此學習草書初期,或者深入晉唐途中,可以兼學明清法帖,用來輔助,很多學者一聽明清,便嗤之以鼻。
![]()
確實彼時推行“館閣體”,字體普遍平整,千篇一律,但是仍有一部分高手,回歸古法,盡顯妙趣,極具藝術之美,況且明清距今不遠,尚有諸多的真跡傳世,字字清晰、精善,遠比學習拓本高效。
![]()
譬如王問的《草書煮茶歌》,值得人手必備一幅,王問的名氣不高,當代知其者不足1成,此人乃是明朝書法家,字子裕,人稱“仲山先生”,出身無錫一戶書香門第,自幼熏陶,修養深厚。
![]()
嘉靖十七年(1538年)考中進士,授予官職,后因見到百姓疾苦,無力幫助,而辭掉官職,筑亭于湖濱寶界山,歸隱學習書法,寫出諸多佳作,這幅《草書煮茶歌》是茶畫后的題跋。
![]()
全卷采用大草,字字奔肆開張、遒勁飛動,王問的書風,主要承襲黃庭堅、米芾,用筆剛健遒勁、果斷爽利,毫不拖泥帶水,質感和肌理十分深厚,即便外層血肉灑脫飄逸,也毫無淺薄感,夸張一點講,隨便一個字,夠現代人臨摹一輩子。
![]()
明朝時期,曾有6位帝王癡迷其字,收藏他的法帖,此作自然不例外,目前藏于臺北故宮,乃是“壓箱底”的珍寶,極少公開展出,近日范本傳出,因是罕見真跡,此帖字字清晰、筆畫完整,非常適合臨摹,初步掌握古法,感受傳統風貌。
![]()
而今,我們對王問《草書煮茶歌》,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此品是手工經折裝,使用翻折設計,便于臨摹和查找。
![]()
全卷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字體極為高清,市面罕見,獨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還原、細膩,所有的細節處理,全都一覽無余,見此品如見原作,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