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小米確實有點多災多難,那場發生在成都的車禍還沒冷卻,一個不明零件又來添堵。
10月22日,多家媒體曝出,小米YU7 pro的車主在提車兩天后,在主駕下方發現了不知來歷的零件。義務市場監管局已經介入此事。
不明零件是余先生在給新車換腳墊時發現的,在主駕的座椅的正下方,一個硬質的隆起。
![]()
余先生當時就聯系了小米的官方客服說明了情況,并于次日去金華的小米官方服務門店進行了檢測。
工作人員在主駕座椅下方的一個孔里拉出來了一個L形的不知名的物體,上面有幾排編號和二維碼,沒有顯示零件的名稱。尷尬的是,工作人員也說不出來這零件是什么。
![]()
小米工作人員“工廠的疏忽”、“各項功能正常”的回復無法讓余先生滿意。
余先生說,他不需要任何賠償,就想弄明白生產線上的環節出現了問題,是否會造成安全隱患。
海報新聞表示,小米汽車對車主的疑問,含含糊糊,遮遮掩掩,這態度實在難以接受。新車現不明零件,反映生產線質量管理有漏洞,車主有權要求廠家提供完整信息。
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調侃“免費送”。
在成都車禍后,官媒密集發聲,浙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切莫用“黑公關”污名化公眾安全關切》,明確指出小米在事故后未回應公眾關切,卻將矛頭對準“黑公關”,有轉移焦點之嫌。
第一財經也發表《小米,別讓年輕人第一臺車變成最后一臺車》,批評小米重營銷輕安全。
澎湃新聞也發表《輿論風波之后,企業可以“保持沉默嗎”》,指出企業在遭遇安全問題時,應該負責任地直面,而非選擇沉默或撇清關系。
其實,多數人的心情是一樣的,大家希望小米能成為閃耀的民族品牌,也愿意給國產新車更多的成長時間,但品質這條底線永遠不能突破。
來源: 星河商業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