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2日,火箭客場與雷霆的雙加時鏖戰,最終以124-125一分之差惜敗。盡管輸了球,但看著對手是上賽季防守效率聯盟第一的衛冕冠軍,再想到主控范弗利特早已賽季報銷,這場“拼到最后一秒”的表現,其實也能讓火箭球迷稍感安慰。只不過比賽里暴露的3大短板刺眼無比,好在球隊也迎來2大希望和2大好消息。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
![]()
這場球火箭打得“磕磕絆絆”,能撐到雙加時全靠申京和杜蘭特的硬實力,但短板也實在明顯:
1. 一號位之殤:沒人控場太被動
范弗利特賽季報銷的影響,這場徹底顯現。阿門雖然身高2米01,能靠身體突破得分,但控場能力遠不如正牌控衛——全場球隊傳控亂得像“沒頭蒼蠅”,好幾次傳球差點脫手,最終火箭失誤飆到20+。要知道上賽季火箭整個賽季也就9場失誤破20,而且是到第11場才出現第一次“失誤大爆炸”,如今揭幕戰就拉胯,可見一號位缺人的尷尬。
![]()
2. 外線防守漏勺:謝潑德輪換引連鎖反應
為了補陣容深度,烏度卡讓謝潑德進入輪換,可這一調整直接給外線開了個“大洞”。謝潑德的防守腳步偏慢,面對雷霆的快攻反擊根本跟不上,隊友們拼命補防也無濟于事,反而打亂了整體防守節奏。雷霆好幾次就是抓住這個漏洞,靠外線突破或分球輕松得分,把火箭的防守體系攪得稀爛。
![]()
3. 戰術太單一:死磕“雙核”難持久
現在火箭的戰術思路簡單到“肉眼可見”:隊友們負責防守、搶籃板,一旦進攻打不動了,就把球塞給申京或杜蘭特。雖然這兩位核心夠靠譜——申京在內線翻江倒海,杜蘭特關鍵時刻能硬解,但總靠“單點爆破”太被動。尤其是到了加時賽,兩人體力下降后,球隊進攻就陷入停滯,最后時刻的絕殺機會也沒能把握住,就是戰術單一的代價。
![]()
盡管問題不少,但這場球也不是“全是壞消息”,至少讓火箭看到了調整方向:
1. 杜蘭特+申京:二人配合有巨大潛力
這場兩人各自為戰的時候多,真正的聯動少之又少。但只要稍微想想就知道,他倆的配合能玩出花:申京能在高位策應,要是杜蘭特來擋拆,既能給阿門制造突破的“起速跑道”,還能讓杜蘭特借掩護獲得錯位單打機會;反過來,杜蘭特的外線牽制力,也能給申京在內線創造更多空間。只要把這對組合的化學反應練出來,火箭進攻能上一個臺階。
![]()
2. 伊森、謝潑德:只是首秀拉胯,并非沒救
伊森6中1僅得3分4失誤、謝潑德防守漏人,確實讓球迷失望,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伊森上賽季還是場均12分6.4籃板的防守尖兵,這次大概率是首秀緊張+狀態沒調好;謝潑德的三分和籃板能力還在,只是防守需要和隊友多磨合。給他們幾場時間,未必不能找回狀態。
![]()
3. 鋒線補強在路上:芬尼-史密斯復出即提升
好消息是,鋒線防守悍將芬尼-史密斯很快就要復出了。他既能靠身體頂防對方核心鋒線,又有36%左右的三分命中率,剛好能補上謝潑德的防守漏洞,還能給火箭增加一個外線空間點。等他回歸,火箭的鋒線輪換和攻防平衡都會改善不少。
4. 四場磨合機會:對手強度適中,剛好練陣
接下來火箭要接連對陣活塞、籃網、猛龍、凱爾特人,這幾支球隊除了凱爾特人,整體實力一般,正好給球隊練手。烏度卡可以趁著這幾場,試試調整一號位輪換(比如讓霍勒迪多分擔控場),打磨杜蘭特和申京的配合,再給伊森、謝潑德找狀態。等磨合到位,再碰上雷霆這種強隊,未必不能贏回來。
![]()
輸給衛冕冠軍雷霆1分,不算丟人,尤其是在缺了范弗利特的情況下。這場球更像是一次“全面體檢”,既暴露了一號位、防守、戰術的短板,也指明了調整方向——把雙核配合練出來,等芬尼-史密斯復出,再給年輕球員點時間,火箭的實力還能往上提。
![]()
對火箭球迷來說,不用因為一場惜敗就灰心,也不用因為球員暫時拉胯就罵街。新賽季才剛開始,陣容磨合需要時間,只要球隊能順著正確的方向調整,后續的表現值得期待。
親愛的讀者朋友,你覺得火箭接下來最該先解決哪個問題?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