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車市的高端新能源賽道上,新的變局正在醞釀。
![]()
10月21日,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展開了一場高規格對話,透露了雙方聯合品牌“啟境汽車”的關鍵進展:首款車型將在2026年6月亮相,全系搭載華為乾崑智能化解決方案。
“啟境”,再度成為行業的焦點。
它的命名來自任正非,造型由徐直軍親自評審,背后是數百名華為工程師駐場開發、廣汽主導研發制造的“新模式”。顯然,這不是一個普通的造車項目——它是華為與廣汽兩大巨頭合力打造的智能化轉型樣本,更是廣汽集團在深度調整期的一次“破局之戰”。
啟境,任正非“定名”的品牌
品牌的靈魂,往往藏在名字里。
![]()
馮興亞透露,啟境品牌名的靈感源自任正非本人——“啟”,代表開啟與啟新;“境”,寓意境界與新境。兩字相連,是“開啟新境界”的寓意,也象征著廣汽與華為在智能化時代共同探索的新篇章。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在后續評審中親自參與啟境首款車造型定型,并給出了“很型”的評價。這一細節足以看出華為高層對項目的重視程度:從品牌命名到設計定稿,從技術賦能到流程導入,華為幾乎“傾巢出動”。
馮興亞對話中笑稱:“啟境不僅是一個新品牌,更是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他強調,啟境不是“華為車”,而是“廣汽與華為共同的孩子”——雙方融合、共創、共擔,既要有廣汽的體系深度,也要有華為的科技鋒芒。
從“理念”到“實車”:2026年6月,啟境將亮相
![]()
啟境的首款車型,已完成設計定型,外觀造型被形容為“科技、時尚、運動兼具”。據啟境CEO劉嘉銘透露,該車已完成新疆吐魯番的夏測,熱管理與系統可靠性在極端高溫下表現出色。這輛被寄予厚望的新車,預計將在2026年6月正式舉行發布會。
從完成測試到定型發布,僅用八個月。這個速度,在傳統車企體系中堪稱罕見。原因在于,廣汽與華為采用了IPD(集成產品開發)與IPMS(集成營銷體系)的雙流程體系——從用戶需求洞察到產品定義、從設計研發到營銷落地,兩家公司實現了“0延遲”協同。華為駐場團隊超過數百人,與廣汽的產品、營銷、制造部門合署辦公,幾乎每天都在“同步共創”。
過去與華為的合作方式是每一款車型都要單獨去談判,靳玉志表示這是非常耽誤時間的,希望能找到一些戰略合作伙伴,來給用戶和消費者不斷地軟件快速更新。
啟境全系將搭載華為乾崑智能化解決方案。“軟硬一體化”的研發能力,使乾崑在穩定性與安全性上領先同級方案。徐直軍曾公開表示:“智能駕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系統整合能力的競爭。”——這一點,與廣汽的整車體系正好形成互補——如果說華為有“矛”,那么廣汽手持的則是“盾”。
華為以技術迭代著稱,從激光雷達到算力芯片,幾乎每一次技術演進都有華為的身影;而廣汽以QDR質量管理體系聞名業界,從雅閣(參數丨圖片)、凱美瑞到漢蘭達,都是品質口碑的代名詞。當兩者深度綁定時,啟境自然具備了“雙保險”:既有可靠性,也有前瞻性。
廣汽的“戰時狀態”,與啟境的戰略使命
廣汽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過去十年,廣汽憑借合資體系(豐田、本田)穩居行業前列,但隨著新能源浪潮襲來,傳統體系的光環迅速褪去。面對壓力,馮興亞提出“三年番禺行動”,把總部搬到生產一線,強調組織重塑與研發體系重構——“要用新機制支撐新廣汽”。
![]()
在這樣的背景下,啟境不只是一個項目,更是廣汽“自救”的標志工程。它是廣汽在30萬元以上高端智能市場的進攻號角,也是馮興亞為集團開辟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嘗試。馮興亞直言:“啟境不僅要代表廣汽的新品牌,更要成為‘新廣汽文化’的起點,是新流程、新組織、新生態的樣板。”
從這個意義上說,啟境不是廣汽的“附屬品牌”,而是廣汽體系改革的試金石。
廣汽與華為同屬廣東,一個在廣州番禺,一個在深圳坂田。這種地理鄰近,使得項目協同具備天然優勢——試制、調試、測試、會議都能高頻互動。據悉,自2024年10月合作正式啟動以來,靳玉志每月都前往廣汽總部1至2次,雙方形成了“常駐+駐場+共創”的聯合機制。這種深度嵌入的協同,不僅讓啟境的開發效率顯著提升,也讓項目的文化融合更順暢。
從“問界”到“啟境”:華為模式的進化
![]()
華為的車BU,已經構建了“鴻蒙智行”的五界體系,幾乎包攬了從中端到高端的市場布局。然而,五界之內,名額有限。廣汽想要合作,必須“另辟蹊徑”。
于是,“啟境”跳出五界之外——不是“第六界”,而是一個“境外之境”。它代表的是華為從“供應商”走向“共創伙伴”的模式轉變。乾崑智能車解決方案獨立后,華為車BU重塑定位:不再只是技術輸出,而是與合作方共同構建品牌。啟境正是這種新模式的第一落地項目。
換句話說,如果說問界定義了“華為造車”的上半場,那么啟境,則開啟了“共造新車”的下半場。
回望過去三年,中國車市的技術演化可用兩個關鍵詞概括:“智駕”和“生態”。然而,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老牌車企,單打獨斗都難以維持長期領先。啟境的出現,恰恰代表了一種共建共贏的新范式:科技公司與傳統車企深度融合,從技術到流程再到品牌共同打造。
![]()
這種模式的意義遠超單一車型。它讓廣汽找到了轉型的抓手,讓華為實現了模式的進化,也為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協同樣板”。未來幾年,如果啟境成功,它將成為繼“問界”之后,中國智能汽車合作模式的又一次革命。
結語
啟境還未正式上市,但它的故事已足夠精彩。在馮興亞看來,啟境不僅是品牌,更是“新廣汽”的象征;而在華為看來,啟境是“乾崑模式”的又一次進化——兩股力量在此交匯,正如“啟境”之名,開啟新境界。
未來,這場合作是否能成為中國車企智能化轉型的又一個里程碑?
也許,答案不必要等到明年6月那場發布會,就將提前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