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亞丁灣的正午陽光把 “艾斯伯格號” 貨輪的甲板烤得發燙。老水手瓦西里蹲在壓載艙角落,把最后一瓶伏特加埋進煤堆,用粉筆在艙壁畫了個歪歪扭扭的酒杯。
三個小時后,當 AK47 的槍口頂在他太陽穴時,這個在海上漂了三十年的俄羅斯人突然覺得,自己埋的不是酒,是救命的籌碼。
![]()
800萬贖金的幻夢與沉默的船東
海盜頭子阿卜迪拉赫曼踩著生銹的甲板時,褲腳還沾著漁村的泥沙。他身后的七個同伙舉著槍四處張望,眼神里藏著對巨額財富的渴望 —— 這艘從烏克蘭出發的貨輪裝滿了煤礦,按照往年的 “行情”,這樣的目標至少能榨出 800 萬美元贖金。
“通知船東,三天內把錢打到指定賬戶。” 阿卜迪拉赫曼坐在船長椅上,把衛星電話扔給手下。
彼時的索馬里海域正值 “黃金時代”,2008 年至 2010 年間,這里平均每周都有商船被劫持,海盜們靠著贖金住進磚房,開上越野車,就像 CNN 采訪的海盜加阿瑪說的:“我們的生活非常好”。阿卜迪拉赫曼甚至已經想好了分贓方案:自己拿三成,剩下的分給弟兄們買新武器。
![]()
但電話那頭的阿聯酋船東只用一句話澆滅了他的幻想:“船和煤你們隨便處理,我們放棄所有權。”
這句話像一顆悶雷炸在駕駛室。阿卜迪拉赫曼后來才知道,“艾斯伯格號” 已經老舊,船東早有淘汰計劃,船上的煤礦市價還不夠支付贖金的零頭。
更致命的是,2010 年的國際反海盜行動正愈演愈烈 —— 中國海軍已在亞丁灣護航兩年,北約艦隊日夜巡邏,海盜們的活動空間被大幅壓縮。船東算準了,這群海盜不敢輕易傷害人質,否則只會引來更嚴厲的打擊。
![]()
季風中的生存反轉
四月的季風如期而至,亞丁灣掀起三米高的巨浪。“艾斯伯格號” 像片斷了線的風箏在浪尖顛簸,海盜們擠在狹窄的駕駛室里吐得天昏地暗,阿卜迪拉赫曼的表弟甚至因為沒系安全繩,被晃得撞破了頭。
此時的甲板上,22 名船員卻展現出驚人的鎮定。瓦西里系著安全繩在桅桿間穿梭檢查纜繩,烏克蘭籍大副尼基塔則在廚房生火,用僅存的面粉烤硬面包。“你們就不怕船沉嗎?” 阿卜迪拉赫曼扶著搖晃的門框,聲音里帶著掩飾不住的慌亂。
瓦西里扔給他一卷粗纜繩:“把這個編成交叉防滑墊,鋪在駕駛室門口,每天多給我一支煙。” 這個看似不平等的交易,成了雙方關系轉變的開始。
![]()
海盜們很快發現,這些被他們劫持的 “獵物”,才是真正的海上生存專家 —— 船員們知道如何在顛簸中保存淡水,能通過云層判斷天氣,甚至能把生銹的螺栓磨成釣魚鉤。
最讓阿卜迪拉赫曼哭笑不得的是物資消耗。22 名人質每天要吃掉 20 公斤大米、5 公斤面粉,還要喝掉幾十升淡水。海盜們原本帶的補給只夠維持半個月,如今不得不冒險派小艇上岸采購,每次都要避開巡邏的軍艦。有次采購的小艇被索馬里海軍攔截,不僅物資被沒收,還損失了兩名同伙。
“早知道不如放了他們。” 夜里,同伙們在甲板上抱怨。阿卜迪拉赫曼望著遠處軍艦的燈光,只能沉默 —— 此時釋放人質等于一無所獲,繼續扣押又要不斷投入,這場劫持徹底變成了騎虎難下的困局。
![]()
螺栓棋子與五百萬妥協
劫持進入第五個月,船上的氛圍變得詭異起來。尼基塔用螺栓和螺母做了副國際象棋,每天教兩個年輕海盜下棋;瓦西里則成了 “技術顧問”,指導海盜修補破損的船帆;廚師甚至會多做一份烤魚,分給站崗的海盜。
“這不是劫持,是在養一群大爺。” 阿卜迪拉赫曼的副手對著大海咆哮。但他心里清楚,船員們的配合是維持船只運轉的關鍵。有次發電機故障,全靠工程師花了三天三夜搶修,否則整船人都要在熱帶海域里挨凍受熱。
轉折發生在一個悶熱的午后。當阿卜迪拉赫曼第 17 次撥打船東電話時,聽筒里終于傳來清晰的聲音:“五百萬美元,現金,放在也門海岸的指定坐標。但必須釋放全部船員。”
![]()
他差點把衛星電話摔在地上。從 800 萬到 500 萬,贖金縮水了近一半,但此時的阿卜迪拉赫曼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 —— 海盜團伙的資金早已告罄,幾個同伙甚至提出要把人質賣給其他海盜集團。
更讓他心驚的是,附近海域出現了俄羅斯海軍的巡洋艦,正是當年擊潰海盜劫持 “莫斯科大學號” 的那艘艦艇。
談判在緊張中推進。船東堅持先放人質再交贖金,阿卜迪拉赫曼則要求一手交錢一手放人。最終還是尼基塔提出了折中方案:船員乘救生筏離開,海盜確認贖金后不追擊,雙方以信號彈為聯絡暗號。
![]()
那天暮色降臨時,載著贖金的橡皮艇慢慢靠近 “艾斯伯格號”。阿卜迪拉赫曼讓船員們登上救生筏,瓦西里臨走前塞給他一包未開封的香煙:“往北走兩天有艘韓國漁船,他們需要柴油,或許能換點補給。”
看著救生筏消失在海平線,阿卜迪拉赫曼突然意識到,這艘船上最值錢的從來不是煤礦,而是這些被囚禁了十個月卻依然保持秩序的人。他們用專業和冷靜,把一場災難性的劫持,變成了彼此的生存協作。
![]()
鐵盒里的日志與海盜的結局
“艾斯伯格號” 的故事后來成了索馬里海盜圈的笑柄。有人說阿卜迪拉赫曼拿贖金在迪拜開了海鮮餐廳,門口擺著生銹的 AK 當招牌;也有人說他帶著同伙投奔了 “蓬特蘭德海警”,成了曾經對手的一員。
但更可信的版本來自 2011 年圣誕節的一則新聞:一艘韓國漁船在亞丁灣救起七個餓得皮包骨的索馬里人,他們自稱是 “遭遇海難的漁民”,卻對著船長下意識行了持槍禮。漁民們說,他們在海上迷路了,隨身攜帶的只有少量美金和一包俄羅斯香煙。
那艘命運多舛的貨輪,在越南卸完煤后被轉賣到希臘,輾轉多年后于 2018 年進入拆船廠。
![]()
工人在底艙發現一個密封的鐵盒,里面裝著用俄語寫的航海日志,最新一頁停在 2010 年 11 月 28 日,末尾畫著個舉酒杯的小人,旁邊寫著:“今天海盜登船,瓦西里埋了伏特加在壓載艙。”
日志里還記錄著更多細節:“4 月 17 日,阿卜迪拉赫曼學會編防滑墊,給了我半包煙”“5 月 23 日,尼基塔贏了海盜三盤棋,換來一袋咖啡豆”“9 月 8 日,所有人一起修好了發電機,晚上共享了最后一瓶伏特加”。
沒有激烈的對抗,沒有悲慘的傷亡,這場被稱為 “索馬里海盜最丟臉的搶劫”,最終以一種荒誕又溫情的方式落幕。就像那些在海上漂泊的日子里,螺栓做成的棋子、纜繩編的防滑墊、共享的烤魚和香煙,成了比贖金更深刻的記憶。
![]()
而亞丁灣的風浪依舊,只是隨著國際護航力量的加強和索馬里局勢的緩和,曾經猖獗的海盜活動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2014 年,索馬里海域的劫船案件僅為 1 起,相較于 2009 年的 163 起,已是天壤之別。那些曾經靠劫持為生的海盜,有的洗手上岸,有的則在一次次失敗的嘗試中,徹底消失在茫茫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