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信陽市潢川縣面對新時代信訪工作的新要求,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藍本,創新實施“三新”工作法,積極探索現代化基層信訪工作新路徑,在縱深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的背景下摸索建立基層信訪工作新機制。
理念革新:構建新時代群眾工作新思路。潢川縣各鄉鎮通過建立規范化學習提升機制,提升黨員干部政治站位。依托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周四”大學堂等載體,建立“班子領學、專題研學、實踐促學”機制,深入領悟總書記關于信訪工作重要論述,將《信訪工作條例》納入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程。創新實施“撒豆成兵”工程,建立主要領導包聯重點群體,領導班子成員包聯村組,業務科室包聯主要農戶制度,組織機關干部常態化下沉走訪,推動領導干部從“接訪者”向“解題者”角色轉換。堅持領導干部包案化解和接訪下訪,高位推動解決群眾信訪具體問題,加強源頭治理,舉一反三改進提升工作。
機制創新:打造全周期矛盾化解新路徑。全縣各鄉鎮及街道辦事處均建立健全了鄉鎮(街道)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總召集人的信訪工作聯席會議組織,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研判、化解轄區信訪矛盾,解決群眾訴求。建立了全縣鄉鎮“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和以村組(社區)為主體的網格單元,實現矛盾排查化解機制全覆蓋。全縣各級信訪部門和基層調解組織與司法、行政、仲裁等力量相互溝通銜接,對信訪矛盾化解機制和力量進行有效整合與重構,構建了“1+3+N”多元糾紛化解體系,由鄉鎮綜治中心統籌調度,司法、行政、人民調解三支隊伍協同作戰,N個行業專班精準施策,有效打造“訪調對接”聯動平臺,形成了優勢互補、主體多樣的新時代多元化信訪矛盾化解新機制。該縣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運行以來,累計受理糾紛3000余起,成功化解2800多起,調解成功率達93%以上,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 其中,“法治村長+鄉賢”調解模式作為“N”中的關鍵環節,有效攻堅疑難矛盾。近日,該縣傘陂鎮唐廟村一起歷時九年的責任田糾紛,在“法治村長”與鄉賢協同下,從法律與情理雙路徑介入,最終明確權屬,化解積怨。全面推行信訪矛盾化解“五步工作法”:問題篩查→分類建檔→責任綁定→限期辦結→跟蹤問效,并落實“一案雙交”與“四定四包六控”責任制,確保“案結事了、人和政好”。
治理塑新:培育文明和諧社會新業態。潢川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堅持矛盾化解與思想引導并重,著力培育良性和諧的社會生態。傘陂鎮長青村一養牛戶唐某因環保問題對其處置不滿,多次以信訪來發泄情緒。相關部門多頭聯動及時有效開展工作:首先進行政策宣導,包案領導細致解讀法規,引導其依法表達訴求;然后啟動“心靈呵護”工程,由心理咨詢師介入疏導,平復情緒;最后落實幫扶救助,協助其優化養殖模式并申請補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政策+心理+幫扶”三維聯動,不僅化解了信訪矛盾,解開了當事人心結,更使其轉變為政策宣傳的積極力量,彰顯了治理溫度,鞏固了和諧基礎。
潢川縣“三新”工作法的創新實踐,實現了:從“被動維穩”向“主動創穩”轉變,通過前置風險防控端口,將90%以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從“粗放管理”向“精準施策”轉變,通過信訪數據化管理,信訪法治化推動,實現矛盾類型、區域分布、人群特征的可視化研判;從“單一治理”向“協同共治”轉變,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共同治理體系。(通訊員:蔡新恒 陳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