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惑能問、有怨能訴、有理能講”,把案件辦理、以案釋法做到鄉鎮村室、田間地頭,一個“小切口”,投射出葉縣檢察院打造“老百姓家門口檢察院”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該院堅持黨建作“針”,業務為“線”,著力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將各類矛盾風險防范在源頭、化解在檢察環節,努力交出矛盾糾紛化解的“高分答卷”。
強化黨建引領,不斷拓寬檢察聽證的廣度和深度。黨支部將檢察聽證作為重要工程推進,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依托該院聯動縣人大常委會創設的“代表聯絡+檢察”共聯機制,創新推行“上門聽證+現場普法”模式,將公開聽證的44起案件開進全縣多個人大代表聯絡站。探索“聽證+調解”工作機制,圍繞“案結事了人和”的目標,充分借助聽證員、偵查人員、值班律師等多方力量,在聽證過程中做好釋法說理工作。探索多元多層次矛盾糾紛化解方法,積極促成輕傷害案件雙方達成刑事和解,依法妥善處理涉如法定刑較低且無惡劣情節的交通肇事、親友或鄰里糾紛引發的輕微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化解矛盾。
加強溝通聯絡,打通意見建議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利用兩會召開時間節點,人大代表雙月進站等活動,選派黨員干警現場征集人大代表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建議,主動將兩會代表建議議案轉化為檢察機關辦案線索來源,通過“辦前聯系、辦中溝通、辦后回訪”機制,積極吸納意見建議、及時主動反饋辦理結果。積極落實人大代表關于加快輕微案件辦理速度的建議,探索出了一套兼顧“公正與效率”“治罪與治理”的繁簡分流模式。全年共受理各類刑事案件625件,分流簡案506件,占比80.7%,簡案平均辦案期限縮短至10.7天,同比縮短7.5天,構建了用25%的檢力量辦理同期所受理總數約50%的案件,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讓公平正義加速實現。
延伸檢察服務,讓基層治理成為融合的“大舞臺”。與葉邑鎮李公甫村“點對點”結對共建,把主題黨日直接開在村里的曬谷場、文化室——全年開展13次“普法進鄉村”“前端化解”活動,邀請鄉鎮、村委會、黨員代表一起調解,讓矛盾在村里就地化解。堅持“辦案不止步,走訪不停歇”,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根據案件屬地,帶案走訪摸清實情,既用法律知識答疑解惑,也傾聽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避免主觀斷案,邀請黨員代表、村兩委干部、當事人親友共同參與到刑事和解工作中,為基層矛盾化解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