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1.7萬億美元的“影子銀行”世界即將迎來首次全面體檢,監管的探照燈正在照亮這個不透明的角落。
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最近拉響了警報——“私人信貸市場可能潛藏系統性金融穩定風險”。他將美國私人信貸市場近期的動蕩與 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景象相提并論。
這一警告伴隨著實質性行動:英國央行已開始就對私人信貸市場進行壓力測試開展行業溝通,預計將在未來12個月內啟動這一全球首創的監管嘗試。
一、監管警報:私人信貸市場的風險積聚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近期在出席英國上議院金融服務監管委員會聽證會時直言不諱地表達了擔憂。他指出,私人金融與銀行體系之間的 “緊密聯系”可能引發風險。
更令人警覺的是,貝利還將當前私人信貸市場的情況與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美國次貸市場進行了對比。
他回憶道:“當時有人拍著胸脯說,次級貸規模太小,不具系統性風險——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判。”
英國央行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私人信貸市場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迅速擴張,目前全球規模已達 1.7萬億美元。這一市場由私募股權公司、資產管理機構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主導,企業通過這些機構借款,繞過了傳統銀行體系。
英國央行在7月的一份報告中就指出:“仍需進一步努力來彌補顯著的數據缺口,這些缺口阻礙了金融穩定監管部門了解私人市場在遭受沖擊后的運行機制。” 這些數據缺口使得監管機構難以評估風險的真實規模。
二、風險信號:兩家公司的倒閉與市場反應
近期兩家美國企業的倒閉事件,成為英國央行決定采取行動的重要催化劑。美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First Brands和汽車次級貸款機構Tricolor Holdings在9月相繼宣布破產。
這些事件導致信貸投資者蒙受損失,并受到美國司法部審查。
特別令人擔憂的是,Tricolor公司將其發放的貸款打包成債券,而First Brands則利用專業基金,以其發票作為抵押獲取信貸。這些操作與2008年金融危機前將次級抵押貸款打包成資產支持債券的做法驚人相似。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將這些事件比喻為“蟑螂”,警告稱“當你看到一只蟑螂時,可能還有更多。” 這一比喻暗示可能還有更多類似問題尚未暴露。
英國央行副行長莎拉·布里登表示,問題在于“高杠桿、信息不透明、結構復雜以及信貸審核標準薄弱”。 這些因素正是理論上提及的潛在系統性風險,而現在似乎正體現在這兩起違約事件中。
三、壓力測試:全球首創的監管嘗試
面對潛在風險,英國央行準備對私人信貸市場啟動壓力測試計劃。這一測試將采用 “系統范圍探索情景”(SWES) 模式,與傳統的單一行業壓力測試有本質區別。
SWES測試允許監管機構觀察整個金融領域的風險,包括市場間的相互聯系。這與去年針對英國核心金融市場風險進行的評估類似,旨在評估整個金融體系在面對沖擊時的跨領域風險傳播。
此次壓力測試面臨獨特挑戰: 自愿參與。英國央行對私人信貸機構沒有直接監管權,貝利坦言:“我們不監管這個世界,也沒有權力要求他們必須執行”。
成功需要市場參與方的密切配合,而大多數機構并不受英國央行的直接監管。
布里登表示,測試將著眼于理解“高杠桿度以及經濟壓力中可能造成的損失”。這意味著測試將聚焦于私人信貸市場最薄弱的環節——高杠桿和潛在違約風險。
四、全球背景:私人信貸監管浪潮涌動
英國央行的行動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監管趨勢的一部分。由貝利擔任主席的 金融穩定理事會(FSB) 已多次警告私人信貸風險。
歐洲央行(ECB)也在調查銀行體系與私人信貸領域之間的潛在風險。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呼吁對包括私人股權、對沖基金和信貸基金在內的 “金融陰暗角落” 實施更嚴格限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上周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同樣指出,私人信貸市場與主流銀行體系之間的密切關聯值得警惕。IMF警告,歐美銀行對私人信貸集團、對沖基金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敞口高達 4.5萬億美元。
這一風險敞口可能會放大任何經濟下行的影響,并將壓力傳導至更廣泛的金融體系。全球監管機構似乎已經形成共識:私人信貸市場可能蘊含系統性風險,需要加強監管。
五、歷史教訓與中國啟示
回顧2008年金融危機,一個核心教訓是監管滯后可能造成災難性后果。貝利指出,金融危機前,監管機構花了大量時間研究次級抵押貸款問題,并認為在危機發生前這些貸款并不具有系統性風險—— 但事實證明判斷錯誤。
私人信貸市場中某些復雜的金融工程結構也令貝利感到擔憂:“我們確實開始看到一些做法,比如所謂的‘切割、重組和分層’貸款結構,又重新出現了。” 這些操作正是金融危機的一個典型特征。
對中國而言,英國央行的舉措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監管前瞻性的重要性:在風險積累初期及時介入,避免系統性風險的形成
數據透明化的必要性:英國央行指出的“數據缺口”問題,同樣是中國市場需要關注的重點
跨界風險防控:私人信貸市場與傳統金融體系的相互關聯,需要納入整體風險監測框架
隨著測試細節將在圣誕節前進一步明確,私人信貸市場可能迎來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銀行、私募信貸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等市場參與者將需要適應這一新的監管現實。
全球央行正在收緊對私人信貸市場的監管網絡。不僅英國央行,美聯儲、歐洲央行等也在密切關注這一領域的發展。
關注我,投資路上多一雙眼睛,少幾道傷疤。若看到滿眼錯誤,是我錯了;若覺得都是對的,更是我錯了。可不信不可全信,取舍由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